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哺餵> 傳統VS.現代 剖析懷孕20大禁忌:居家篇

傳統VS.現代 剖析懷孕20大禁忌:居家篇

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懷孕已經很辛苦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不能做的禁忌呢?為了保守胎兒,長輩流傳了許多奇妙的孕期禁忌與規則,本期專訪婦產科醫師、命理老師與民俗專家,讓媽咪們了解箇中原理,幫助大家破除疑惑、安心待產。

家中是孕媽咪最能放鬆的場所之一,但最親近的地方卻也是傳說中胎神最常停留的所在地,居家禁忌雖多如牛毛,但孕媽咪仍可在理解源由後,決定是否遵循或參考,以確保孕期能安心又放心。

1.不能觸犯胎神?

傳統說法

傳統VS.現代 剖析懷孕20大禁忌-居家篇

胎神之說,始於民間宗教信仰,屬於本土的道教習俗,風水命理老師蔡上機解釋:「道教民俗中,胎神代表的是胎兒守護神,懷孕時會守護孕媽咪的平安,直到嬰兒誕生為止。」因此,根據記載,胎神每日雖會停留於家中的不同位置,但孕婦及其家人仍可從農民曆上確認其位置並小心行為,避免觸動胎神,以保胎兒安全;蔡上機老師認為,所謂的胎神,應是指將來嬰兒出生後,預備投注在嬰兒肉體的靈體,亦即寶寶的靈魂、魂魄,或可視為是前來投胎的靈體。

現代觀點

蔡上機老師認為胎神的存在與否,無法以科學的角度解釋,也無法證實,但對於民間信仰,應給予尊重,抱持著信者恆信的態度,讓有所顧忌的人遵循,而百無禁忌的孕媽咪則聽聽就好;蔡上機老師提醒,有信仰的孕媽咪若不小心觸犯禁忌而心生恐懼,道教習俗中有補救方法,如:祭解、符咒或使用「胎神符」等儀式,媽咪可不用過分擔心,且無論何種方式,只要媽咪於懷孕期間能保持心情平穩與安心,是否遵循信仰都可自行決定。

2.不能使用剪刀、指甲刀、針線或釘子?

傳統說法

傳統上因為並非每個家庭都會每日查看農民曆確認胎神位置,因此為了避免不小心觸犯胎神,早期的人們便會直接禁止孕婦接觸刀、剪、針線或釘子以杜絕後患,深怕孕媽咪一旦使用這些物品傷及胎神,就會讓寶寶的肢體或五官出現缺陷。但也因為防護範圍擴大,孕媽咪在日常的居家行為上就顯得綁手綁腳,小至縫紉、大至大掃除都可能無法參與或接觸,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

 

現代觀點

孕婦動用刀、剪、針線或釘子導致生出有缺陷的寶寶,以科學角度來檢視並不成立,唯一可參考的價值在於:可避免使用刀、剪、針線或釘子所帶來的意外傷害。懷孕期間無論使用何種工具,注意安全都是上策,但蔡上機老師也提供有禁忌的孕媽咪,若想使用刀、剪、針線或釘子,除了可用髒掃把先掃一掃所在位置、趕走胎神外,在光亮處或燈火通明的地方進行,也可以避免傷到喜歡躲在陰暗處的胎神。

 

3.不能搬移家具、搬家或修繕?

傳統說法

傳統VS.現代 剖析懷孕20大禁忌-居家篇

古代民間家中若有懷孕婦女,搬家、修繕或移動家具都屬較重大的事件,老一輩的長者擔心大型家具的移動或穿牆鑿壁會驚嚇到胎神或傷害胎神,進而造成孕婦流產、難產或寶寶出生後的殘缺,因此,為顧及孕婦生產的順利與寶寶的健全,傳統上會將這些計畫施作的時間延後至婦女生產後。

現代觀點

以現代觀點而言,懷孕時,媽咪因為腹中多了一個胎兒,重心可能較為不穩,搬移家具容易造成孕媽咪跌倒或受傷,而搬家或居家修繕,為確保安全,自然也不適合孕婦參與,因此,建議孕媽咪若真有搬家、修繕與搬移家具的需求,只要把握安全原則,避開被碰撞的機會即可進行,但若有希望遵守禁忌的孕媽咪,蔡上機老師也建議,可依傳統的解決方法,用舊掃把在須移動家具的位置先掃過後再進行搬遷,將胎神請走即可。

善用農民曆

對禁忌有所遵循的孕媽咪,農民曆中的「六甲胎神占方」會記載胎神的每日位置,對於「破土」、「上樑」等關於房屋修繕的合適日期也會有相關說明。

 

 

傳統VS.現代 剖析懷孕20大禁忌-居家篇

4.懷孕忌憂慮?

傳統說法

古代人相信母親的精、氣、神與胎兒相通,因此孕媽咪的心情會影響胎兒未來個性的發展,認為如果媽媽的心情不安定或整日憂傷,小孩出生後也會終日愁眉不展,而若孕婦有愛哭泣的特徵時,寶寶出生後也會比較愛哭,因此,為了能讓新生兒出生後好帶又有人緣,多會要求孕婦在心情上要時常保持愉快、避免悲傷、動怒或受驚嚇;而古代中醫也認為,人的情緒與五臟的調和有密切關係,過分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會傷害體內的五臟六腑,使母親元氣大傷而危及胎兒,讓胎兒的發育受阻或造成出生後的體質不佳。

現代觀點

當情緒有所起伏,身體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因此懷孕時,媽媽的心情確實會影響胎兒的身心發展,研究發現,孕婦生理反應的變化與胎兒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和血壓具有高度相關性,胎兒若在媽媽肚子裡時習慣好情緒的生理反應,將來出生後情緒會較穩定,反之,若媽媽的情緒長期處於低氣壓,身體釋放出的壓力荷爾蒙,不但會抑制胎兒生長激素的分泌並影響營養吸收外,也會使寶寶出生後對於負面情緒的生理反應感到熟悉,覺得猶如在媽媽子宮中一樣有安全感,而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