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心理調適.生活型態篇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心理調適.生活型態篇

對孕媽咪來說,懷孕到生產的280天內,有著一連串的大小事需要煩惱:孕期的醫療院所選擇、定期產檢、生活規律、心理調適,生產所需的待產包,產後坐月子、哺乳等。唯有在生產前提早思考與準備,才能更從容地迎接新生命來臨。

Part 3 心理調適

許多人討論的產後憂鬱傾向,絕對不是突然發生;仔細觀察,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就有跡可尋,只是往往被忽略,而一直在內心累積著壓力,直到寶寶出生時才爆發。


最優先:自己的需求

重要性:★★★★★

意義:堅定自身信念。

除了期待的心情,更有不少孕婦愈接近預產期,對於即將成為「母親」這件事,愈感到煩惱。耕莘醫院臺北總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劉南琦認為,「許多準媽咪的困境,在於『聽太多』,由於四面八方意見太多,心理會顧慮、甚至想滿足每個親友的期待,但又可能與自身想法衝突,而有所掙扎」。

舉例來說,孕期飲食、生產方式、哺育母乳、照顧嬰兒……各項大小事情,每個人或多或少會以「為你好」的出發點,提供建議;但劉南琦心理師強調,「親友的建議僅是『參考用』」,最親近孩子的畢竟是媽媽,也是媽媽最了解、最能提供和滿足其需求,所以要「肯定並相信自己」,千萬別過於勉強,要適當取捨。早已身為人母的她以自身為例,職業婦女在工作、養育方面更需要取捨與堅持度,因此她從一開始就跟兩方家人訴說與溝通自己的想法,尋求平衡點,而親友也很支持她,孩子跟她也相當親近。

同儕支持.強化心靈力量

重要性:★★★★

意義:情緒佳,親子互動才會好。

孕期的不舒服(孕吐、腸胃症狀、腰痠背痛、食欲不佳等)、身形的變化(有些變胖、變重、曲線走樣等)、親朋好友的七嘴八舌、工作壓力、環境狀態,絕對都可能影響到孕婦的精神層面,導致心情起伏很大,難以調適。因此,劉南琦心理師表示,不少產後有憂鬱傾向的孕婦,其實在懷孕期間「有跡可尋」,即各方壓力促使情緒面已相當緊繃。

因此,若能主動尋求身旁同儕(尤其是同樣身為人母)的情緒支持,偶爾聊聊天、約出來見面,儘可能多交流彼此經驗,都能夠讓自身心安,更有篤定的方向來面對每一波的育兒挑戰。

劉南琦心理師認為,「照顧自己的情緒比照顧胎兒或寶寶更重要」,情緒舒坦的媽媽,才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親子互動。

相信醫療專業

重要性:★★★★

意義:回歸正確資訊與做法。

當孕婦感覺到各方壓力、心情起伏大的時候,劉南琦心理師建議,「相信專業」,透過相關醫療資訊,能提供較客觀、專業且正確的協助,可說是勝過親朋好友的七嘴八舌。

現在有形無形的資源很多,從懷孕期間到產後,皆能提供豐富的訊息。因此,她建議孕婦可善用各廠商或醫療院所的媽媽教室,並在產檢或留院(安胎、生產等狀況)時,藉機多諮詢和學習醫護人員的做法,也可透過醫療院所的官方網站,查詢較新、較正確的資料;產後坐月子,也可考慮選擇醫療院所設置的產後護理單位,更能針對母子身心狀況,即時諮詢專業意見。

主動且具體向親友求助

重要性:★★★★

意義:解決問題為重。

照顧自身情緒的另一個方法,即「主動向親友尋求支持」。有的孕婦會產生自卑傾向,覺得即將成為媽媽,為什麼仍然任何事都做不好;但劉南琦心理師認為,「沒有人一開始就熟悉媽媽的角色,做不到很正常」。

「不要害怕提出需求,因為這時的妳無法獨立作業」,孕期的身心變化、產後忙著哺餵和育兒,若再加上工作和家務,勢必令人心力交瘁;因此,別害怕、甚至不要吝於向週遭的親友求助。

但她也提醒,準媽咪要先在內心建立自己的堅持度,不要輕易地因他人而煩惱;並且需表達具體、明確的事宜,讓對方可以理解且做到,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避免曖昧、需猜測的說法,不但易發生變數,還容易讓雙方情緒變差」。


Part 4
生活型態

無論孕婦選擇在家待產或繼續工作到產前,都應時時關注自身狀態,畢竟除了母體,還要照顧到胎兒。無論孕婦採取哪種生活方式,都建議先堅定信念、說服丈夫支持自己,將有助於度過平順且充實的孕期。

把握孕期.調整規律作息

重要性:★★★★★

目的:孕育健康胎兒。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心理調適.生活型態篇劉南琦心理師建議,長達10個月孕期,除了孕婦要努力適應生理的變化之外,更應該把握這段時間,慢慢養成規律生活習慣,為之後的「親子作息」來調整。

由於晚睡晚起、不定時的三餐與睡眠、菸、酒、大量的飲料和不健康飲食等生活習慣,將可能影響母體健康,進而可能促使胎兒發育不良(如瘦小),還可能影響到新生兒的氣質(個人特質),甚至還會衍生出「好不好帶養」的問題,讓新手父母手忙腳亂。

另外,孕期也是準媽咪最能夠完整睡眠或休息的時候。因此,建議孕婦趁此時好好睡、均衡吃,儘可能讓自己身心愉悅;等產後,媽咪們就要開始適應和配合新生兒的作息囉!

隨時關注自身心情

重要性:★★★★

目的:減少負擔,別讓自己不開心。

無論是在家待產或仍在上班的孕婦,最重要的是「別讓自己不開心」。劉南琦心理師表示,「孕婦和胎兒已經是生命共同體,因此孕婦更要愛惜自己」;然而,她也提醒「不要過度小心」,反而讓精神上感覺負擔,對母胎也不是好事。

在家待產時,若擔心太無所事事,建議可找些有興趣的事情,如出門散步、輕鬆的家事、看書、聽音樂、手工藝、烹調等,充實生活;忙碌的職業婦女,由於需時常轉換身分與環境,更應該時時關注內心的情緒狀態,稍微放寬心(如易緊張者,應適時轉移注意力;完美主義者,可稍微放寬標準等),不要讓外在壓力過分加諸在身上,必要時,更要主動尋求同事的協助,相信大家都會很樂意的。

熟知孕產假期的規定

重要性:★★★★★

目的:遵守規定,享受休假權利。

產前準備.必做10件事:心理調適.生活型態篇目前相關法規,皆羅列出孕產相關假期認定:產假方面,有《勞基法》第50條「女工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而《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雇主於女性受僱者分娩前後,應使其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若懷孕勞工者有流產的疑慮,則依《勞工請假規則》的「未住院普通傷病假1年內為30日,修正後經醫生診斷需安胎休養者,安胎休養期間可併入住院傷病假計算,住院傷病假最長可請1年」;其他假期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受僱者妊娠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五日」、「受僱者於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五日」;而上述相關請假日及薪資計算,則請參考對應的法規說明。

工作的協調

重要性:★★★★

目的:合理範圍內請求協助,將影響降至最低。

劉南琦心理師建議仍在上班的孕婦,提早了解孕產假期的定義與規定,並及早向主管和同事討論、協調較佳。在道義與職責上,除非突發狀況,「應將對職務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如協調職務代理人、必要時電話聯繫、在家短暫工作等;等到產假結束,多數媽咪也會再回到公司,勢必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同事的幫忙,而這些都建議在產假前先預想到較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