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孕產百科> 孕期須知> 無毒生活從懷孕開始

無毒生活從懷孕開始

腹中有了新生命,孕媽咪總是用盡辦法想為寶貝打造一個安心安全的家,其實,只要掌握居家常用物品的挑選原則,就可儘量避免未知的毒物侵害,讓無毒生活輕鬆展開。

家的安全‧自己把關

從懷孕開始,多數的孕媽咪會為了胎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總檢討,無論是對於飲食、作息或生活習慣,總是希望能給予胎兒最健康的有利條件,讓他在子宮中安全的長大。健康的生活除了注重飲食均衡、不熬夜之外,若認真講究,其實還包含了許多對於常用物品的選擇,孕媽咪若能平日就從小處著手、了解生活中潛藏的危機,就不用擔心會因為突然爆發的任何食安新聞或意料之外的生活危機事件,威脅家人的健康與安全。

塑膠食器謹慎用

懷孕期間需要多喝水,建議孕媽咪儘量使用不鏽鋼的杯子或保溫瓶取代塑膠製的隨手瓶或市售瓶裝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標章審議委員暨《無毒保健康》作者陳修玲表示,塑膠的製成包含許多化學物質的添加,許多年前爆發的塑化劑風暴,只是其一,事實上還有許多如:安定劑、阻燃劑、硬化劑、發泡劑或潤滑劑等化學添加物共同形成塑膠製品,這些化學添加物隨著使用時間、溫度或使用方式會有些微的釋出,經年累月的使用,只怕經久累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此外,陳修玲認為塑膠製品無法以年限定義何時該捨棄回收,畢竟光是單純存放於櫃中,與空氣接觸,塑膠仍會持續老化,越老化釋出的化學物質就越多,孕媽咪不可不慎,且若發現塑膠製瓶已明顯的從透明變混濁,就應該要停止使用並回收處理。

塑膠分類碼用以回收辨識

多數人在選購塑膠隨手瓶時,會注意到容器底部或標籤上所標示的塑膠分類代碼,不同的塑膠分類代碼代表著不同塑膠材質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可耐受的最高溫度,例如:常見5號為聚丙烯(PP),其特性為耐酸鹼、耐化學物質、耐碰撞與耐高溫,最高耐熱溫度可達140℃。但即便如此,消費者在使用塑膠製品時,仍不可輕忽其具有釋放毒物的可能性,陳修玲解釋,塑膠分類代碼的真實用意在於進行回收辨識,並非為了使用安全而設定,消費者須釐清之中的差異。

外帶菜餚‧自備容器最安心

外食媽咪也許已逐漸養成良好習慣自備餐具,但若外帶熱騰騰的菜餚回家,偶一為之無妨,時常外帶時仍建議要自備容器,否則熱湯熱飯的高溫碰上塑膠袋,也可能讓塑膠袋中的化學添加物有機會釋放,即便是紙盒或紙杯,紙容器的內層也會含有一層塑膠塗料,以避免湯水滲透至容器外,因此,若時常有外帶食物的需求,建議還是要自備容器(如:玻璃保鮮盒或不鏽鋼容器),才能確保杜絕塑膠經年累月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廚房用品謹慎用

一旦得知懷孕,孕媽咪選擇自行下廚、自帶便當的比率增加,但仍提醒在廚房鍋具的選擇上,也應儘量避免使用不沾鍋,因其不沾的原因來自於聚四氟乙烯的塑膠化學塗層,高溫使用時,可能釋放全氟辛酸銨(PFOA),陳修玲不諱言,由於PFOA的使用極其廣泛,環境中已經無法避免接觸,但若孕媽咪已知其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居家使用鍋具,可儘量減少接觸。同時,也提醒孕媽咪,在菜餚的保存上,少用保鮮膜包裝熱食與高油脂食物,因為雖然早期製成PVC保鮮膜的塑化劑成分DEHP,已確認為環境荷爾蒙而不再被使用於製造保鮮膜,但現行廠商改以ESBO製成保鮮膜的相關(針對塑化劑釋出部分)研究數據尚少,孕媽咪仍應謹慎使用,以避免長期使用所可能造成的危害。陳修玲建議,家中剩菜可在磁碗上用小盤子蓋住後放入冰箱,或直接使用附蓋子的小鍋盛裝,保鮮膜則用來包裹生鮮食品,可隔絕空氣,延長保存期限。

選擇安全來源的蔬果

孕媽咪的飲食中,蔬菜水果不能少,一般來說,蔬果採收前,就必須停止使用農藥,但由於農藥殘留不易以肉眼辨識,建議採買時,除了選擇有機農作物之外,也可以選購具有政府認證之吉園圃標章的安全蔬果,該標章的意義在於強調該作物的栽培與採收有遵循「合理病蟲害防治」、「使用推薦藥劑」與「遵守安全採收期」的規範,且標章上的9個識別碼可供消費者追溯生產者資訊(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吉園圃安全蔬果資訊網上可查詢),此外,當季生產的蔬果,因為較不需要化肥或農藥就可以長得比較好,因此建議選購時,儘量順應節令來挑選蔬果,同時,也建議儘量選擇台灣生產的蔬果,可避免長途跋涉而來的進口農產品,有時為了保鮮或延長食用期限所添加的化學藥劑。

選擇天然衍生的介面活性劑

家用清潔劑多半含有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的特性在於能抓住油與水,因此使用時,介面活性劑一方面抓住油汙帶走附於洗滌物上的髒汙,另一方面在沖洗時,也能抓住水,使沖洗的動作能一起帶走髒汙。市售洗劑中的介面活性劑常見有天然衍生與石化合成兩類,石化合成類(石油系)的介面活性劑因為便宜與較佳的起泡性而被廣泛使用,包含SLS(硫酸月桂酸鈉、烷基硫酸鹽)與SL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鹽、十二烷基醚硫酸鈉)皆屬之,天然衍生的介面活性劑則包含椰子油系或檸檬酸鈉等洗劑種類,石化合成類的介面活性劑因為較具刺激性,長期使用容易造成皮膚傷害,建議儘量選擇使用天然衍生的介面活性劑系列洗劑,對肌膚與環境較無負擔。陳修玲也提醒,台灣的環保標章在審核上比國外嚴格,媽咪可以選擇具環保標章的清潔用品,並在使用時充分沖洗乾淨,而洗劑若標榜抗菌或具香味,多半是為了該特殊用途添加了化學合成物(如:三氯沙)與香精,孕媽咪應儘量避免。此外,因為抗菌類的洗劑,不只對壞菌有抵抗效果,對好菌也會造成威脅,所以應避免過度依賴使用。

避免肌膚接觸化學塗料

無論是何種清潔劑的使用,建議用量都要遵照產品說明,甚至有國外的環保團體建議依產品標示再減少1/2至1/3,陳修玲表示,以洗衣服為例,建議孕媽咪清洗前先浸泡(約15分鐘),多一個步驟,可以讓洗劑滲透進衣物纖維,幫助髒汙容易洗淨,而不需用到過多的洗劑量,許多消費者常依賴的衣物柔軟精,陳修玲也建議儘量不用,因為柔軟精在國外的作用,原本是因應國外的乾燥氣候,若不使用柔軟精(使衣物外層有所隔絕),烘乾衣物時,會有嚴重的靜電產生,甚至出現火花,但在台灣氣候潮濕,柔軟精的原本用途較無法發揮,轉而以「柔軟」做為訴求。然而,讓衣物的外層有所隔絕、產生柔軟感受,也是因為特殊的化學添加物,因此,若能儘量不用,可免除肌膚長期與化學塗料的親密接觸。

使用天然來源的洗滌方式

陳修玲表示,衣物上的輕微髒汙或汗水,通常在水中可以輕易洗掉,若有比較多的汗水量或汗漬,使用小蘇打粉重點處理後(撒上小蘇打粉靜置、刷洗),再一起放進洗衣機清洗即可,清潔劑為免過度使用,可視不同情況搭配肥皂或皂絲(例如:手洗特定衣物時),或善用檸檬酸(可取代柔軟精)、熱水(約30~40℃)等來加強洗滌效果,若須漂白,則建議使用氧系漂白粉(主成分為過碳酸鈉、過硼或過氧化氫)。

隔絕濕氣保健康

台灣氣候潮濕,若不留心除濕,居家環境可能容易有黴菌滋生,黴菌本身又會釋放孢子,散布於空氣中,容易引起氣管不舒服或誘發過敏與氣喘,且若家中有長輩,濕氣不除可能容易引發筋骨痠痛,建議孕媽咪居家隨時做好通風與除濕(善用除濕機、櫥櫃中放置小蘇打粉每月更換,或是在未乾濕分離的浴室中裝設浴簾),一方面避免黴菌威脅家人健康,另一方面也可維護房子的狀態,讓壁癌不侵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