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編輯透視鏡:副食品添加─透過咀嚼訓練寶寶口腔能力

編輯透視鏡:副食品添加─透過咀嚼訓練寶寶口腔能力

當寶寶漸漸成長,乳品已無法完全供給寶寶所需的營養時,就需要副食品補充養分。咀嚼的動作也可以訓練口腔,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有極大助益,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同時還能增進手腦協調喔!

唇舌動作發展進程

寳寳的口唇能力是神經發展的一部份,也是人類取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技巧。周怡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周怡宏表示,一般而言,0至4個月的寶寶僅半開嘴唇,且舌頭會前後移動,只能吞嚥液體。5至6個月時,已經可以緊閉嘴唇吞嚥,並可食用糊狀的食物。7至8個月時,唇舌發展越來越靈活,能咀嚼、磨碎細軟的食物。9個月以後慢慢成熟,飲食逐漸趨向多樣化。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在寶寶滿4至6個月時,即可在兩餐之間餵食副食品,除了維他命D需要從日照獲取外,奶類的營養足以供應大部分嬰兒至少3個月的營養所需,有些甚至可達6個月。一般而言,母乳寶寶在六個月之後開始嘗試副食品,而配方寶寶較早出現厭奶期,在滿4個月之後即可添加副食品。

周怡宏醫師建議,如果寶寶已超過4個月大,頻繁有哺餵母乳的需求,但還是覺得餓,或是體重增加變慢時,也可開始添加副食品。而餵食副食品除了滿足口欲、形成飽足感及攝取營養外,若寶寶開始有興趣和媽媽在吃飯時搶奪湯匙,不妨讓寶寶學著自己用餐,有益於手腦協調的發展,而此時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寶寶一個安全學習的環境,協助他們體驗探索肢體的樂趣。

添加副食品的好處

練習咀嚼能力

吸吮與吞嚥(喝)是嬰兒的本能,但是咀嚼與吞嚥配合(吃)的能力就必須靠訓練獲得。隨著寶寶成長,食物型態也由液體逐漸成為固體。剛開始寶寶會緊閉著嘴巴,將進入口腔的食物,以舌頭或牙齦弄碎,再送進喉嚨中。待長牙後,牙齒咬碎食物的一系列動作已刻印腦海中,寶寶能更快接受固體食物,也願意嘗試多樣化的營養來源。

補充缺乏營養

母乳或配方奶當中90%是水分,而內含的蛋白質、鐵質、鈣質及維生素,對已超過4至5個月的寶寶而言是不夠的。以6個月以上嬰兒的營養需求量而言,平均1公斤體重需攝取2.5至3公克的蛋白質,以7公斤的寶寶為例,則需17.5至21公克的蛋白質。但奶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每100c.c.只有1.1公克(配方奶粉則為1.3至1.5公克)。若只從母乳中攝取,寶寶需要食用1公升以上的乳製品才足夠,但這幾乎不可能。

周怡宏醫師說明,寶寶出生時,體內便存有大量的鐵質,約在3至4個月用罄,而母乳裡的鐵質含量較低,早產兒體內的鐵質存量更低,必須額外補充鐵滴劑。因此,寶寶若沒有搭配副食品,很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導致成長緩慢以及影響早期智能發展。

促進語言發展

人體進食時,口腔內部、下頷、上下唇及舌頭都需互相配合以咀嚼食物,這段動作對寶寶來說並不簡單。但張口、咀嚼的動作會使上述部位的肌肉協調機能發達,同時促進了發音、說話相關的肌肉發展,有助寶寶的語言初期發展(約自4個月開始)。

適時提供並促進正常味覺發展

4至5個月大以後,寶寶不只體型明顯成長(約為出生體重的2倍),消化器官也逐步成熟,有能力消化粘稠狀的半固體食物。此時寶寶也可逐漸品嘗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差異,食用喜歡的食物時,會表現出高興的情緒,對討厭的東西則會皺眉,甚至吐出來拒絕食用,此一反應表示寶寶味覺已在成熟分化。

如何挑選副食品?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吳俊厚表示,一般而言,很少人對米飯有過敏反應,因此寶寶的第一口食物應先從穀物開始。穀類做為主食可以提供熱量與蛋白質,但穀類中含有植酸,會影響微量元素如鐵、鋅、鈣等的吸收,因此,寶寶無法只從米粥獲得所有的養分,必須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調。

肉類富含蛋白質與鐵質,顏色越深的紅肉,如牛肉,含鐵量越高,動物肝臟的鐵質含量也很豐富,媽媽可酌量讓寶寶嘗試。而其他含鐵食物如蛋黃、深色蔬菜與豆類等的鐵質,較不易被人體吸收,可食用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吸收鐵質,例如:番石榴、芒果、橘子、柑橘、鳳梨等。有些媽媽為了避免寶寶吃了水果便拒絕吃蔬菜,會讓寶寶嘗試蔬菜一段時間後再接觸水果。而人類有喜歡甜食的本能,並不會隨著接觸副食品的順序而改變。

吳俊厚醫師建議,媽媽可挑選富含熱量、蛋白質與維生素的食材,儘量避免有骨頭或硬質成分以免嗆傷。平時媽媽可觀察寶寶的喜好,再從中搭配不同食材與營養成分做變化,家裡也可常備這些食材,或是在地購買,會比較新鮮,豌豆、玉米、地瓜在剛開始接觸副食品時,是較佳的選擇。1歲以內切勿食用蜂蜜,以免有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而鮮奶的鐵質含量低,不適合做為寶寶的主食,也要避免硬質或圓形的食物,如花生、葡萄、生蘿蔔、糖果等。

餵食技巧

餵食副食品有以下幾個小技巧:

1、多觀察

父母須注意孩子飢餓或吃飽的表徵,一旦發現寶寶餓了,避免拖太久再餵食,等太久會使孩子生氣與食欲下降。當寶寶停止進食,可以稍等一下再嘗試,若寶寶一直拒絕食用,就可能是吃飽了。

2、有耐心

有時孩子會吃一下,玩一下,再吃一下,爸媽要有耐心且循序漸進,強迫餵食可能會讓寶寶感受到壓力而降低食欲,應以鼓勵取代強迫。

3、轉換形式

若孩子拒食某些食物,爸媽可以試著提供多樣化的食物,例如:添加或減少食材以改變味道、轉換食物的形式、鼓勵寶寶進食等,也可以玩遊戲增加樂趣,如把湯匙當成飛機飛進嘴巴裡。

4、親子交流

「餵食」是親子間愛與學習的時光,爸媽可以多跟寶寶進行對話與眼神接觸,教導寶寶學習認知,如食物大小、顏色、名字等。

餵食時機與餐數

吳俊厚醫師建議,應慢慢增加食用量與食材的多樣性。6至8個月大的寶寶,一天可餵食2到3次,1歲以後可以增加到3次主餐與兩次點心(一片水果或塗抹果醬的麵包)。須注意的是,若餵食副食品的次數過多,可能會減少母乳的餵食。在寶寶生病時,需要額外補充母奶與增加進食次數,痊癒後可以鼓勵寶寶多吃一點,以補充生病時流失的體重,追上原有生長速度。

添加副食品注意事項

4至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開始食用煮爛、磨碎的半固體食物,8個月大時可用手拿著自己吃,如吐司、嬰兒餅乾、紅蘿蔔、瓜類水果、小塊肉類等。1歲以上的嬰幼兒已經可以和大人一起進食,但要避免過於堅硬或太大塊的食物。新鮮的食品應在兩小時內食用完畢,若有剩餘一定要放進冰箱。

而奶瓶裝入副食品後不易清洗乾淨,較易殘留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導致腸胃炎,最好用湯匙慢慢餵食。若要加入新的食材,需先少量嘗試,2、3天後確定沒有過敏反應,再加入寶寶的副食品中。常見過敏的症狀為皮膚紅疹、蕁麻疹、溼疹、嘔吐、腹瀉,嚴重過敏反應為咳嗽、喘鳴、蒼白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