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小時候胖就是胖  家有胖寶寶?小心長大不健康!

小時候胖就是胖  家有胖寶寶?小心長大不健康!

胖嘟嘟的寶寶,容易在第一眼討人喜愛;但事實上,過胖的寶寶,卻可能暗藏健康危機!

「肥胖」相關數值&研究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建議值〉資料,一歲女寶寶BMI在14.2~17.9、男寶寶BMI在14.8~18.3,才算在正常範圍內;若女寶寶<14.2、男寶寶<14.8,即過輕;女寶寶≧17.9、男寶寶≧18.3,即過重;更甚者,女寶寶≧19.0、男寶寶≧19.2,即「肥胖」。

BMI大於同齡者比例?

上述國健署的資料,橫跨0~17.5歲,供父母網路查詢與對照。若針對較大的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簡穎瑄補充,104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2000~2010年,追蹤並記錄約2,000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BMI),則發現「BMI大於85%同齡者為過重,BMI大於95%同齡者為肥胖」;而這也是目前各界普遍有共識的說法。

關注可能發胖的3時期

簡穎瑄醫師表示,人體內有脂肪細胞,細胞內會囤積脂肪;此細胞在三個時期會分裂、繁殖得更旺盛。因此,若沒有好好控制,將可能大量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進而使體內脂肪量變多,等於「養胖」整個體態。過了這三個時期,若脂肪細胞體積變大、加上數量多,自然呈現肥胖身形;如果想減肥,就只能減少細胞的體積,過程比較辛苦。

由此可知,若不小心在體內「養出」過多的脂肪細胞,無形中會提高自身的未來肥胖機率!

1.第三孕期

懷孕的第32~40週,正是胎兒快速生長的時期。若孕婦沒有做好飲食控制,如攝取偏多的甜點、高油脂等食物,容易使胎兒體態偏大,進而可能埋下出生後的肥胖因子。

2.一歲內

0~1歲是嬰兒的發育階段,需要大量的睡眠和營養的飲食。簡穎瑄醫師表示,不少主要照顧者(祖父母輩的比例較高)總認為嬰兒應該白白胖胖,看起來才健康可愛,加上相信「能吃就是福」,反而餵食寶寶過多的食物,超過嬰兒所需的攝取量,導致其體重過高。

3.青少年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的發育階段,食欲旺盛;然而,若沒有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而嘴饞貪吃高油、高鹽、高糖的空熱量食物,容易使體內脂肪細胞增加,現在及未來發胖的機率也可能會偏高。



過胖原因VS.建議提醒

由此可知,「過胖」的狀態,其實早期就「有跡可循」。簡穎瑄醫師再細分幾個常見的原因如下,並分別提供建議或提醒,以期幫助改善。

遺傳

一般來說,若家族中多數的體態偏胖,代表體內可能有肥胖基因、脂肪細胞比較多或大,而這有極高機率會遺傳到下一代,因此新生兒可能會比較大隻,長大後的體型也會比他人更易顯胖。

【建議】後天需仰賴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來幫助維持健康標準的體態。

飲食

應同時並重「內容」與「習慣」。她說明,新生兒以奶類為主食,一般哺餵母乳者多是等寶寶餓了就餵,並且母乳分泌與寶寶的需求量供需平衡,不至於導致過胖;但以配方奶為主,若是寶寶哭了就餵,有可能會愈喝愈多,必須小心。等到滿4~6個月的副食品階段,若家長常以加工類或調味偏重的料理餵食,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寶寶有發胖的風險。

【提醒】母乳媽媽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寶寶過胖而減少奶量,對其健康無益;副食品應選用各式天然食材、原味烹調、均衡餵食,只要營養足夠,寶寶依照著他自己的身高及體重百分比在成長,就算不是吃得非常多、沒有白白胖胖,寶寶也能健康長大、長高。

活動力

正常健康的寶寶,都具有一定的活動力,從動動手腳、翻身、趴著,到會坐、會爬等等,只要有活動,就會消耗體內能量,其實也比較不會有過胖的問題。因此,活動力特別弱、總是懶洋洋的寶寶,不但肌肉強度較不佳,整個體態也會比較肉肉的,如又加上毫無節制的飲食,更容易肥胖。

【建議】應依照寶寶發展時程,做適當的運動。如滿4個月且脖子變硬後,可以讓寶寶趴著玩(在英語系社會叫做tummy time),在安全前提下,多給予寶寶活動、玩樂的時間與空間,如揮動手腳、趴著肚子用力、爬行移動等。

生活型態

簡穎瑄醫師表示,每個階段的寶寶,每天所需睡眠時間不同,如2個月的寶寶最長可達22小時、4~6個月後逐漸縮減到12~16小時。但無論如何,讓寶寶日夜有別、養成規律生活習慣,格外重要,如此其睡眠的質與量才能充足。若睡得不好,將影響身體內分泌的平衡,連帶可能導致發胖機率較高。

【提醒】生長激素的分泌時間主要在夜晚;因此,質與量兼具的睡眠,對於成長階段的寶寶相當關鍵。曾有研究顯示,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長大後,孩子的體態會比較趨向矮小、肥胖、肌力不足,也可能有體力不佳的狀況。

 

過胖對未來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的胖,大多討人喜愛;但等長大就學後,過胖的體態容易引起健康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問題。簡穎瑄醫師提醒家長,務必多關注孩子,避免發生以下狀況。

1.生理方面:心血管、骨骼與肌肉、腸胃道、肺功能、內分泌(影響血糖穩定;性早熟疑慮)等。

2.心理方面:外型不討喜,可能會被嘲笑,影響社交與學習,活動力和體能都不佳等。

善用健兒門診

若擔心寶寶易發生過胖狀態,她建議家長,在寶寶7歲內可善用「健兒門診」,攜帶《兒童健康手冊》,便可進行相關檢查與諮詢。針對大一點的孩子,則可尋找設有「小兒內分泌」科的醫療單位(通常醫學中心才有),透過門診來尋求協助;或是先掛號一般兒科門診諮詢亦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