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分齡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寶寶外語學習好簡單

寶寶外語學習好簡單

想讓寶寶自然而然的熟悉母語與外語,掌握關鍵技巧並用心培養寶寶對外語的好感度,就能讓孩子的外語學習有效累積成效又充滿樂趣。

語言學習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觀察孩子學習語言的歷程,以母語為例:寶寶從在媽媽肚子裡便開始熟悉媽媽的語言與腔調,直到出生後開始大量聆聽,並於7個月左右,寶寶就會開始模仿大人的聲音、玩聲音與練習發音(例如:呀呀、答答),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暨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吳敏蘭表示,在0~1歲半的口語前期,寶寶透過大量的聆聽、觀察互動來了解詞彙的意義,並儲存於大腦中,約於1歲半開始進入口語期,累積儲存的字彙量會逐漸從寶寶口中冒出(例如:從疊字ㄋㄟㄋㄟ、抱抱,到逐漸完整的簡單句子),且持續到4歲之前,都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段期間,常常與孩子互動、說話,讓語彙有意義的輸入(例如:大量的日常對話或繪本朗讀與歌謠韻文),都能幫助建立寶寶的語言能力。

吳敏蘭執行長指出,寶寶4歲之後,進入必須大量使用語言的社交環境,藉由之前的學習基礎,必須開始學習更精確表達自己的方式,即所謂的精細語言(例如:我覺得今天動物園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印象深刻的是什麼等),此時,與孩子的互動中,時常的提問、耐心聽完孩子的所有表達不論斷,可以刺激孩子社交上的應對進退、勇於表達與熟悉詞彙的用法,因此,學習語言,其實是一個累積的進程,藉由大量而有意義的輸入,讓孩子得以從中記憶與理解,最後才會有自然輸出(使用語言)的結果。

外語學習的關鍵.保持好感

現在許多家長對於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有太多的擔心,一心一意想將外語的學習納入早期教育中,吳敏蘭執行長認為,其實外語的學習,從何時開始都可以,但其中重要的觀念在於持續讓孩子保持對該外語的好感,因為對孩子來說,除非環境許可,否則外語的使用不會像母語的使用如此必須且頻繁,以英文來說,國內的生活環境以中文為主要使用語言,即便學齡前能夠給予寶寶大量的英語學習環境,求學後,可能還是會面臨英語學習的斷層(求學後須顧及其他課業,學習英文的時間很可能大幅減少),但是如果孩子能持續對英文感到興趣,日後只要有機會,隨時都可以、也會比較願意接續之前的英語學習,反之,如果在幼兒時期沒有培養出對英語的好感,一旦遇到學習斷層,不只容易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情況發生,未來也不一定願意再主動學習英文。此外,就像學習母語,寶寶從牙牙學語到真正能夠溝通,必須靠長期的累積,追求速效的學習不但容易讓孩子因為壓力而對英語反感,對於長遠的進步也沒有幫助,因此,若要寶寶能逐漸培養對英語的好感與熟悉度,自然的在環境中持續給予十分重要,所謂持續給予,指的是像母語學習一樣,不強迫、給予時間熟悉,以及不會有來自家長們期待的壓力,例如:寶寶遊戲時,只是在生活環境中撥放英文兒歌,讓它成為空間中的背景音樂,沒有強迫記憶、沒有要求聆聽、沒有糾正,讓寶寶在自然的情況下熟悉每日固定撥放的曲子,並進而對英語的音調感到熟悉,甚至在熟悉後,還能跟著唱和。對寶寶而言,他們並沒有分辨這是「國語」、「台語」或「英文」的認知,他們只是很自然的覺得熟悉,然後就在腦中形成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是由說台語的長輩長期照顧寶寶,他們的台語能力可在自然中逐漸養成的原因。

 

讓寶寶快樂學外語

讓寶寶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下快樂學外語有許多技巧,家長可參考如下。

1.中文與外語分別給予 

對寶寶而言,大腦對於外界刺激的各種資訊都是呈現開放的狀態,因此有心讓孩子對各種外語都保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在生活中撥放各種不同語言的兒歌讓他聆聽,透過接觸不同的語調,寶寶會覺得「這些不同的聲音」很好玩,大腦也會逐漸認識這些聲音,但同時,吳敏蘭執行長提醒,如果寶寶正在進行兩種語言的學習(母語與外語),給予的時候就儘量分開,例如:閱讀中文繪本時,就用中文說,閱讀英文繪本時,就用英文說,當為寶寶訴說英文故事時,就只給予英文的輸入,不要穿插中文,因為中英文的穿插,無法讓孩子自然的學習語言,也許有些家長會擔心,如果不翻譯,孩子聽不懂,但事實上,繪本中有圖片,就算孩子聽不懂媽媽說的英文,也會透過看圖去猜測媽媽口中的這個字彙或句子,吳敏蘭執行長認為,「猜」是語言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有助孩子對這個字彙或句子增強印象。

2.發音方式提早熟悉

吳敏蘭執行長觀察發現,學習外語雖然終其一生能夠隨時開始,但發音方式的學習卻有所差別,以英文為例,無論哪個年紀開始學英文,只要用心用對方法,都能把英文學得好,但唯一的差別在於,大約在12歲之後,發音系統會逐漸成熟,發音方式在發音系統逐漸成熟後,會發展出固定的口音,因此,如果希望孩子日後發音系統更加靈活,說英文能夠儘量沒有口音或腔調的話,可以讓寶寶多聆聽並熟悉各種英文的發音,如果家長本身說英文已無法避免口音,那麼也只需讓各種英文發音的輸入比例增加即可,例如:家長親自唸1次繪本,但撥放2次繪本所附的CD或聲音檔。

3.善用工具

以英文為例,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為寶寶設計的繪本與英語學習素材,這些素材經常搭配著聲音檔或影像檔,對寶寶的學習提供了完整的供應,此時即便家長的英文程度有限,都能輕易的與孩子共學,透過視覺閱讀認識單字的組成、透過聲音了解發音的方式,或透過動畫的呈現來了解使用的情境等,就算每日短短的20分鐘,與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下共同觀賞或聆聽,都能達成彼此自然快樂學習的良好效果。

4.學習零壓力

只要父母的給予包含任何的期待,通常就容易帶給寶寶學習的壓力,例如:當爸媽決定每日持續20~30分鐘讓寶寶接觸英文,無論是共讀英文繪本或共同聆聽英文故事CD,當孩子不願意完成時,也不要說出「今天還沒看完20分鐘」或「今天的作業還沒完成」等要求,這會讓寶寶覺得家長像每日會盯作業的嚴格老師,讓孩子充滿壓力感,反而不利於增加寶寶對外語學習的好感,吳敏蘭執行長認為,既然語言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每個孩子的學習各有進度,爸爸媽媽無需急於一時,以免造成學習的反效果。

5.依照學習類型投其所好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先天氣質,連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寶寶的喜好,辨識出孩子是屬於哪種類型的學習者,並投其所好以幫助他對所學有深刻印象,例如:如果孩子對一頁一頁翻閱繪本總是沒有耐心,對於以動畫描述故事情節反而印象深刻,那麼這孩子可能就屬於視覺型的學習者;而若寶寶對聲音很敏銳,也許就屬於聽覺型的學習者,這時若想要引導孩子進行英文繪本閱讀,前者需要尋找插畫清楚並吸引孩子的繪本,後者則可以讓寶寶先聽過一遍CD的朗讀,再回到紙本的故事情節中。

6.陪伴的重要性

就像中文的學習,寶寶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少不了家長的互動與參與,平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都是讓寶寶語言發展有長足進步的關鍵,因此,幼兒外語的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陪伴與參與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共讀、鼓勵寶寶熟悉後朗讀或只是重複尾音,又或者當寶寶再大一些時,與他共學後討論故事情節,或以問句引導他思考與表達,都能讓這個學習過程饒富趣味且印象深刻。

母語不輕忽

從寶寶學習母語的過程,可以明白要精熟一種語言需有大量且持續的投入,因此在決定為寶寶加入另一種語言學習時,母語的重要性不該輕易忽略,因為要精熟一種語言,除了要熟悉慣用的方式外,還包括用母語的邏輯使用語言,所以建議家長,若寶寶已經開始學習兩種語言,母語學習的比重不能少於外語,除非孩子日後的生活圈是慣用外語而非母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