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早產,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預先理解、評估與準備,將有助於減少早產比例,減輕早產對母胎的傷害。另外,為了讓胎兒儘可能在足月後誕生,維持子宮環境的穩定性,格外重要;必要時,在面臨某些狀況時,必須優先考慮安胎,以維持母胎健康。

安胎概論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不少準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會碰到先兆性流產或子宮異常收縮等情形,此時應至醫療診所,請醫師由症狀判斷是否需要安胎,再服用醫師所開立的藥物,且準媽媽平時也要維持良好作息。雙方充分配合下,才能給予胎兒健康未來。

中醫角度:適合安胎的週數

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主治醫師彭溫雅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一旦女性發現懷孕後,出現持續出血、陣痛、腰痠、子宮收縮、無法徹底解便解尿、容易脹氣等情形,都可請醫師協助安胎,其中又以持續性出血為需要安胎的最大宗。相較於西醫,中醫認為可執行安胎的週數會稍早一些,胚胎只要發展至12週以上,中醫師就會為不同體質的準媽媽調配適合的治療方式。

中醫角度:安胎範圍較廣

除了持續出血、分泌物有血絲、陣痛、收縮等較為常見的需要安胎狀況之外,感冒、發燒、嘔吐、便祕等,都可列為中醫的安胎範圍;之所以會將這些一般人也會發生的病症納入安胎項目中,主要是希望能減少孕媽咪的「後顧之憂」。舉例來說,長期便祕的患者恐引起血壓過高,高血壓患者則為早產的高危險族群,且身體不適並非只會以出血表現;為了避免往後的健康「節外生枝」,只要覺得不舒服,都可請中醫協助安胎。

西醫角度:適合安胎的週數

以西醫角度來看,胎兒未滿37週前,身體發展尚未完全,器官的成熟度還不足,若準媽媽在未足月之前就發生子宮規則收縮或陰道出血等情形,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只要孕媽咪發生早產徵兆,醫師也會隨時為她安胎,儘可能讓胎兒在子宮內擁有足夠時間繼續發育。

彭溫雅醫師表示,通常在懷孕20週後,較容易發生產前出血現象,只要有這些症狀,都應立即到醫院接受評估,並服用醫師給予的黃體素等藥物。不過,如果在懷孕12~15週之間,就已出現先兆性流產現象,且無法靠安胎藥控制,可能就會讓胚胎自然淘汰。

西醫角度:較可能安胎的族群

彭溫雅醫師表示,對中醫與西醫來說,高齡產婦、經產婦、多胞胎、人工受孕等對象,皆屬於較可能需要安胎的族群。胎兒未滿37週前,如果準媽媽子宮出現早發性的異常收縮現象,或本身有高血壓、心臟病、妊娠糖尿病等,且無法妥善控制血壓及血糖高低,就會有早產的可能,這些情況都必須列入考慮安胎的範圍內。

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從日常生活幫助安胎

若孕媽咪嚴重腹瀉,易引起子宮收縮,便祕時則會導致腹部過度施力,久了也會有相同狀況;為了減少上述情形發生,平時應多喝水、多吃蔬果,並儘量食用全熟食物。此外,平時不妨在家附近走走,適量運動,站著或坐著時,同一個姿勢也不要維持太久,否則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及子宮收縮;通常建議站著和坐著都不要超過30分鐘,互相輪替為佳。

懷孕初期

針對不同的懷孕階段,安胎的原因及方式皆有不同。懷孕初期最常見需要安胎的因素為持續出血,建議準媽媽多臥床休息,服用醫師給予的藥物或藥材,並避免讓生活太疲勞,才有辦法保住胚胎。

中醫+西醫:安胎重點-避免流產

彭溫雅醫師表示,懷孕初期的胚胎尚未穩定,因此安胎重點在於避免流產;而流產又分為五種狀況,分別為:先兆性流產、習慣性流產、週期性流產、不可避免性流產及不完全性流產。西醫及中醫都可針對先兆性流產與習慣性流產,給予藥物安胎,但對於另外三種情形,兩方皆不建議安胎。

她說明,「週期性流產為小於20週即胎死腹中;不完全性流產為部分胎盤或胚胎已快掉出子宮頸,且經常大量出血;不可避免性流產則是懷孕滿20週之前,就發生子宮收縮、羊水破裂、子宮頸開口或出血等狀況,甚至會引起感染危機,導致敗血症。這些狀況中醫都無法處理,一般西醫也不會選擇安胎,基本上都會使用人工方法誘發子宮收縮,以結束妊娠」。

中醫安胎法:首重健脾固腎

若於懷孕初期,就出現胚胎尚未穩定的情形,一般中醫認為,孕媽咪應處於氣血不足的狀態,除了強健脾胃之外,同時也要鞏固腎氣。因腎氣不足,才會造成胚胎不穩定,所以平時可以多吃枸杞、阿膠或生地,以去血熱、補血及生血,並適度節慾。

中醫安胎法:常見為先兆性流產

彭溫雅醫師表示,懷孕初期最常碰到需要的安胎狀況為先兆性流產,以及心氣虛、肝血虛、腎氣虛、脾氣虛、氣滯及血熱等狀態,一旦內臟特別虛弱,胚胎就容易不穩。

氣滯,代表體內中氣足夠,但因七情鬱結或體弱而導致阻滯;血熱,則是血液黏稠度過高或長期胃酸過多所造成,常見於高膽固醇患者。這些類型的孕媽咪,都較易在懷孕初期出現流產跡象,在經過專業診斷後,有時中醫師會選擇開立保胎湯及芎歸膠艾湯等,來幫助安胎。

西醫安胎法:先透過儀器.確認母胎狀況

彭溫雅醫師指出,在確認準媽媽是否需要安胎之前,西醫會先察看子宮頸有無變薄、開口或破裂跡象,並使用超音波及胎心音監視器檢查胚胎心跳是否減緩、羊水量有無過多或過少的問題。給予安胎藥物之後,孕媽咪服藥後還須配合臥床休息,才可達到安胎目的。

西醫安胎法:增加黃體素.穩定胚胎

以西醫的臨床經驗來看,在懷孕初期就需要安胎的準媽媽,通常出現的症狀大多是子宮點狀出血或大量出血,也就是所謂的先兆性流產。若需要安胎,醫師會給予準媽媽口服藥物或注射黃體素;此外,也有專用的黃體素陰道藥膏,可供準媽媽塗抹。上述作用皆為提高孕媽咪體內的黃體素,讓胚胎在子宮內的著床更穩定。

保胎湯&芎歸膠艾湯

*保胎湯:由多種藥材組成,常見為西洋參、黨參、黃耆、白芍、桑寄生、菟絲子、山藥、砂仁及生地,具有補氣、保肝、補腎、健脾、防止孕吐及去血熱等作用。

*芎歸膠艾湯:川芎、當歸、阿膠及艾葉所組成,能溫熱補虛、養血止血、幫助放鬆子宮的平滑肌並緩解痙攣等。

然而,中藥畢竟是藥物,且須針對體質服用,建議有需求的準媽咪還是要先諮詢過合格的中醫師較佳,不建議自行購買、烹煮後服用。

懷孕中期

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懷孕中期,較少有準媽媽會突然出現需要安胎的情況。若在此時有安胎需求,多半是從初期就開始有跡象;建議按照醫囑服藥,避免激烈活動;如果身體狀況穩定,不妨增加熱量與蛋白質的攝取量,到戶外多走動,維持健康作息、增強抵抗力,以達到養胎目的。

中醫+西醫:安胎重點-細心養胎

懷孕4~6個月,俗稱「懷孕蜜月期」,由於荷爾蒙分泌漸漸緩和,準媽媽的孕吐、噁心等狀況逐漸消失,除了胚胎已穩定之外,懷孕後期較常發生的水腫、腰痠背痛等症狀尚未出現,因此生心理都相對較為舒適。

彭溫雅醫師指出,「臨床上較少有孕媽咪突然從懷孕中期開始安胎,多半都是從懷孕初期就開始發生出血症狀,進而導致懷孕中期也需要持續安胎。這段時期的準媽媽不妨卯足全力,專心養胎,以因應懷孕後期可能會出現的不適症狀」。

中醫安胎法:建議先觀察胎動頻率

進入懷孕中期,胎兒活動力逐漸增強,此時子宮空間尚且足夠,所以胎動約10分鐘會出現一次,尤其夜深人靜時,準媽媽最能深刻感受到胎動頻率。如果準媽媽在此時期的胎動過度頻繁或減少,可能就有安胎的必要性,建議孕媽咪可先請西醫透過精密儀器,檢測胎兒的胎心音數值及羊水多寡,若確定胎兒並非處於最健康的狀況,再請中醫開立藥方,如此才是最適當的做法。

中醫安胎法:2大藥方助安胎

一般來說,如果在懷孕中期需要安胎,中醫師給予的藥方會與懷孕初期的藥方大致相同,分別為保胎湯及芎歸膠艾湯,但也會針對準媽媽的各種個別狀況,進行輔助與調整。

彭溫雅醫師指出,「針對出血現象,中醫師通常會給予孕媽咪保胎湯及芎歸膠艾湯的藥方;若腹脹、腹悶,則會建議服用陳皮及紫蘇;如果腰痠或陣痛,就會請媽媽改用杜仲及續斷等補腎藥材,以補足腎氣、增強體內中氣」。

西醫安胎法:4種常見安胎藥物

當胎兒大於16週,胚胎已趨於穩定,此時需要安胎的準媽媽,可能就會碰到早產情況,所以西醫通常會讓孕媽咪使用Yutopar、硫酸鎂、鈣離子阻斷劑或前列腺素這四種安胎藥物。

彭溫雅醫師表示,Yutopar的主要作用為放鬆平滑肌,讓子宮能夠放鬆,避免過於緊繃,進而減緩收縮;硫酸鎂、鈣離子阻斷劑及前列腺素也具有相同效果,但皆有副作用,相較之下,Yutopar的副作用較為緩和,因此為國內最常使用的安胎藥物。

西醫安胎法:安胎藥的副作用

彭溫雅醫師指出,Yutopar所帶來的副作用較少,但可能會造成孕媽咪消化功能不佳、心跳反射性增加,雖說能夠達到安胎效果,不過將影響準媽媽攝取養分的狀況。

至於屬於長效型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可減少鈣離子進入子宮的肌肉細胞,降低收縮頻率,國外許多醫師也會使用此安胎藥物,但使用後會導致血壓下降,如果孕媽咪為低血壓族群,便不適合使用。硫酸鎂則會讓孕媽咪肢體無力且容易抽筋,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則為減少羊水,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

懷孕後期

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過了第24週,準媽媽終於邁入懷孕最後一個階段。這段期間的準媽媽,開始會出現明顯的腰痠背痛、頻尿、水腫、抽筋等現象;如果面臨破水、陰道出血或子宮規則收縮時,除了安胎之外,醫師也會根據母胎健康狀況及週數,來判斷是否須提前生產,以期望讓母胎雙方皆處於最安全的狀態。

中醫+西醫:安胎重點-避免早產

懷孕後期與懷孕初期,是安胎機率較高的兩個時期;以一般孕媽咪來說,早產機率大約介於10%~15%,其實並不算特別低,且大多數的早產原因不明,甚至過去有早產紀錄的孕媽咪,下一胎有較高機率會早產。

因此,有不少孕媽咪在懷孕後期聽到自己需要安胎時,都會特別緊張,畢竟快接近分娩時刻,一點差錯都可能會使胎兒健康受到影響;但只要按照醫師囑咐,好好照顧自己,基本上都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中醫安胎法:減緩衝任二脈及氣血耗損

懷孕後期,孕媽咪會碰到需要安胎的現象大多為胎漏(意即陰道不時少量出血、點滴不止或時有時無),並伴隨腰痠腹痛。造成胎漏的主因通常與脾胃、氣血及衝任二脈耗損有關,所以應將調理重點放在鞏固脾胃與補充氣血,減緩對衝任二脈的損害,以幫助懷孕後期的養胎及順產。

中醫安胎法:可服用安胎飲

彭溫雅醫師表示,坊間常見的「十三味安胎飲」,較適用於懷孕後期須安胎的孕媽咪。安胎飲的內容,分別由當歸、川芎、白芍、菟絲子、厚朴、荊芥、黃耆、珠貝、枳殼、甘草、羌活、艾葉、生薑等十三味藥組成,經中醫師開立後方可使用。

十三味安胎飲曾記載於明朝《證治淮繩》,每證有論有方、蒐羅廣博,其中所引用的資料皆有出處,是十七世紀流傳最廣的醫學著作之一,至今已流傳數百年以上;因此,只要能遵循合格中醫師的處方服用,基本上就不會對胎兒造成危害。

西醫安胎法:接近足月.可依賴西醫技術醫療新趨勢.中西醫結合 懷孕三階段安胎祕笈:解讀安胎篇

彭溫雅醫師指出,若於足月前後,才碰到胎動不安等現象,可能會伴隨著陰道大量出血、假性陣痛等情形;是否繼續安胎或須提早生產,建議以西醫診斷為依據。因為西醫可利用超音波或其他精密儀器,檢查胎兒發育情形,縱使須提早生產,也方便隨時準備手術。

西醫安胎法:若破水.應提早生產

原則上,能安胎到37週是最好的選擇。安胎的用意,在於延長胎兒在子宮內的時間,進而讓器官發展更成熟;但如果準媽媽破水,就可能會造成子宮內感染,所以通常醫師對於滿34週早期破水的孕媽咪,多不會建議安胎,而是引產、讓她提早生下寶寶,以免感染而造成胎兒病變。

安胎,找中醫還是西醫?

彭溫雅醫師表示,安胎不分中西醫,將兩者結合甚至可相得益彰。「若光靠中醫仍無法協助安胎,建議準媽媽至西醫的醫療院所,請醫師協助用儀器檢查,了解是否合併其他疑難雜症;如果服用西醫給予的安胎藥後,仍未明顯改善,不妨尋求中醫調理。整體來說,將中西醫結合,正好也是目前的醫療新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