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隨著寶寶的出生,新手媽媽們總會十分慌亂、不知所措,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鮮及深具挑戰,父母必學30招新生兒照護百科,內容涵蓋基本照顧原則、感官肢體發展、各式各樣疑難雜症等,讓新手爸媽即使遇到問題也能有最專業的建議!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新生兒門診最常見寶寶臉上長了很多疹子,俗稱「熱疹」或「新生兒青春痘」,通常出生2週後就會陸續出現,原因是媽媽的荷爾蒙殘留在寶寶體內容易讓毛囊皮腺增生使其阻塞,若包得太熱或寶寶容易哭鬧就會更明顯。許修平醫師說明,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新生兒的心跳每分鐘約可至120至160下,相當成人在劇烈運動時的心跳,試想這時若穿著像寶寶一樣多且包的密不通風,那有多熱多難受。寶寶不會說話此時只會更加的哭鬧,越哭越熱更加惡性循環!

有些人認為寶寶手腳冰冷一定很怕冷,這是因為寶寶相較於成人四肢末梢循環沒這麼健全,且體溫調節容易隨著環境而變動,因此很容易發現夏天或洗完澡後,體溫就會變高,因而誤以為發燒,所以若只是覺得寶寶手腳冷就穿很多,反而會讓他不舒服,應該局部的穿襪子或戴手套即可,建議可穿和成人同樣件數的衣服即可,並選擇純棉透氣的質料,讓寶寶穿著舒適又不影響體溫調節。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將孩子獨自留在澡盆或浴室內,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所以一定要將寶寶的所有衣物、毛巾、包巾、護理用品、藥物等會使用到的東西,全部先放在浴盆旁邊,避免洗完澡後還須回房拿這些物品,導致寶寶因離開父母視線而發生意外。此外,陳盈琴護理長也叮嚀,家長雙手指甲必須剪短,手錶、飾品都應取下,以免在洗澡過程中刮傷寶寶,造成細菌感染。她補充說明:「浴盆的水不須放太多,大約至澡盆的6~8分滿即可,並切記『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的不二法則,將水溫控制在攝氏38~40度之間,如果媽咪擔心水溫太高,家中又沒有合適的溫度計可測量水溫,建議用手腕內側的皮膚先試試溫度,以預防寶寶燙傷。」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陳盈琴護理長表示,幫寶寶洗澡時,媽咪可先用橄欖球姿勢抱住寶寶,用左手托住寶寶的頭部,手臂托著寶寶的背部,將寶寶臀部夾在腋下,即可固定住新生兒。接著,把紗布巾沾濕後,以紗布巾的四個角由內往外,分別清洗寶寶的眼睛及耳朵,再以布面擦拭寶寶的鼻子和臉部;接著清洗頭髮,媽媽可先把沐浴精壓放置於右掌心,沾取適量的水輕搓起泡,再以左手的拇指與中指按住寶寶雙耳,並用右手清洗髮絲,最後以清水沖洗乾淨、擦乾即可,洗完臉與頭,就可以開始脫衣服、尿布與包巾,準備洗身體,媽媽可以左手抓住寶寶的左肩關節與左手臂,使其頭、肩靠在左手臂腕上,右手托住寶寶的臀部輕輕放入盆中,呈半坐姿,由頸部、前胸、腹部、下肢,由上到下清洗,接著翻轉至背面清洗背部與臀部,完成後擦乾即可穿衣。其腋下、頸部、腹股溝等皺摺處應多加強清洗,生殖器部分,女嬰多注意會陰部的清洗,小陰唇的皺摺處應撐開由前向後清洗;男嬰則將尿道口、包皮皺摺、陰囊洗乾淨。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陳盈琴護理長指出,過了3個月大之後,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此時是爸媽策畫如何讓寶寶睡過夜的最佳時機。建議父母在接近傍晚時,應避免讓寶寶睡覺,可以和他玩遊戲,或是給予其他刺激,如此一來,寶寶才能順利於晚間入睡;爸爸媽媽不妨於每晚拉上不透光的窗簾,並將室內燈光調暗,儘量營造出和白天不同的氛圍,以幫助寶寶區分白天與夜晚。

此外,有些媽咪也會在寶寶最後一次喝奶時,增加一點奶量,但陳盈琴護理長建議,通常增加10c.c.即可,如果寶寶胃口較好,仍應避免單次加奶超過30c.c.,畢竟寶寶的胃容量很小,且消化系統的肌肉、括約肌尚未發展成熟,喝太多奶可能會導致溢吐奶情形發生。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新生兒的尋乳反射代表肚子餓了,如果離上一次餐已有2至3小時以上又有尋乳反射,不必等到寶寶大哭才開始哺餵。如果哭得太累反而會影響喝奶,有些寶寶則是口欲比較強,喜歡吸吮的感覺,即使不餓也會繼續吸,不給他吸沒有安全感就會哭鬧。所以家長不應該認為寶寶哭鬧就是肚子餓,也不要強制要求定時定量,寶寶在睡覺也把他吵醒餵奶。最後家長可依據體重做為每天應吃奶量參考,每公斤每天需要150c.c.的奶量,(3公斤的寶寶每天需要150c.c.乘以3的奶量,別讓寶寶吃得太多。

喝完奶以後,家長應記得幫寶寶拍嗝,只要幫寶寶拍背5至10分鐘,就可聽到打嗝聲,代表氣體已經確實排出,若沒有拍出嗝來,可以嘗試變換寶寶身體姿勢,幫助以集中在胃頂部的氣體順勢排出,若仍無打嗝,不必堅持,建議只要用直立抱姿靠著家長的肩膀,保持10至15分鐘即可,但要注意固定好寶寶的頭部、脖子及肩膀,或讓寶寶保持右側臥的睡姿,萬一嗆奶或溢奶會順著右邊嘴角流出,比較安全。 

父母必學30招 新生兒照護百科:Part 2

在分析寶寶拉稀便原因前,必須先分辨怎樣才算是拉肚子,因為喝母奶的寶寶消化較好,一天大便次數至少會有6至8次,只要糞便不會惡臭,沒有出現病懨懨、懶洋洋的樣子,一切都算正常,但配方奶寶寶解便次數超過3次以上,且呈現水狀,這時候就要注意是否伴隨食欲不好、容易嘔吐、發燒,觀察是否有血絲便、黏液便,這些都是腸胃炎引起拉肚子的徵兆;抑或是寶寶有脹氣、乳糖不耐的情況,則必須交由小兒科醫師診斷。

許修平醫師建議,若寶寶是短暫乳糖不耐,可嘗試將牛奶泡稀一點,因為乳糖含量會減少,可緩解稀便的狀況,但這只是過渡期,不能長期喝,因為這樣會造成營養不夠;若經醫師診斷,需長期使用,則可考慮低乳糖的配方奶粉。不過若曾經罹患腸胃炎、腸胃道吸收不好,暫時可以將牛奶濃度泡成原本三分之二即可,只要排便次數低於3次,代表拉稀便症狀逐漸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