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教出好品格寶寶:概論篇

教出好品格寶寶:概論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導師,而父母的影響力比其他老師更具關鍵性,為了寶寶的未來,應該從小好好教導品格教育,培養出寶寶的好個性。

何謂品格教育?

教出好品格寶寶:概論篇

李靜曄說明,品格教育是指一個人的良好修養,表現於外的優良行為舉止,可以讓孩子認識及了解好的人、事、物,並且欣賞喜愛的人、事、物,在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正確的方向和行為,使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夠分辨是非對錯,對所有的人、事、物都能夠顯現良善行為。為了讓孩子更能愛護生活環境,每個月可以訂定一個主題,例如公德、合作、閱讀、珍惜、責任、感恩、愛心、誠實、勇敢、尊重、勤勉等,後續利用故事或活動來增進孩子品格教育的建立,實現好品格的養成。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原因在於寶寶3歲以前對所經歷的事會如同海綿一般吸收迅速,所以這段時間是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跟怎樣的人,接受怎樣的教育,將形成其性格,而孩子也將會把這段時間和他朝夕相處的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深深地烙印於心靈深處。李靜曄強調,寶寶3歲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責大任,老師及家長必須了解育兒之道,抓住關鍵期認真教導,才能幫助孩子未來更加成功。

品格比優秀更重要

「好品格能擁有健康的身心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營造良好人際關係,更能帶來好的未來與成就!」李靜曄如此說道。因為孩子若是擁有好品格及好行為,就不會去做違法及不符合社會常規的事,像是亂丟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等;好行為更遠比好成績重要,即便擁有高智商,沒有好的公德心,總是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是害人害己。

李靜曄認為,性格決定命運,而品格決定未來!品格教育越早開始實施越好,但前提是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有榜樣可以模仿學習,並且建立一致的教養觀,對於生活習慣、飲食、如廁、穿衣、衛生等都應建立相關標準,而非一味寵愛,呼應孩子的所有要求。而在幼兒園時,要教導孩子有禮貌、負責任及與他人分享,可以訓練孩子早上到教室,養成會跟大家打招呼的習慣;平常吃完午餐及點心也會自己將碗洗好、收好;玩玩具則可以和其他同學共同完成用積木蓋房子或橋樑,大家一起完成同一件事情,不僅能分享喜悅,還能有與朋友合作的成就感。

品格存摺.培育好品格

為了讓孩子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品格,可以使用「品格存摺」的概念,只要孩子做到「守信用、誠實、包容、勇敢、禮貌、可溝通、守時、孝順、尊重、責任、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任」等項目,就可以記錄實現的日期及事跡,累積孩子所做的行為,師生及親子一起建構出優良的教育觀點與培育好品格;李靜曄說明,品格存摺最重要的觀念在於品格非一蹴可及,需要不斷地累積,並且在家庭、學校、社區等各個地方每天運用,就能將好品格內化,創造出美好的社會。

人格發展的階段

教出好品格寶寶:概論篇

彭菊仙說明,艾瑞克森(Erikson)在社會心理學中,將人格發展分成8大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這代表著人格發展的階段,都會有其衝突存在,必須不斷去克服、適應困難,並化解危機後,才能讓自己進階到下一階段,提升自我,而針對6歲以下孩子的階段則是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分別為了愛的連結、秩序感及自我信心的建立而努力,通過一關的考核,就會繼續往前邁進。

0~1嬰兒期

這時期的孩子正在建立信任關係,容易有焦慮感,除非當他能夠確實建立信任感(即為愛的關係),有穩定的主要照顧者,才會覺得有安全感及信任感,接下來才敢大膽去探索社會,勇於了解這片美麗的花花世界之後,才會和人有穩固的關係,這時候家長要教孩子學習去愛護、關心別人,若沒發展完善,孩子對任何人都懷有敵意,無法自然做出關懷的舉動,容易有疏離感,無法和他人好好合作,懷疑別人不喜歡他,因為他的愛從小就沒有得到滿足。

2~3幼兒期教出好品格寶寶:概論篇

這時期要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及如何遵守規則,能夠按照社會行為的要求,來表現出目的性的行為,若這時候不尊重秩序感,將來就有可能不受控制、不守法,因此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可以訂定出行程表,按照時間點來帶領孩子做該做的事情,有穩定的生活作息、每項物品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就能讓孩子遵守秩序感及規則。

4~6學齡前兒童期

這時期的孩子已經開始對外面事物產生好奇,最常問家長的就是「為什麼?」每探索一次就獲得一個解答,懂得越來越多,就建立出自信心;而當孩子有自信心時,就會懂得如何發展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及別人變得更好。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針對學齡前的孩子,單純用「說」的,家長說再多都沒有用,最重要是做給他看,孩子自然就會做你所做的。舉例來說,如果家長一天到晚都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長輩或朋友等,未來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覺得看事情必須用批判的角度來看,未來只會看到事情的黑暗面;家長若對待每個孩子都秉持公平態度,他們就知道做人要公平、正直,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自然就會跳出來維護社會正義,家長做法影響週遭的氛圍,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下學習,因此彭菊仙強調,「言教不如身教,一份身教大於十份言教,身教是最重要的!」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有「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的說法,透過整體環境所散發的氛圍,可以帶動孩子。舉例來說,一個城市發覺市容髒亂,到訪的人們自然不會珍惜,任由繼續髒亂,但是若在乾淨的地方,只要出現一個小垃圾就會讓人感覺奇怪,所以整體環境的感染很重要;因此,家長應該在身教之外,帶動家裡的環境氛圍,在家中放標語、小卡片,寫著惜福、感恩或有天使祈禱的圖片,寶寶每天看著自然覺得這是正向且溫暖的環境。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桃樂絲.諾蒂)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勇。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分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種環境下長大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