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產後照護> 家人支持+醫療協助 避免產後憂鬱上身

家人支持+醫療協助 避免產後憂鬱上身

迎接新生命到來固然是件開心的事情,但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生產傷口疼痛、照顧寶寶力不從心、哺餵母乳之路不順暢、眾人焦點都在寶寶身上,或是親朋好友干涉育兒方式等各式各樣的原因,都可能讓產婦天天掉淚、鬱鬱寡歡,無論怎樣努力都揮不走頭頂上那片厚厚的烏雲罩頂,這代表著媽咪有產後憂鬱症的徵兆,週遭的人應該給予適度關切,協助媽咪走出產後憂鬱之路。

家人支持+醫療協助 避免產後憂鬱上身

產後憂鬱症起因

產後憂鬱通常發生於生產後6週內,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與憂鬱症最大的差別在於病因及發生時間點的不同;但是兩者之間的症狀類似,一樣都需要醫療照護及家人的支持。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秉萱說明,產婦由於產後荷爾蒙變化,動情激素及黃體激素下降,容易使情緒不穩,加上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先經歷生產前的害怕恐慌及陣痛的磨練,才有辦法生出寶寶,產後更因為傷口疼痛及全身虛弱,卻又要立刻從孕婦變身媽媽,24小時照顧新生兒,睡眠嚴重不足,生理及心理都面臨壓力,當無法適應角色變換,漸漸就會變得憂鬱起來;甚至有些媽媽擔心自己產後無法順利恢復孕前身材,對另一半不再具有吸引力,也因此變得缺乏自信心。

產後情緒障礙影響

產後3到4天,約有3至8成的孕婦會有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現象,通常持續幾天便會消失,不需要特別治療,但週遭家人必須要給予強而有力的心理支持。

大約有1成產婦會出現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情形,產生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症狀;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擔心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周秉萱醫師指出,產後憂鬱對於產婦的精神負荷極大,也會影響新生兒的照護品質,國外大型研究發現,未被治療的產後憂鬱症,可能會導致長期負面影響,包含影響親子連結、阻礙小孩認知功能發展及小孩可能會有比較多的負面情緒。

除此之外,約有千分之一的案例可能發展成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例如媽媽可能會誤認嬰兒已經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患者,還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新生兒的舉動,因此必須多加注意。

產後憂鬱案例分享

38歲李太太原本沒有生育計劃,但是長輩一直希望李先生要有小孩,於是在結婚10年後,李太太生下一個健康女寶寶,就在產後兩週,李先生發現太太情緒變得十分焦慮,常常整晚都睡不著、在客廳裡來回走動、坐立不安,原以為是因為坐月子期間身體還沒有復原,加上照顧新生兒的負擔所造成,於是李先生馬上請岳母幫忙晚上照顧寶寶,好讓李太太能有時間好好休息,沒想到情緒並沒有改善,甚至影響到胃口,也沒有心力再哺餵母乳。

家人支持+醫療協助 避免產後憂鬱上身

在長達3天幾乎都無法入睡的狀況下,夫妻倆一同到精神科門診,言談中李太太對於擔任母親的角色十分焦慮,也覺得無法勝任,常常出現負面的想法、整個人反應變得遲鈍,經評估後,李太太屬於典型的產後憂鬱症,而且已經影響到對新生兒的照護及生活品質,因此,在門診中開立助眠藥物以及抗憂鬱劑,醫護人員也一起和家人討論如何協助李太太走出憂鬱。

治療初期,李太太的憂鬱症狀況並未緩解,甚至不願意看到小孩照片及討論小孩的事情,後續精神科門診中,周秉萱醫師花時間和李太太長談,讓她願意說出內心想法,理解她對於人生計畫的改變及新角色感受到衝擊,最後在規律諮商、藥物治療及家人全力支持下,李太太重新了解到孩子或許是讓她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的好機會,治療就在她開心和醫師分享女兒的照片中劃下圓滿句點。

評估產後憂鬱傾向

產後約有1成的產婦會發生產後憂鬱症,但若是符合以下情形,則表示妳可能有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若過去曾是憂鬱症患者或為其他精神疾患,或前胎有產後憂鬱症;平時有嚴重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懷孕過程中即有憂鬱或焦慮症狀者;非計畫中懷孕;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如:失去親人、婚姻家庭問題、失業等;家庭支持度不高或是資源不足;懷孕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早產或生產併發症等。

而評估自己是否有產後憂鬱最簡單的方式,是請產婦問問自己,過去一個月,是否常被情緒低落、憂鬱或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所困擾?抑或是,過去一個月,是否常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做事沒有愉悅感?如果這兩個問題都已經確切發生在妳身上,建議可以尋求另一半、親友或心理衛生機構協助。

為了更進一步測試是否可能有產後憂鬱的狀況,周秉萱醫師建議,產婦可以藉由「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來評定,評估過去7天內自己的情況(非今天而已),各項目為0至3分,總分30分。評分結果,總分9分以下,絕大多數為正常;總分10至12分,有可能為憂鬱症,需注意及追蹤並近期內再次評估或找專科醫師處理;總分超過13分,代表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應找專科醫師處理。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

如何給予產婦協助

如果發現另一半或家人得到產後憂鬱症時,應如何給予協助?周秉萱醫師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來著手進行。

陪伴與傾聽

如果發現產婦情緒低落,出現憂鬱的傾向,應常常給予關心與支持,通常最好的方式是陪伴與傾聽,不建議向產婦說「妳就是想太多」、「這個只要怎樣做就好了」、「沒有母奶就算了」。

如果產婦需要幫忙,可以和產婦討論她「想要的方式」給予協助,例如:媽咪抱怨母奶不夠,壓力很大,不過實際上瞭解產婦的想法後,發現她其實是想要餵母乳的,就可以替媽媽尋找一些幫助發奶的方法,但若是真的覺得產婦不想餵母乳,這時再建議改為配方奶更適合,直接說出媽咪內心想要的,會讓她更覺得貼心;也可以和產婦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請家人代勞,減輕負擔,讓她別執著於壓力來源,懂得直接表達想法,另一半也應該隨時隨地主動給予關心與協助。

注意媽咪情緒、睡眠及胃口變化

產婦如果出現情緒低落、焦躁不安、失眠或是胃口變差、體重下降,家人要警覺到是否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除了關心支持之外,應協助產婦至精神科或婦產科評估,並配合規律就診及用藥,除此之外,可記錄情緒變化及用藥情形,提供給醫師做為治療參考。

家人支持+醫療協助 避免產後憂鬱上身

產後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周秉萱醫師表示,若是過去就有憂鬱症病史的產婦,可參考過去的用藥給予治療,沒有罹患過憂鬱症的產婦,則會根據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嚴重度給予抗憂鬱劑治療,必要時搭配助眠藥物或是抗焦慮劑使用。除此之外,醫師也會採用諮商或是心理治療的方式,協助產婦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治療過程中要配合醫師用藥、規律返診,家人也要了解產婦的情緒變化並給予適時協助,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若是有餵母乳的產婦,不需要擔心藥物會影響到寶寶,因為醫師會開立對餵母乳影響低的藥物,但若仍有疑慮,建議可於擠完母乳後再吃藥,如此一來,就不會在藥效最高的時候進行哺乳。

周秉萱醫師強調,「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提供孩子好的照顧!」媽媽的情緒狀態很重要,因此要懂得適當求援,當發覺自己有任何情緒狀況時,請尋求幫助,讓家人與專業醫護人員陪妳一起度過這段產後憂鬱期,重拾往日的喜悅與自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