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掌握相處技巧.啟發寶寶的正向特質

掌握相處技巧.啟發寶寶的正向特質

每個寶寶雖然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氣質,但後天的教養卻決定著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爸爸媽媽的耐心與愛心就像滋養的肥料與水源,只要搭配正確的相處方法,就有機會培養出寶寶的好個性、讓正面樂觀的種子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悄悄萌芽。

探索.從出生就開始

寶寶剛出生時,對環境極其好奇,即使行為能力有限,卻已經開始展開對世界的探索,無論是透過眼神專心注視、踢腿或咿咿呀呀說話,都是寶寶希望取得與周遭環境有所交流的探索方式。研究也發現,新生兒其實已具有模仿父母簡單表情的天生能力,例如:張開嘴巴、吐舌頭或噘起嘴唇,當爸爸媽媽對這些模仿有所回應時,能肯定寶寶嘗試與世界互動、溝通的意圖,並鼓勵他的探索行為。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兒童臨床心理師呂信慧表示,嬰兒的探索行為是正面回應世界的展現,也能促進寶寶正向特質的發展,而寶寶的發展,除了受到先天氣質差異的影響外,爸爸媽媽的教導與正面相處模式,也能啟發寶寶的正向特質,讓家長輕鬆帶養。

正向寶寶的特徵

無論先天氣質或後天培養,具有正向特質的寶寶,性情穩定、活動充沛且好帶養,在與環境或人事物互動時,也具有下列特徵:

正向寶寶的特徵

主動探索

子宮外的世界,給予寶寶十足的新鮮感受,無論是天花板的顏色、床邊音樂鈴的聲音或爸媽的溫柔笑容,好奇心驅使寶寶對環境展開一連串的探索,若寶寶對環境或對爸媽的誇張表情,能展現興趣並適當回應,通常也代表寶寶較正向、不易退縮。

良好挫折忍受力

具有正向特質的寶寶,擁有良好的挫折忍受力,例如:寶寶1歲前,逐漸會開始針對想要的玩具表達意願,爸爸媽媽會發現,若寶寶一直嘗試拿取某項物品不成功,他可能會出現惱怒或感到挫折,然而,良好的挫折忍受力可以培養,此時爸爸媽媽可以鼓勵他再試一次,或幫助他想出別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展現充分的耐心來引導與陪伴。

情緒調節力

具備正向特質的寶寶懂得調節情緒,例如:有些寶寶會透過吸吮手指或懷抱熟悉被毯來抒發當下感受到的壓力,讓情緒獲得調節,而這樣的行為也能培養寶寶安撫自己的能力,使情緒較容易穩定。

寶寶先天氣質

呂信慧心理師指出,寶寶的先天氣質可大略分成三種類型:

寶寶先天氣質

.易養育型

寶寶的生活規律性很高,不但喝奶時間固定,睡覺的時間也可預測,且有較多的正向情緒、不容易吵鬧;若偶爾出現負向情緒時,容易接受安撫,除了較易有安全感外,對於探索環境及與他人接觸也顯得較為主動。

.磨娘精型

寶寶的生活規律性偏低,喝奶與睡覺時間較不固定,常出現找不出理由的大吵大鬧,且負向情緒出現時不容易接受安撫,也比較沒有安全感。

.慢吞吞型

活動量較低,對大人的逗弄反應不明顯,有比較多的負向情緒,例如:退縮、較不願與人眼神接觸或愛哭等。

正確相處.啟發正向特質

每對父母都希望寶寶從小好帶又好教,呂信慧心理師表示,雖然寶寶的先天氣質各不相同,但正確的相處方式,能讓磨娘精型或敏感型的寶寶變得正向,反之,若長期忽略寶寶感受,也可能讓天生好帶的寶寶變得不安且容易哭鬧。

培養安全感.建立親子關係

研究發現,當寶寶有安全感時,能幫助親子關係更穩固,同時也會讓寶寶比較願意主動探索環境、發展正向特質,安全感的建立有賴於生活中親子間每個相處片刻的累積,呂信慧心理師提醒,在寶寶有需要時,適時給予口頭或肢體的回應、當寶寶哭泣時接納他的情緒並一同尋求情緒出口,讓他感受支持,都是增加寶寶安全感的做法,此外,因為寶寶還無法分辨氣話或真話,因此要避免跟孩子說:「我不愛你」或「我不喜歡你了」的言語。

安排生活.養成規律作息

為寶寶安排有彈性但規律的作息,能夠幫助培養寶寶的安全感、增加寶寶的穩定性,例如:若規劃4小時一餐或每天固定午睡與晚上睡覺的時間,寶寶會逐漸習慣在對應的時間填飽肚子或進行休息,當每天的規律都一致進行時,寶寶會因此感到安心,也比較不容易因為肚子餓或無法睡覺而哭泣,情緒會比較穩定,家長可以漸進式的方式慢慢建立寶寶的作息,但仍建議爸爸媽媽,對於天生規律性較低的寶寶,需給予較多的耐心與彈性來做調整,並在建立習慣時,給予理解與包容,即使孩子一時沒達成期望,也能知道爸媽還是愛著自己的。

豐富五感.保持心胸開放

豐富五感.保持心胸開放

0~2歲寶寶著重在感官動作的探索,此階段若能鼓勵寶寶的五感體驗,對易養育型的寶寶能因此鼓勵他的探險動機;對磨娘精型或慢吞吞型的寶寶,也會有誘發他探險的向外探尋的動機,例如:帶著寶寶多接觸大自然或不同環境,讓他能認識不同的人事物或與不同人接觸,也能透過遊戲與閱讀繪本誘發他的學習動機,呂信慧心理師指出,提供寶寶不同的感官刺激,當寶寶願意探索環境,事實上就增加了許多學習新事物的機會,並容易對環境抱持較開放的健康態度。

鼓勵探索.陪伴與觀察

除了必須仰賴爸爸媽媽而生存,照顧者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寶寶的纖細情感,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但也唯有父母的肯定更能給予寶寶繼續向前的探索信心,爸爸媽媽若能規劃出每天陪伴寶寶的時間,即便只有30分鐘,都能滿足寶寶希望被支持的需求,呂信慧心理師提醒,全心全意的陪伴應避免同時使用3C產品,才能讓寶寶感受自己是被注意的;而在觀察與鼓勵寶寶的探索行為時,也應避免帶有批判、厭惡或偏好的語調中斷寶寶探索,例如:當寶寶將玩具放入嘴巴時,大聲制止可能讓寶寶感覺驚嚇或受到挫折,讓寶寶覺得制止是針對他而非針對玩具,若能換個方式如:「吃起來是什麼感覺呢?」或「好像很好吃,借媽咪擦一下,再讓你吃吃好嗎?」等方式,較不易阻擾寶寶的探險,也不會讓寶寶誤會自己遭到拒絕而感到受挫。

以寶寶的角度看世界

呂信慧心理師說明,在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寶寶的探索,過程中若觀察到寶寶因為某項發現感到驚喜,建議爸爸媽媽也能夠嘗試以寶寶的角度看事物,與寶寶一同感受驚喜,讓他覺得受到支持,便會更樂於繼續探索,此外,當寶寶對某項物品感到好奇時,一昧的制止反而容易讓寶寶不願放棄,例如:當寶寶喜歡啃咬遙控器,不如消毒後讓他一次探索足夠,直到下次看到搖控器不再感覺好奇,就不會再想啃咬遙控器了。

逃避探索不強迫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心智能力也逐漸成熟,教養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寶寶的抗拒情況,此時,爸媽的處理態度也會影響寶寶情緒安定的狀況;當寶寶初到新環境(如:幼兒園),表現出逃避與退縮行為時,家長需優先接納寶寶的情緒,不強迫寶寶要馬上投入,可以多跟寶寶描述眼前的情況與環境,並允許他有較多的時間觀察與了解現況,若父母想引起寶寶對環境的興趣,也可以優先主動投入,讓寶寶站在被動立場觀察後再決定是否投入,例如:爸爸可以先投入於遊戲中,不主動、不刻意邀請寶寶參與(避免造成寶寶被強迫參與的壓力),讓寶寶先旁觀爸爸的遊戲狀況以引起他的好奇。

順應發展.溫柔而堅定

生活中看似細微、不經意的互動經驗,在點點滴滴的累積後,造就寶寶日後的人格發展雛形,順應孩子的探索行為,有時也許累壞了家長,卻可能激發寶寶未來不可思議的創造力,或奠定將來所有發展需具備的正向態度,但順應孩子的探險不代表容許無法無天,呂信慧心理師提醒,在鼓勵寶寶探險與培養正向特質上,訂定前後一致、合理的行為規範十分重要,如:定點餵食、玩具須收拾等,爸爸媽媽可細心評量後訂下規矩,並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教養原則,讓寶寶能逐漸熟悉父母的界線,進而達成放心遊戲卻不踰矩的自我管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