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即時新聞】小胖子高血壓·恐為洗腎候選人

【即時新聞】小胖子高血壓·恐為洗腎候選人

陳小弟弟今年升上七年級(國一),身高僅137公分,比其他同學矮小,容易生病,在小學時慘遭多次霸凌,以致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爸媽相當心疼,因為弟弟先天性結構異常的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罹患慢性腎臟病,如再持續惡劣,恐得洗腎。

圖說:家長應多注意孩子的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並多運動,才能避免肥胖,引發相關代謝症候群疾病,而增加洗腎風險。(從左至右)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醫師、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林清淵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副所長許志成醫師

據統計,全國約有20萬名慢性腎臟病童,超一半罹病原因為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由於大部分患者無法早期發現,以致洗腎病童人數逐年成長,2010至2014年之間,洗腎兒從451人增加到527人。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指出,兒童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主要以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因素居多,主要為嚴重水腎或阻塞性水腎、單一腎臟或腎未發育完全、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疾病等。

研究指出,每800至1,000名出生新生兒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疾病;此外,台灣每12個新生兒中就有1名為早產兒,因腎臟功能較不成熟,因此也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林清淵指出,兒童出生後到3歲左右,身體各器官漸趨成熟運作之際,因此,如果先天性器官結構異常,則慢性腎疾就會好發在3歲。若是因後天感染導致腎絲球腎炎,慢性腎疾平均好發年齡會落在9至10歲。

林清淵主任表示,兒童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主因則為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51.9%)、腎絲球腎炎(48.1%),如以台灣人口數2300萬、其中20%為幼兒來推估,全國約有20萬名慢性腎臟病童,人數相當眾多。

如何早期發現?邱益煊提出「兒童慢性腎臟病前兆自我檢查」指標,包括血尿、泡沫小便、多尿、排尿有刺痛、頻尿、排尿不順暢或突然有尿意、尿液中有沙或雜質、尿量減少、腰痛、生長遲緩、面部蒼白或血壓高。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洗腎幼兒洗腎前一年的共病,以「高血壓」比率最高,高達45至60%,林清淵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孩子的飲食,避免攝取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並多運動,才能避免肥胖,引發相關代謝症候群疾病,而增加洗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