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觀察寶寶排泄型態.確實掌握健康狀況

觀察寶寶排泄型態.確實掌握健康狀況

對於父母來說,寶寶健康是最重要的,但年紀小的寶寶還無法說明自己身體不適,只能經由哭鬧或生理反應來表達。而傳達身體狀態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寶寶的排泄狀況。為幫助父母了解寶寶的排泄狀況是否正常,國民健康署出版的兒童健康手冊中,也特別介紹寶寶糞便的型態,方便父母觀察寶寶的便便,藉此了解寶寶健康狀態。

新生兒排出的糞便,就是所謂的「胎便」,胎便通常以墨綠色、黏稠狀呈現,會出現較深的顏色是因為膽色素及腸黏膜脫落,出生後3至4天就會慢慢轉換成正常的糞便,也就是金黃色且較稀糊的狀態。胎便排完後,依寶寶喝母奶或配方奶的不同,糞便也會有不一樣的變化,若寶寶喝母乳,其糞便中可能帶一點白色顆粒。

糞便與排尿的型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邱志宇醫師表示,因為新生兒的腸胃道及括約肌功能尚未成熟,所以只要一進食就會解便或排尿,而正常的尿液及糞便狀態如下:

解尿

新生兒出生後前幾天的解尿次數較少,一天約3至4次,且量不多。隨月齡增長、喝奶量增加、膀胱容量及括約肌尚未成熟等因素,大約2個月大時,一天可能解尿20次以上,待膀胱容量增大一些,寶寶6個月大左右,解尿次數就會減少,一天約10幾次,而尿液的顏色為淡黃色。

.排便

寶寶的排便型態,會因其喝母奶或配方奶而有所差異,型態如下表:

寶寶的排便型態

【排便問題】

腸胃炎

若寶寶排便次數變得頻繁,如一天原本2至3次,突然增加為6至7次,而且糞便較稀水,就是有腹瀉的情況。喝母奶的健康寶寶排出的糞便會帶一點酸味,而喝配方奶的寶寶,會因為蛋白質消化吸收的關係,便便味道會稍微臭一些。造成寶寶腸胃炎的原因若為感染,除了腹瀉症狀外,其糞便的氣味會有酸酸臭臭的味道。一般來說,寶寶排出的糞便若出現白、紅或黑色,都是不正常的。而較嚴重的感染會造成寶寶有血便、黏液便、發燒、嘔吐等症狀,感染又可分為細菌感染及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

寶寶較常見的病毒感染為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病毒的傳染力強,容易造成腸胃炎,通常病毒感染較少導致嚴重的血便或黏液便。

.細菌感染

細菌性感染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等,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腸胃炎,會出現黏膜便、血便,甚至持續的高燒。邱志宇醫師建議,三個月大以前的寶寶,若出現血便又合併發燒或活動力差,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

腹瀉須知

1.奶瓶清潔:使用瓶餵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奶瓶的清潔,若奶瓶沒有消毒完全,瓶內還殘留著細菌,對於腸胃道還不成熟的寶寶而言,消化液及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還沒辦法清除致病力強的細菌,就可能引起嚴重的腸胃炎,所以奶瓶的消毒清潔非常重要!

2.奶粉調配:如果寶寶的腹瀉情形不嚴重,可以先將配方奶調淡一點,讓寶寶的腸胃休息一下,待腹瀉情況緩解,再將濃度調回來。

3.勤洗手、換尿布:為避免寶寶直接接觸細菌及病毒,大人在接觸寶寶前要記得勤洗手。若寶寶已經有腹瀉現象,也要常常更換尿布以預防尿布疹,在清潔完後,可以幫寶寶塗上凡士林,減緩寶寶屁股的不適感。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

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大約是2~6%,最常見的原因是嬰兒配方奶粉。 由於寶寶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對牛奶蛋白過敏,而配方奶的蛋白質是外來蛋白質,所以喝配方奶引起過敏的機率比母乳高很多。若媽咪吃的食物含寶寶不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蛋白質會分泌到母乳中,進而導致寶寶產生過敏症狀。如果寶寶對奶蛋白過敏,可能會出現哭鬧不安、腹脹、嘔吐、腹瀉、便秘、甚至血便的症狀。

另外,皮膚也是容易出現症狀的部位,以異位性皮膚炎及蕁麻疹為主。

邱志宇醫師提到,媽咪吃了有殼類的蝦蟹海鮮、牛奶、蛋、花生及堅果類食物後,食物中的蛋白質會分泌到母乳中,若喝了母乳後出現上述症狀,嚴重時甚至出現血便的情況,又沒有發燒或其他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為奶蛋白過敏,宜盡速就醫。

便祕

若父母發現寶寶大便次數減少,3天以上才解一次便,而且解出來的糞便很硬、排便時會疼痛、哭鬧、大便卡在肛門口、甚至流血等,就是有便秘的症狀。若寶寶持續便秘,會造成感覺遲鈍,排便反射作用減弱,進而讓糞便變得更大、更難排出,最後導致寶寶害怕排便,形成不斷便秘的惡性循環。喝母乳而便祕的寶寶很少見,有些喝母奶的寶寶超過三天大一次便,甚至七、八天大一次,只要是軟便,都不算便秘。

四到六個月以下的寶寶若只喝配方奶,因其含較多的鈣鹽和酪蛋白,在胃酸的作用下易凝結成奶塊,不易消化,較易發生便秘的狀況。四到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已開始添加副食品,若添加的方式錯誤、進食量不足或食物的種類不對皆可能造成寶寶便秘。若副食品過於精緻且缺乏纖維素,如只使用米精或麥精,容易造成寶寶便秘。

腹部按摩

邱志宇醫師建議,若非疾病性的便秘,父母可以用按摩的方式幫助寶寶順利排便,但要注意力道不可過大。以順時鐘的方向按摩肚子,先定點按摩幾下,約5至10秒的時間,再換下一個定點,每次按摩時間約10分鐘,一天可做3次左右。

腹部按摩

膽道閉鎖及肝炎

正常情況下,膽汁是從膽管排出,而寶寶的糞便以黃綠色呈現,是因為膽色素經過腸道時,細菌與食物一起作用、消化、吸收,所以會排出黃綠色的糞便。若寶寶有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會無法順利將膽汁排出,而囤積在體內就會造成黃疸,且寶寶的糞便也會呈現白色或灰白色,嚴重者可能出現肝硬化。若發現寶寶有相關症狀,必須儘快就醫確診,提早治療。

【尿液問題】

顏色異常

.偏黃

新生兒尿液如果偏黃,眼球、身體也泛黃,就可能有黃疸現象,如果寶寶已經兩週大,還是持續有明顯的黃疸,就必須就醫確認是否為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等,早期發現治療,預後較好。若2、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排出的尿液偏黃,就要注意寶寶是不是食量變少或身體不適,如嘔吐或發燒等,因為嘔吐及發燒會讓寶寶流失許多水分,又加上吃得少,尿液就相對會變少、變黃,此時要特別注意寶寶有無脫水。脫水時,除了尿液減少外,還會有口乾、眼窩或前囟門(額頭至頭頂中間)凹陷的症狀。

.偏紅

新生兒可能出現橘紅色的尿液,這是因為腎臟還不夠成熟,所以排出尿酸鹽的結晶體,並不是血尿,父母不需太過擔心,但要注意是否有脫水的狀況。若出現暗紅色的尿液,就可能是血尿,會出現在寶寶泌尿道受到感染或腎臟出現問題時,如膀胱炎、腎血管疾病等,合併有發燒、活動力差、胃口不佳或其他不適,需要到醫院做尿液檢測,若是泌尿道感染,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