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3招揭密追奶真相

3招揭密追奶真相

案例:剛生完孩子的心雅,雖然感到疲憊不堪,但她進入月子中心之後,因獲得妥善的休息,所以開始回憶起懷孕期間的點點滴滴;一看到寶寶時,她的嘴角還會不自覺地上揚,可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不過,其實心雅一直有個困擾──她認為自己無法擠出足夠的母乳,每到小孩要喝奶的時候,她常常會忍不住自責而情緒低落。

因為追奶失敗而罹患產後憂鬱的媽咪,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多,有時候並不是奶量不足,而是媽咪過度擔心,或是寶寶的吸乳姿勢不正確;但如果矯枉過正,有可能擠不出乳汁,反而出現乳房腫脹等反效果。

Part1產後乳房及乳汁變化

荷爾蒙變化

不少媽咪認為產後2、3天才會開始出現泌乳反應,但其實媽咪生完寶寶之後,馬上就會分泌初乳。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薛惠珍表示,女性在分娩之後,體內的泌乳激素便會逐漸運作,有些準媽媽甚至在懷孕5個月時,就會分泌一點點白色的乳汁,因為此時體內的荷爾蒙都已開始運作了,所以建議產後媽咪儘早哺餵母乳。薛惠珍老師表示,臨床上曾有媽咪因為沒有立即看見乳汁流出,擔心沒有奶而餵食其他替代品,但基於供需原理,這種做法反而會使乳汁來得又慢又少。

乳房變化

分娩後的2、3天之內,產婦可能會覺得乳房變熱或是腫脹,但乳汁仍可順利流出,這種情況就是俗稱的「脹奶」(醫學上稱為「乳房充盈」)。

為避免時常脹奶,只要乳房一出現膨脹感,就必須讓寶寶吸吮或是動手擠出乳汁,通常等乳汁排出之後,就能減緩腫脹不適的感覺。此外,薛惠珍老師表示,寶寶在吸吮乳汁時,能刺激母親體內分泌催產素,催產素可使乳腺管周圍的細胞收縮,並將乳汁擠向乳導管,儲存於乳竇當中,待下一次刺激乳頭時,就會出現噴乳反射,有利於擠奶時的順利與否。

乳暈變化

觀察乳暈時,不難發現乳暈周圍有一點一點的咖啡色突起物,有些人甚至會誤以為是青春痘。薛惠珍老師指出,這些點狀的隆起物稱為「蒙哥馬利腺」,可以分泌油脂,對乳房與乳頭來說,具有潤滑與保濕的效果,因此,為避免寶寶在喝奶時會傷到媽咪的肌膚,不少產婦的乳暈會變得又大又黑。

乳汁變化

乳汁可分為三階段:產後3天內為初乳、5~10天是過渡奶、10~14天之後則稱為成熟乳。每個階段分泌的母乳成分,都適合該階段寶寶成長所需,初乳的成分中,含較多蛋白質,乳醣與脂肪則較少,至於過渡奶與成熟乳的脂肪較多,蛋白質則逐漸下降;此外,早產兒所喝到的母乳也會與一般寶寶有所不同,通常蛋白質成分會偏高,而乳醣較低,由此可見,每個寶寶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母乳。薛惠珍老師建議:「寶寶在喝奶時,母乳會分成前奶和後奶,前奶的蛋白質與乳醣成分較多,喝到後奶脂肪才會開始變多,所以媽咪一次餵奶中,最好不要兩邊乳房各餵一點,應待一邊乳房吸好再換成另一邊的乳房哺餵,否則寶寶喝到的脂肪太少,就會很容易覺得飢腸轆轆。」

初乳的色澤與濃度會因每個媽咪的體質而有所不同,白色、鵝黃色或咖啡色都屬於正常色澤,有些較稀、有些較濃,但基本上都不會影響營養成分,畢竟母乳是屬於高能量的食物來源,只要能夠正常分泌,媽咪就不需要勉強自己吃一大堆補品。

生產方式會影響奶量?

生產方式是否影響奶量,是許多媽咪在懷孕期間就很關注的話題,薛惠珍老師指出,目前並沒有研究證明生產方式會影響奶量的多寡,但在臨床上曾碰到剖腹產媽咪奶量不足的情形。「有些媽咪剖腹產之後,過了4、5天才逐漸出現脹奶情形,一般常見的情況是這些媽咪因為剖腹產帶來的傷口疼痛、不適及疲累等等原因,沒辦法在寶寶出生後就馬上打起精神餵奶,若延遲寶寶喝奶的時間,加上喝奶頻率又低,就很容易導致奶水姍姍來遲;除此之外,寶寶的吸奶姿勢若不正確,也會影響奶水分泌。」


Part2
揭密追奶真相

第1招:正確飲食

不少媽咪都曾聽說過,花生燉豬腳或魚湯等食物能使母乳源源不絕,但有些人照做之後,並未出現特別成效;有的媽咪則對某些可能引起退奶的食物完全忌口,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反而造成反效果。薛惠珍老師表示,「追奶」這個觀念,通常是媽咪們給自己的枷鎖,其實只要讓寶寶多喝奶,母乳就能達到正常供應,並不需要特別去「追」,且媽咪必須攝取多樣化飲食,澱粉類也不需特別抗拒,才可獲得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

「根據統計結果來看,韭菜、麥芽、人參等食物的確會使某些媽咪發生退奶情形,但還是建議媽咪不要為自己設限太多,如果只有一、兩項食物列入忌口的名單內,尚屬可接受的範圍,最主要還是要保持輕鬆心情,因為有許多媽咪都是因為工作或照顧孩子的壓力,才會影響母乳量與品質。至於素食媽媽應多攝取含有鈣、鐵、維生素B12、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食物,避免營養失衡。」

此外,在門診中有不少媽咪出現以下疑問:「食物吃太少,會不會影響奶水分泌量?」薛惠珍老師說,飲食多寡並不會明顯影響泌乳量,但如果一天攝取的熱量低於1,500大卡,就有可能會造成奶量減少。針對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母乳媽媽在一天之內,攝取的熱量可以比一般女性多出500大卡(大約2,000~2,300大卡),如果有減重計畫,一天至少也必須攝取到1,800大卡。

第2招:適量運動

 

曾有研究顯示,一天之內攝取2,500大卡的熱量並配合運動,可促進心肺功能循環,但這並不足以影響母乳分泌,且媽咪進行大量運動之後,身體會分泌乳酸,可能會使母乳變得有點酸,導致寶寶不太想喝奶,所以薛惠珍老師建議維持適度運動即可。「雖然加強運動並不會使母乳量明顯增加,但每週最好運動5次,一次45分鐘,除了可增強心肺功能,還能達到減重效果。」

第3招:按摩輔助

薛惠珍老師表示,其實目前並不特別鼓勵以按摩的方式增加乳汁分泌,除非是碰到疲累或是乳汁無法順利分泌時,才會建議利用按摩來幫助放鬆並刺激泌乳。按摩之前,可用溫水淋向背部或是泡溫水澡,身體洗淨之後,再喝一杯不含咖啡因的熱飲,在桌上呈現趴睡的姿勢,請家人在肩胛骨與脊椎處以手指進行環狀按摩,媽咪自己也可以在乳房周圍以擠乳的手勢,輕壓乳房。

不過,媽咪心情是否放鬆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如果長期處在壓力太大的環境下,很容易會影響乳汁分泌,相反地,通常越開心的產婦,泌乳情況也會較為順利。

常見的追奶錯誤觀念

身兼臺安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的薛惠珍老師指出,在臨床經驗中,看到很多媽咪執著於「寶寶到底喝了幾毫升,這樣夠不夠?」、「擠出來的奶量到底有多少?」有些媽咪為了達到一定的數量,不斷拼命且用力的擠奶,且很在意母乳在奶瓶中達到的刻度,結果竟導致乳房水腫,奶水反而出不來,並且造成劇烈疼痛,可謂得不償失。她建議,媽咪要評估寶寶喝得夠不夠,應觀察寶寶的體重成長及大小便的次數,如果照正常速度成長大,代表寶寶已喝下足夠母乳,不須強制他一定要喝滿特定的毫升數。


Part3
案例分享

秀娟媽咪

對我來說,「水」&「嘴」是追奶絕佳的利器!我一天至少會喝2,500c.c.左右的水,同時靠寶寶小嘴不斷地刺激吸吮,就可以向大腦下訂單製造奶水了!而且我常保持輕鬆的心情,想像著寶貝喝奶的滿足模樣,也能刺激奶陣來臨!只要給自己信心,相信奶量一定足夠,「傻傻地一直餵」就對了!

鳳如媽咪

哺乳期間,每天除了三餐之外,消夜還會喝一大碗的湯湯水水,除此之外,我只要一擠完母奶就會馬上補充水分(發奶茶沖泡一大杯,回沖至味道變淡為止)。在追奶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傳統的花生豬腳和魚湯,對我來說最有效,所以我給寶寶的母奶都很充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