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感染OUT!強化孕期免疫力的6種方法(中)

感染OUT!強化孕期免疫力的6種方法(中)

當免疫系統偵測到病毒、細菌等外來物質入侵身體時,便會產生抗體保護自己。懷孕時,因為胚胎有一半的蛋白質來自於爸爸,為了讓免疫功能不將胎兒排斥掉,免疫狀況便會改變,也因此較容易受其他病原體的感染。但只要重視孕期的均衡營養、適度運動、舒緩情緒、適應環境變化並保有正常作息,便能「平衡」免疫,讓免疫系統發揮應有的功能。

免疫力.營養

全榖根莖、蔬菜、水果、豆魚肉蛋、低脂奶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為每日飲食指南中所建議之六大類食物,食物是身體需要的營養來源,而營養是健康的基礎。

均衡飲食最重要

臨床上許多疾病和身體「慢性發炎」反應相關,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指出,發炎反應是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或是不正常運作所致,若能維持身體正常或是提高新陳代謝,能有效將攝取的食物轉換成身體所需能量,並減少細胞、組織受到破壞的機會,而發炎反應也會變少。身體各細胞需要的能量,需經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維生素或礦物質所轉換,「各個營養素對免疫細胞功能都具有關聯性」,江伯倫教授舉例說明:「調控免疫細胞需要各微量元素、鋅、銅、鎂等;脂肪酸中的omega3能降低發炎效果;維生素A或C具有抗氧化功能也可以調控免疫力,使免疫平衡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因此,均衡飲食便成為強化免疫力的基礎。

孕期3階段飲食原則

均衡飲食為大眾悉知的概念,孕媽咪為了讓寶寶能夠獲得滿滿的營養,更是注重。而懷孕因荷爾蒙的影響,導致腸胃蠕動變慢,進而使食物被排空的速度變慢,容易出現噁心感、食欲不振、脹氣、消化不良等狀況,尤其是懷孕初期常見的孕吐,更是讓許多媽咪無法好好吃一頓飯,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表示,此階段是胎兒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應注重食物的品質與多元營養的攝取,若胃口不佳,應避免容易引起噁心的味道或料理,以其他食物代之。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之「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建議懷孕中、後期,每日應增加約300大卡的熱量以及10公克的蛋白質,另外,注重蔬菜水果的攝取,其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並增加身體代謝。江伯倫教授指出,懷孕時體內第二型主導過敏免疫反應會較為突顯,而第一型主導的正常免疫反應則受到抑制,因此,孕媽咪相對較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若要避免免疫反應下降太多,優質蛋白質的攝取相當重要。

腸胃健康提升免疫

腸胃道的健康除了影響營養吸收外,江伯倫教授指出,近年來研究指出,腸胃道的菌叢和免疫調控有密切的關聯,因此諸如比菲德氏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攝取更受到重視。但由於近年疾病愈來愈多,透過藥物治療的機會也變多,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殺死腸胃道的益生菌,因此,必要時需透過口服益生菌維持其生長,但口服補給的益生菌,通常只能在體內存活1週,需要不斷的補充。吳文毅醫師表示,為保腸胃道健康,應避免吃到沒有煮熟的食物,減少細菌感染而引發腸胃炎的機會,若是孕媽咪上吐下泄反應嚴重而出現脫水現象,也會造成胎兒缺水或因為腹痛引發宮縮導致早產。

免疫力.環境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因為土地開墾、能源消耗、垃圾製造等破壞,讓大自然逐漸失去平衡,而免疫力就有如環保,做好體內環保才能恢復平衡並發揮功能。

留意空氣溫濕度

部分報導指出,當人們生活在空氣中含有負離子的環境下,有助於免疫力提升,江伯倫教授坦言,此類說法來自於森林裡繚繞的芬多精與負離子濃度高會使人們心情愉悅、放鬆,進而使身體更健康推論得出;當空氣中存在有害的懸浮微粒,若顆粒較小可能穿過肺泡進入血液循環,而免疫系統會把進入體內的懸浮微粒當成侵害人體的外來物而發動攻擊,因此容易引起氣喘及慢性支氣管發炎;而溫度下降導致免疫力降低的說法與新陳代謝有關,當溫度驟降而新陳代謝突然變慢後,導致身體無法即時調適,則會出現短暫性免疫變差,但當身體逐漸適應後免疫功能會逐漸恢復,江伯倫教授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變化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自我調控。當環境相對濕度較高容易引發其他過敏病,如冬天容易復發的類風濕性關結炎或季節交替的過敏反應,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聰明面對環境變化

每當進入秋、冬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陰雨綿綿的日子也相對較多,而做好自我保護讓身體逐漸適應環境的變化並減少病菌傳染,能讓免疫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尤其是懷孕的媽咪為了寶寶的健康與發展,更應保有強壯的體魄。

出門在外第一步,應做好自身保暖,吳文毅醫師表示,對孕媽咪來說,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使得基礎代謝率變快、體溫較平常略高,身體產生熱的速度明顯加快;另一方面,懷孕期間體重增加,也是讓媽咪更怕熱、容易流汗的原因之一。因此,具吸濕排汗的棉質保暖內衣,不但具有保暖功能,也須擔心皮膚散熱增加而加重肌膚負擔,此外,也要注意室內與室外的溫差,建議可以隨時調整衣物多寡的洋蔥式穿搭。

在陰雨綿綿的季節,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常常飆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潮濕的環境不但利於病菌孳長,也是許多過敏病的刺激因子,因此,使用除濕技術控制室內相對濕度,能讓生活環境更乾爽舒適,江伯倫教授指出,相對濕度維持在百分之六十至六十五,對人體來說是最舒適的。

遠離潛藏於生活中的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如工廠燃燒燃料、汽機車等交通工具排放廢氣,或是生活中常見的二手煙、油煙、冷氣冰箱洩漏之冷媒、焚燒金紙、油漆塗料、化學噴劑等所產生的汙染原,也成了最悄聲無息的健康殺手,若人體長期吸入有害物質,可能引發呼吸系統、心血管等疾病,江伯倫教授語重心長表示:「過去認為肺癌是抽煙所造成,但近幾年發現不抽煙的人罹患肺癌的比例也節節攀升,這便代表肺癌與其他空氣汙染相關。」

而最近令人敬而遠之的pm2.5,其懸浮微粒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影響甚鉅,空汙問題無法一朝一夕改善,建議孕媽咪可注意空氣品質預報,若空氣品質惡劣可儘量以室內活動為主,並了解生活周遭的汙染原,學會保護自己才是上上策。

免疫力.壓力

壓力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會表現於臉上,一個人若累積過多負面情緒與壓力,而進一步影響日常生活的行為能力,便不得不謹慎。

好心情拒絕壓力

「負面情緒讓免疫力下降,而好心情則讓免疫力提高。」江伯倫教授指出,諸如此類的相關研究相當多,如人們面對壓力的時候,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皮質素因應壓力並抑制發炎反應,也會影響免疫功能,而腎上腺皮質素就像類固醇一樣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當心情感到放鬆、快樂時,體內扮演除掉惡性腫瘤、病毒的自然殺手細胞數量會增加或是強化,而達到免疫功能增加的作用。經過多年的醫學研究及報告指出,精神問題不單只和負面情緖或壓力相關,而可能是因為腦部變化、神經傳導物質或內分泌而左右人們的思緒,江伯倫教授坦言:「臨床上有很多情緒欠佳或罹患憂鬱症的對象,較容易罹癌或是得到特殊疾病。從這樣的現象來看,情緒壓力與免疫是有關聯性的。」

舒緩孕期壓力

對愛美的女性來說,懷孕時外表的改變常常困擾著她們,如樣貌變醜、皮膚變差、體態發福、晒出肝斑、黑色素沉澱等,無一不打擊孕媽咪的自信心,再加上工作問題、身體不適、擔心胎兒成長發育、產程是否順利、未來孩子教養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都是無形之中的壓力來源,吳文毅醫師表示,解決壓力須先找出壓力的來源,並以眼前最急迫的問題開始解決,「生產沒有不痛的,待產的陣痛或傷口復原時的疼痛,但這些都只是過程,最重要的目的是母子均安。」

臨床上,產後憂鬱症較孕期憂鬱常見,主要是因為寶寶出生後,從餵奶、換尿布、幫寶寶洗澡等生活照護問題更加繁瑣,但孕期仍須注意,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指出,若孕媽咪出現焦慮不安、厭食、睡不好、動力減少等影響日常生活並持續2週,或甚至出現不想要寶寶、輕生的念頭,應立即尋求精神科的協助。吳文毅醫師叮嚀:「家人的支持與包容對孕媽來說相當重要,學會傾吐,才能讓心理層面問題真正被發現並解決。」

負面情緒會影響胎兒嗎?

研究指出,當孕媽咪情緒不佳時,負面情緒與分泌的荷爾蒙,會透過血液循環進入胎盤,對胎兒造成影響,當胎兒處於情緒不安的狀況下,則影響養分的吸收,因此,可能進一步造成胎兒體重不足或器官功能不成熟,陳俐瑾醫師表示,雖情緒發展與寶寶出生後的成長環境較有關聯,但若孕媽咪長期處在負面情緒與壓力之下,自己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更可能影響胎兒。

 雖然,壓力是人體適應環境的一種反應,但若失去原有平衡,則容易演變為憂鬱症等精神疾病,臨床上,經常超時工作或壓力過大引起的緊張情緒,有較高的機會造成流產或早產,因此,懷孕期間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有益於胎兒的成長與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