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編輯透視鏡.預防勝於治療!寶寶不怕過敏來襲

編輯透視鏡.預防勝於治療!寶寶不怕過敏來襲

台灣過敏人口逐年攀高,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現在沒有症狀,就代表沒有過敏,疏於防範,但其實有些過敏症狀,在1歲之後才會陸續出現,雙和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林聖傑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即便有過敏的遺傳基因,只要週遭環境控制得宜,避免接觸過敏原,就能有效預防過敏的發生。

過敏種類

林聖傑醫師指出,家長到門診都會關心,孩子究竟是屬於何種過敏?一般來說,寶寶多半是以吸入性過敏及食入性過敏為主,以下將細數關於常見的過敏種類。

‧吸入性過敏原:

塵蟎是蛛型綱的八足動物,非常細微渺小,肉眼難以辨識,最愛生長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週期可達2個月以上,適合生長的溫度約攝氏22至26度、濕度70%至80%,最愛躲在寢具及絨毛玩具中,容易誘發寶寶過敏;另外,像是灰塵、狗毛、貓毛、黴菌、花粉等,都很容易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加上台灣空氣汙染嚴重,空氣微粒、汽機車排放廢氣、二手菸、油煙、煙霧、香水、噴霧劑、粉狀產品等,也都容易使患者過敏。

‧食入性過敏原:

人們體質不同,隨著食物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後,不同的食物,身體也會出現的免疫不同反應,最常發生過敏反應的就是牛奶、蛋類、海鮮類、花生、食品添加物等,而水果類的芒果、奇異果、木瓜、桃子、李子及柑橘等,也都有可能會造成食入性過敏,使寶寶吃完後就開始起疹子。

‧接觸性過敏原:

寶寶肌膚較為敏感,若是一不小心接觸到清潔劑、化妝品、金屬等,就會產生過敏反應,有起疹子、發紅、發癢的現象,但這些物品寶寶不易碰觸到,因此較少有接觸性過敏。另外,有些人則對昆蟲及植物的分泌物較為敏感,因此要多加注意。

‧藥物性過敏原:

藉由注射或口服藥物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像是抗生素、退燒藥、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某些血管收縮劑,也可能會造成過敏性鼻炎或其他過敏反應。

 

寶寶過敏炎症反應

過敏,顧名思義就是身體過度產生敏感性的反應,隨著年齡增長,寶寶接觸到的環境也會變多,過敏體質有更高的可能性會被誘發,一旦出現過敏現象,日後的治療無論對寶寶或是家長而言,都是艱辛的過程。 

林聖傑醫師說明,過敏通常是指外來過敏性的物質引起身體過度免疫的反應。原本免疫細胞是要保護身體的,可是如果太多過敏的物質或是過多引起免疫反應的物質進入體內,就會使得免疫細胞過度活躍,這時就會在不同器官上呈現過度敏感的現象。

‧異位性皮膚炎:

寶寶最常見的就是皮膚過敏,只要嘗到導致過敏的食物就容易長疹子,甚至是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呈現紅紅的,並長了一粒一粒的丘疹,讓寶寶感覺搔癢難耐。

‧過敏性腸胃炎:

嬰兒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消化液分泌較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極低。嬰兒時期發生過敏性胃腸炎的機會比成人高主要在胃腸道尚未對易過敏的食物產生耐受性,新生兒發生食物引起的過敏約有2%~6%,尤其是部分寶寶容易對牛乳蛋白的嬰兒配方奶粉過敏,喝下可能會導致腹瀉、腸絞痛、腸腹痛、腹脹或大便帶點血絲。

‧過敏性氣喘:

過敏反應發生在支氣管時,寶寶會容易咳嗽、胸悶、呼吸困難或產生咻咻呼吸聲(喘鳴聲)。氣候季節變化更敏感,只要氣溫、環境變化,潮濕或冷空氣來襲時會更加嚴重。

‧過敏性鼻炎:

寶寶若過敏反應表現在鼻子上,就會有過敏性鼻炎,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天氣潮濕,濕氣使得塵蟎大幅生長,加上鼻子過敏會使寶寶一起床就開始不斷打噴嚏、流鼻水、鼻癢、鼻塞,若鼻塞不適,寶寶會使用嘴巴呼吸,連帶喉嚨也會不舒服,加上鼻子的鼻淚管阻塞,眼睛周圍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有黑眼圈,而長久下來會使得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狀況。

‧過敏性結膜炎:

眼睛產生過敏反應後,會產生眨眼、紅眼、眼睛癢、灼熱感、黑眼圈,過敏性結膜炎通常除了出現眼睛的症狀外,病患還常合併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等其他過敏症狀,其嚴重不適感及反覆再發的特性,經常造成許多困擾。

避免胎兒成為過敏族群

若父母都是過敏一族,媽媽從懷孕開始就要預防,例如本身碰到灰塵就打噴嚏,則必須要把家裡打掃乾淨,避免接觸有毛的東西,例如毛屑、毛毯、狗毛、羽毛等,以免免疫細胞開始活躍;孕期飲食不需過於限制,但要避免進食自己本來就會過敏的食物,同時遵守均衡飲食的原則,補充足夠的維他命、葉酸、鈣質。

除塵大作戰!過敏防護好幫手

許多寶寶過敏症狀都是由於塵蟎,塵蟎以人類的皮屑為主食,所以喜歡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人每天又睡在床上8小時,所以不管是床、寢具或枕頭等,都容易有塵蟎躲在裡面與人共處,所以要常清洗寢具,若用攝氏50度左右的溫水洗滌,更可以把塵蟎殺死;但有些東西無法清洗,例如彈簧床墊等,建議可以買HEPA高效能吸塵器,把塵蟎吸乾淨,因為即便拿去曬太陽,塵蟎雖然會死,但屍體會殘存在內部,只要輕輕碰觸就可能彈起來被人類吸入,所以還需要將塵蟎用吸塵器吸出,如果沒空打掃,可以選擇使用有合格認證的防蟎寢具,寢具的織法可以讓塵蟎進不去也出不來,不會藏在裡面;而下雨天還要記得開除濕機、平時開空氣清淨機且定時更換濾網,這樣才能全方位防護寶寶過敏。

過敏寶寶注意事項

過敏包括先天基因遺傳及環境影響,如果家裡環境控制得好,即便原本有過敏基因遺傳,也不會誘發過敏症狀,家長及寶寶可以進行過敏原檢測,尤其是寶寶已經發病,必須找出症狀不要讓過敏惡化,讓家長有事後補救的機會,避免寶寶接觸到更多過敏原。

林聖傑醫師建議,寶寶可以多喝母奶,至少餵食6個月,最好餵到2歲,因為母乳的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A可增強抵抗力,同時母乳可減少腸胃道過敏的反應;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出生第1年的飲食要以低過敏食物為主,避免吃海鮮等容易致敏食物,若是寶寶有過敏體質,副食品則最好6個月大以後再添加,這樣才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產生。預防勝於治療,好好控制環境及飲食,減少過敏原接觸,就可以減少不舒服症狀,如果已經開始有過敏現象,建議找小兒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就診,及早診斷才能及早治療。

寶寶會接觸週遭各種環境,家長要注意家裡環境是否有塵蟎,儘量避免孩子接觸絨毛玩具及布沙發,控制家中濕度、溫度,因為家裡潮濕也容易長黴菌使寶寶過敏;家裡不要種有花粉的植物及定時清掃寵物毛屑,因為環境髒亂易使蟑螂入侵引起過敏。

林聖傑醫師提醒,過敏必須長時間觀察,如果環境已經控制得宜,寶寶症狀仍持續存在,可能某些部分忽略沒有處理到,例如有養寵物、家中黴菌過多未清除、床墊及彈簧床沒有處理、家裡仍有人抽菸等,就會使寶寶過敏症狀持續存在。

感冒和過敏傻傻分不清?

林聖傑醫師表示,只要有親身體驗的人就會知道感冒和過敏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感冒是病毒感染,會讓寶寶身體虛弱、不舒服,甚至覺得肌肉痠痛,精神萎靡或發燒等症狀,但過敏並不會使寶寶喉嚨痛或肌肉痠痛,只是會有過敏反應,也不會讓寶寶有病懨懨的感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