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掌握原因.正確處置 降低母胎難產風險

掌握原因.正確處置 降低母胎難產風險

對孕媽咪來說,除了確保胎兒健康外,降低早產與難產的風險也相當重要,因為未足月就生產的寶寶,身體容易出現不良症狀,而難產不只對產婦有影響,寶寶也可能因難產而有所損傷,為了順利且平安產下寶寶,必須了解並預防早產及難產的發生。

掌握原因.正確處置 降低母胎難產風險

關於「早產」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彭福祥專任主治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所定義的足月,是指妊娠滿37週以上,若胎兒在37週以前出生,就是所謂的早產現象,而引起早產的原因可分為孕媽咪、胎兒、子宮問題及其他原因。

引發早產的原因

孕媽咪

.疾病:若孕媽咪本身患有特殊疾病,如慢性貧血、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等,就可能容易引發早產。如有糖尿病的孕媽咪,會有羊水量過多及胎兒較大的問題,也是造成早產的因素。

.心理:心理層面的壓力也是早產的原因之一,經動物實驗證實,孕媽咪壓力大、焦慮、憂鬱或過勞時,身心理都過於緊繃,也易發生早產。

.年齡:年齡過大或過小都容易出現早產,如小於18歲的青少年,因體內器官發育尚未成熟,身體還沒準備好生育,所以風險高。而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則是因為器官老化,所以早產機率也相對提高。

.過瘦:有些孕媽咪可能出現孕吐症狀,或為了控制體重而節食,在母體營養不良、貧血的狀態下,很容易造成流產或早產。

胎兒與子宮問題

如果胎兒有畸形、前置胎盤、雙胞胎或多胞胎等現象,也是提高早產機率的因子,胎兒畸形容易造成羊水過多,而使子宮被撐得很大,就比較會有早產風險。早產原因中的子宮問題,包含子宮有先天畸形,如雙子宮、雙角子宮等;而與子宮相關的病症如肌瘤、腺肌症;孕媽咪以前曾經做過子宮相關的手術,如切除子宮頸瘤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

感染原因也是使早產風險增加的因素,如無菌性的菌尿症、尿道感染;全身性感染,如肺炎;性傳染病,如披衣菌、梅毒、淋病等,都有造成早產的風險。其他原因包含懷孕兩胎間隔時間過短,彭福祥醫師建議,每胎間隔時間超過六個月以上較佳。若懷孕中有接受腹部手術,如盲腸炎,施行過割除闌尾的手術;另外,孕媽咪有抽菸習慣也會增加早產機率。前胎有早產病史,下一胎的風險也會增加。

掌握原因.正確處置 降低母胎難產風險

早產的症狀與處置

若有早產症狀,就要立即至醫院就醫,一般常見的早產症狀如:

1.規則性的宮縮。

2.宮縮時腰痠背痛。

3.子宮出現規則得變硬的感覺。

4.宮縮疼痛時會有便意感。

5.感覺陰道內有東西在下降。

6.分泌物中出現血絲或落紅現象。

7.水狀分泌物或破水。

若早產現象已經進入產程,彭福祥醫師表示,會以胎兒週數而有不同的治療,大部分都會先安胎處理,此時安胎的目的,就是爭取胎兒留在子宮裡面的時間,通常會提前使用藥物加速寶寶肺部成熟,提供一些硫酸鎂保護寶寶的腦神經,能減少早產兒的併發症。所以有早產現象,就要立即就醫,就算產程真的提早開始,還是有機會讓寶寶健康出生,降低早產兒併發症。

「早產」篩檢

臨床上,篩檢早產風險,詢問病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曾經有早產或流產過的孕媽咪,下一胎也容易出現類似狀況。目前對於早產現象的篩檢效果較差,因為會使用早產的相關檢查,大多是已經有早產症狀或高風險的病患,對全部的孕媽咪做此篩檢是沒有效率的,所以會以適合的高風險族群做篩檢,如前一胎有早產問題或此次妊娠已有早產現象等,如子宮頸已經出現落紅、出血或開始宮縮。

子宮頸長度測量

測量子宮頸的長度,會以超音波來判斷,大部分的孕媽咪子宮頸長度約3至4公分,若少於2公分,就會增加早產機會,此檢查還是要配合病史,了解前胎與此次懷孕的狀況,若已有落紅或其他早產現象,才會做此檢查。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fFN)檢測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是胎膜與子宮內膜間的黏合物質,通常不會釋放到陰道,如果在陰道內檢出此物質,表示胎膜與子宮間有鬆脫,早產風險可能增加。目前這項檢測沒有健保給付,一般會在有早產疑慮時才會做,而非全面篩檢。

早產篩檢的要點

掌握原因.正確處置 降低母胎難產風險

早產篩檢是為了找出高危險群,但檢驗的敏感度沒有很好,換言之,當檢測結果為陽性,不表示一定會早產;反而得知結果為陰性時,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安胎藥。通常有早產疑慮時才會考慮施作,且配合子宮頸長度一起檢測,有較好的預測效果,但有些狀況會影響檢測值,所以篩檢時需注意:

1.破水:因為羊水中含有此物質,破水後就會流至陰道,而破水後就能驗到胎兒纖維黏連蛋白,且破水時幾乎不可避免會早產,所以失去篩檢意義。

2.子宮頸:子宮頸已經開超過3公分,一定會早產,沒有太大檢測意義。

3.出血:陰道出血會干擾檢測結果,宜等出血消失再行檢測。

4.性行為:24小時內避免性行為或射精到陰道裡面,因為會干擾到檢測結果。

5.超音波或內診:內診可能造成胎膜微量剝離,造成偽陽性。超音波檢查的凝膠也可能造成干擾,所以應在篩檢完後,再進行超音波檢查。

6.週數:因為早期妊娠會驗得到胎兒纖維黏連蛋白,所以在胎兒22週以上檢測較有預測效果。

關於「難產」

所謂的難產,就是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遇到無法順利生產的現象,包含胎兒生不出來、產程遲滯等狀況。

造成難產的原因

胎位與胎兒異常問題

胎位不正的情形包含臀位、屁股或腳朝下,在這種情況下,子宮頸就不會自行打開,或開到一半頭卡住而生不出來。但即使胎位是正的,寶寶的臉卻朝上,稱為枕後方,此情形有可能在子宮頸全開後,寶寶還是出不來,所以胎位是造成難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容易造成難產的胎兒異常,如畸形、腫瘤、水腦、胎兒過大等,通常4,000公克以上的胎兒就稱為巨嬰,但目前很難用胎兒大小來判斷是否容易難產,因為生產狀況還是會因人而異。

產婦與子宮收縮問題

胎兒的大小與產婦的產道是相對的,產婦體型嬌小、產道骨盆狹窄也會造成難產。若產婦的陰道曾做過手術或陰道有先天性畸形,如雙子宮頸、陰道中有隔膜,也容易造成難產。若孕期體重增加過多或肥胖,產道的軟組織太多,也會有難產問題。如果子宮收縮的強度比較弱、次數少、時間拉得太長,也容易造成難產,此時醫師會適時加一些藥物,加強子宮收縮的能力,幫助生產順利。

難產的處置

彭福祥醫師提到,難產發生時必須判斷原因,例如宮縮不好,可以使用藥物加強。若是胎兒姿勢不佳,如臉朝上的枕後位,有時必須等其轉向或是讓胎頭慢慢改變形狀下降。因為難產的原因很多也很難預防,有時常在待產的過程才發現,如果有產程遲滯的情形,醫師判斷最後還是無法順利自然生產,就會考慮以剖腹的方式進行生產。

肩難產

原因與處置

肩難產一般會出現在巨嬰上,或孕媽咪有妊娠糖尿病的情況下,此類型胎兒的身軀及肩膀較肥厚,所以容易在寶寶的頭生出來後,肩膀卡在恥骨下方出不來,這是婦產科醫師的夢靨,碰到肩難產的情形,醫師必須立即施以適當的生產手法,希望在5至10分鐘內讓寶寶娩出,否則寶寶卡在產道太久,會有生命危險。即便最後產出寶寶,但常會發生寶寶鎖骨骨折或臂神經叢損傷的併發症。

預防與治療

因為很難預測孕媽咪的骨盆是否會卡住胎兒的肩膀,有時候胎兒並不大,但孕媽咪的骨盆更小,就可能出現肩難產。若要預防肩難產,最重要的就是體重控制,避免把寶寶養得太大,包含澱粉、醣類的攝取必須節制。若在後期產檢時,發現胎兒有過大的現象,就要開始控制飲食。若孕媽咪有妊娠糖尿病,除了注意飲食外,甚至需要利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如果寶寶在生產過程中,有出現骨折現象,大約在兩、三個月會慢慢自行痊癒,而臂叢損傷則需要做後續的復健治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