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Doctors call in-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Doctors call in-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9個月大的小邦最近常感到皮膚很癢,整天一直抓不停,夜間更是哭鬧而睡不安穩,媽媽看他臉上和手腳都抓到傷痕累累,只好一直抱著安撫他,阻止小邦再抓自己的身體,長期下來,手肘、膝蓋整片皮膚都紅紅的,媽媽真是心疼極了。

異位性皮膚炎是個讓人感到困擾的疾病,尤其當新手爸媽面對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更是手足無措,在兩歲以前也會比較難照顧。尤其搔抓會讓皮膚層破壞地更嚴重,而且會加重原本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由於寶寶不會忍耐,也很難控制他反射性的抓癢,所以越小的孩子越難照顧。

4種主要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過敏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主要是有遺傳到過敏體質的人,皮膚保護層受損,又受到環境因子的影響,進而發展成異位性皮膚炎,經常會受到天氣、過敏原,甚至是壓力的影響而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有4種症狀:

1.皮膚搔癢。

2.皮膚炎的型態與分布隨年齡而有所不同。成年人於關節曲側、嬰幼兒與孩童常見於臉部與關節伸側。

3.慢性或慢性反覆性皮膚炎。

4.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的個人史或家族史。

父母如何觀察?

門診常會有很多父母問:「醫師,我的寶寶臉上有很多紅色的疹子,是不是過敏呢?」其實很多寶寶臉上和身上多少都會有一點濕疹,至少要兩個月大以後才會考慮是異位性皮膚炎,但是要如何觀察寶寶有沒有異位性皮膚炎呢?

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常會在身上的某些地方出現,家長們可以觀察寶寶身上有沒有在某些特定部位有反覆性的搔抓,或是有一些反覆發炎不容易好的皮膚炎,例如:耳朵下方的縫隙、脖子的夾縫處、手肘窩,或是手肘背側、膝蓋的前方或後方的膝窩、腳踝關節的四周等。

保濕為首要

平時可以透過保濕與皮膚保養,還有適當地使用藥物,減輕大部分的症狀。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保濕能力較差,在反覆搔抓下皮膚會變得更為乾燥,有些人的皮膚並進一步變成苔蘚化或角質化,所以皮膚保濕對這樣的孩子就顯得十分重要。

提醒家長,除了清潔用品和保濕乳都要選擇中性沒有香料的之外,建議應該要為寶寶挑選異位性皮膚炎系列的乳霜,而且要勤加保養,一天可以多擦幾次乳霜,只要覺得皮膚又變乾了就可以再補擦,冬季則可以擦更厚的乳霜。此外,貼身衣物也要選擇棉質的材料,因毛料太過於刺激,不適合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在適當的保濕加上合宜的藥物之後,定時回診並遵循醫囑,寶寶發炎的皮膚會慢慢有所改善。

 

 

 

 

 

方麗菁醫師

現任/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