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給子女公平的愛

給子女公平的愛

身為父母的你或許不覺得自己偏心,但孩子總有1把衡量「愛」的尺,隨時丈量父母親對自己的愛,到底要如何公平對待,才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偏心?又該如何運用智慧處理不同特質孩子的情緒?實在需要父母費心學習。

父母對家中成員的偏愛或忽略,往往建立在一些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上,但這種情緒卻是手足間心底深處1根難以拔除的刺,雖偶爾感覺刺痛卻一生密切相隨。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畢新慧表示,以bobo的情緒發展過程來看,由於忌妒與認知發展密切相關,通常到了3~4歲左右才會產生忌妒心,有了忌妒心後,自然就特別留意父母對家中其他成員的公平性。

新聞解讀 10歲女童因為父母偏心而得憂鬱症?

彰化市1名10歲學童因為討厭上學,過去都被當作懼學症,這學期轉介到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接受治療時,抱怨爸媽偏心,說「很想跳樓自殺,不想活」,經過醫師每週1次的心理諮商,才找出心病癥結,原來從小為祖父母照顧的她,忌妒弟弟可以生下來就和爸媽住在一起,導致長期身心焦慮……。(摘自聯合新聞網96.10.26) 這名10歲女童因長期認為父母偏心,而得了似乎只有大人才會得的憂鬱症,是怎麼回事?畢新慧醫師認為,應該是女童原本就屬於有憂鬱特質的個性,或者曾經經歷過類似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感受,卻被父母或照護者長期忽略,而使得這些情緒無處發洩,而以憂鬱症來展現。

不公平的3大地雷

如果你以為,只要買相同的玩具給孩子就是公平的展現,錯了!每個孩子的心理需求都不一樣,因此,即使父母想盡方法、無所不用其極的做到形式上的公平,在孩子的眼裡,還是不公平,且這種不公平的感覺,可能會一直延續到長大後仍舊耿耿於懷。

地雷1:男女有別的不公平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諮商督導所長莫茲婷表示,容易被孩子誤以為自己偏心,有一部分是因為男女間的差異,或是氣質不同的孩子而出現的教養差別,她舉例,照顧男生跟女生的方式一定不同,父母容易對其中某個性別的孩子出現不同的想法與舉動,也因此讓孩子覺得「媽媽(爸爸)比較喜歡哥哥(妹妹)」;此外,溫和好帶與身體不好難帶的孩子,兩者通常也會得到不一樣的關注與照護,就常令不被關注的一方覺得自己未受重視。

‧父母這樣做

畢新慧醫師表示,在中國文化傳統中,重男輕女的觀念或對長子有特殊期待時,最容易讓另一方孩子覺得父母偏心,由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因此,要做到完全公正確實很難。她建議,對於不同性別的孩子,父母可在平日,就時時教導男女「性別平等」的觀念,分別向孩子說明男女之間的相同與相異處,例如,要求女生洗碗,同時也要分配男生掃地或整理桌椅等工作,也可以偶爾讓男女互相交換工作,強調彼此間的分工合作的關係。對不同氣質特性的孩子,父母應該了解各自的特質,滿足他們的個別需求,也要在日常中時時肯定值得讚許的行為。

地雷2:老大老么的不公平

排行也是孩子覺得父母偏心最常見的原因,莫茲婷指出,尤其在第2個孩子出生後,父母如果沒有先對老大做好心理建設,就會讓他覺得「為什麼媽媽總是花時間照顧弟弟(或妹妹),卻沒時間陪我玩?」失落感就會由心而生或感到吃味,嚴重時,還可能令老大心生妒忌而趁父母不在視線範圍內欺負弟妹。

‧父母這樣做

畢新慧醫師說,父母在第2個還沒出生時,就先教育第1個孩子,說他能擁有一段較長時間與父母獨處的機會,是先天的優勢,當然也較弟妹提早擁有自主性,所以,也要利用這項優點幫助弟妹。此外,她強調,幫下一個孩子準備物品或禮物時,也要同時幫老大準備,以滿足他的需求,才不會讓雙方都覺得不公平。

地雷3:衝突發生的不公平

莫茲婷強調,手足間的衝突直接影響父母的處理智慧,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讓孩子覺得不公平,就像許多父母總是要求大的讓小的,較大的孩子一定會有強烈的不公平感覺,而產生厭惡弟妹的情結,另一方面,如果讓較小或較弱勢的孩子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得到父母的關愛,未來相同的戲碼就會不斷上演。尤其,手足間的爭端,只要父母介入就會有罵多罵少的問題產生,總覺得自己老是被責備。

‧父母這樣做

畢新慧醫師說,有時對孩子間的紛爭,父母不用過於操心,甚至不用急著處理,畢竟孩子也需要學習社會性及生存的能力,父母不妨對他們說:「媽媽因為沒有在現場,不知道事情始末,只能以看到的結果儘量做到公平處理」總之,要讓每個孩子都感到父母的處理值得信賴,日後若有紛爭才會願意由父母調停,她提醒,其實只要不是吵得很嚴重,就沒關係,只需站在中立的立場看待即可。

絕對不能說的2句話

有時候父母無意間的言語也會讓孩子覺得備感委屈,甚至可能傷及孩子的自尊,雖然無關乎公平性,但卻可能讓孩子對父母的信賴產生質疑,進而失去自信。莫茲婷提醒,有些話是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時千萬不能說的,如果常用類似的負面話語,不但無益於公平的對待,反而容易失去孩子的信賴與自信心。

第1句話:「我沒偏心」

莫茲婷說,父母應該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對與接納孩子的情緒與感覺,如果孩子說出「媽媽偏心」時,就用「我沒偏心」來堵住他的嘴,反而會讓他日後不願意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她建議,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如「你覺得媽咪哪裡偏心呢?」,引導並鼓勵孩子說出心理真實的感覺,再從問題中找到具體的回應方法。

第2句話:「我會偏心,都是因為你~~」

莫茲婷表示,很多父母對在孩子說出「你偏心」時,會把原因怪罪在孩子身上,例如說:「我會偏心,還不是因為你很壞」之類的負面話語,只要說出這樣的話,孩子會認為不論再怎麼跟父母溝通,最後都是自己的錯,長此以往,就容易使他的自信心喪失,因此父母最好避免使用這類話語。

你覺得自己公平嗎?

很多父母不覺得自己偏心,其實生活中有些細節可幫助提醒自己是否真的公平?畢新慧醫師表示,父母可以觀察自己對每個孩子的行為來做直覺的反應,例如,孩子爭吵時,自己比較相信誰?又會對誰特別關心注意?誰的需求最容易且最快被滿足?當你不時留意這些想法後,相信就會特別留心自己不經意的行為是否影響了對孩子的公平性。

降低偏心的1個好方法

莫茲婷提醒,偏心容易讓孩子的價值觀與歸屬感出現錯誤的印象,進而破壞自信心的建立,使日後容易出現偏激行為,或對某些事物有偏差的補償心態,更可能造成不當的情緒反應,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對將來進入社會後易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畢新慧醫師也強調,長期處於偏心陰影下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憤世嫉俗的個性,甚至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不愛搭理人,有時也會有負面的情緒,心情易低落且不擅處理而有憂鬱傾向,甚至會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

每個孩子都有和自己獨處的機會

想要降低偏心的方法,莫茲婷建議父母自己一定要自我成長,並給予不同的孩子分別的專注獨處時間,讓孩子與父母擁有穩定且具安全感的依附關係,並要充分滿足不同孩子的個別需求。畢新慧醫師也說,只要是有自覺的父母,應該都不願意偏心,但要做到面面俱到的公平性確實很難,建議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個性,把每個孩子都當成獨立多元的個體,用儘量中立的態度處理爭吵,且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強調彼此間的愛,讓他們知道手足間的關係雖有小競爭,但彼此間仍應建構在愛之上,即使遇到事情,要以禮相待、相互扶持,這樣,即使平時有少許不公平的情緒,就能快速化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