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玩遊戲就是鍛鍊孩子能力的最好方式!親子居家遊戲怎麼玩?

玩遊戲就是鍛鍊孩子能力的最好方式!親子居家遊戲怎麼玩?

職能治療師會依照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自我照顧能力、語言、社交能力、認知等六大能力,來評估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歷程,而玩遊戲就是鍛鍊能力的最好方式。

人和人相處時間少,一定會比較陌生,但不見得每天都膩在一起,就會有深厚感情,付出關心才是最重要的,但家長通常關注的都是食衣住行等生活方面的問題,不過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功課就是「玩」,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從「玩」來學習,所以如果真的要陪伴孩子,「玩」是最重要的部分。

訓練孩子各階段能力發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黃彥鈞則依照臨床上經驗累積評估,認為透過年齡來分辨各階段應學會的能力更為理想。0~1歲時,主要在觀察孩子各種動作發展是否延誤;1~3歲時,家長應思考進入幼兒園應該要會的能力,就去教導孩子;3~5歲時,思考這階段孩子應該要在幼兒園內學會什麼呢?譬如:要能命名、懂得數量的概念、懂得遊戲規則、生活常規;5~6歲,為了準備進入小學調整,所以至少要坐得住40分鐘、有基本自我照顧能力、觀察是否能夠符合團體規範或情緒是否能夠控制等。

開發孩子的左右腦

黃彥鈞治療師指出,由於左腦管右邊、右腦管左邊,因此通常右撇子就是左腦發達,反之,左撇子則是右腦發達,左腦偏理性,右腦則偏創意,因此如果孩子慣用邊是右邊,就可以讓他多做左手、左腳可以做的事情,開發到右腦,且可以找出能夠雙手左右交替做的事情,例如玩球類或樂器等,幫助左右邊的連結,藉此改變環境來讓左右腦連結。右腦透過圖像加聲音來記憶,左腦則是靠文字去記憶,如果孩子可以多靠圖像及聲音去記憶事情,就可以鍛鍊右腦及加強印象,平常也可培養孩子的開放性思考,請他儘量描述發生的週遭事情、心情的感受,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Tips:努力開發孩子全腦發展,培養全方位能力。

 

肢體接觸是最直接的表達

觸覺比起視覺、嗅覺、聽覺,傳達情感都更為直接,譬如從眼神告訴他或直接說出口「我很愛你」,都比不上你直接碰觸他的身體,因為觸覺感官是最早發展的感官系統,也是分布最廣、接收最多樣訊息的項目,只要透過手、腳、身體的碰觸就能感應,這些感受的訊息傳達到腦部,就提升了觸覺的良好發展,進而培養穩定的情緒。

黃彥鈞治療師更說:「最可以碰觸孩子的家長不去碰觸孩子,還有誰可以去碰觸孩子的身體呢?」因此親子按摩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理解肢體接觸能夠傳遞哪些訊息,更有研究顯示雙薪父母即便沒有長時間陪伴孩子,但透過短短10至20分鐘的按摩,親子間的情感會比一整天待在同個屋簷下卻沒有任何交集的親子好上許多。

教導孩子保護自己身體

如果孩子的觸覺刺激不夠時,就會想要自行尋找刺激,可能會莫名其妙生氣、亂碰觸別人、在地上賴皮或隨便去

打人

,若一味去制止孩子,就會讓他渾身不舒服,使家長覺得孩子難以管教,所以為避免此情況發生,務必提供孩子足夠的觸覺刺激。黃彥鈞治療師提醒,觸覺碰久會有感情,因此不要讓不該碰觸的人,接觸孩子太久,更呼籲民眾不要隨意去碰觸別人的小孩,若孩子習慣被隨便摸身體,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沒什麼。如果有意圖不軌的人要碰觸,就會發生危險,因此家長

也需教導孩子相關份際,以免在莫名其妙下被侵害。 

Tips:無論再忙,都要保留與孩子親子按摩時間!但切記不是公式化的接觸唷!

 

親子共玩注意事項

黃彥鈞治療師指出,在與孩子玩遊戲時,除了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趣又好玩,許多大人由於不知該如何與小孩玩遊戲,就隨便選擇一個大家都知道如何玩的遊戲讓他自己去玩,這樣就不算是共玩!

多方培養孩子興趣:孩子的興趣是需要培養的,所以必須讓孩子在多元化的選擇中學習該怎麼玩,再從過程中看孩子最後會喜歡哪種遊戲,而不是一開始就照著孩子的選擇走,因為起初可能是生理因素影響孩子,部分孩子有觸覺敏感時,就會害怕玩沙子、踩草地、刺刺的球、塑膠感或毛茸茸的觸感,但家長此時恐誤會孩子討厭玩球或沙子等,孩子的興趣要透過觀察才會知道。

見好就收、有成就感:玩遊戲時應該先以好玩為主,給予孩子成就感、見好就收,讓孩子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下次又可以再增加一點難度,讓孩子更有挑戰性,他就會覺得這個遊戲好玩,但切勿一口氣將難度提升過多,以免讓孩子挫折感太重。

觀察挫折忍受度及專注力:孩子玩耍時,務必多多觀察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及專注力,例如通常玩一項遊戲多久後會想要走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沒耐心,但有時候孩子其實已經符合該年紀應有的專注力。

避免過度誇張的讚美:當孩子做到該做的事情只要說「好」,等到超出能力所及之處,才可以說出「好棒!」等讚美,以免原本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情,爾後還必須透過誇獎或是交換孩子喜歡的東西,才能去做。

陪同做類似性質的事情:若家長無法一起玩,至少要做類似性質的事情,譬如孩子在畫畫、家長就寫東西,或孩子寫功課時,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至少讓孩子感覺被陪伴。 

Tips:玩遊戲時,不要阻擋孩子的創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