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幼兒照護> 嬰兒照顧> 把握早期療育黃金期

把握早期療育黃金期

所謂「早期療育」,主要是針對0~6歲(或小學入學前)確定或疑似發展遲緩的嬰幼童,提供各種專業的整合性服務(例如醫療復健、社會福利等等),希望能幫助、增強嬰幼童的發展與能力,減少功能上的限制,進而使其縮短與正常發展族群間之差異。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科主任楚恆毅表示,0~6歲的嬰幼童相較於成人,正處於相對快速發展期,每個月齡或年齡階段,各有其對應的身心發展表現。然而,如果寶寶的發展進度明顯落後該月齡或年齡應有的狀態,就要考慮到發展遲緩的可能性。

他補充,若能儘早接受早療團隊的評估,就能提早發現問題,「藉由需要的早療資源介入,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種種限制,縮短發展差距」,而且愈早介入成效較佳、成本也較低(時間、課程、治療等等)。

認識高風險族群

基本上,在寶寶出生時,兒科專科醫師會先透過「新生兒檢查」了解寶寶是否有重大生理問題。楚恆毅醫師表示,如果新生兒有以下其中一種狀況,就屬於易出現發展遲緩的高風險族群:

1.早產兒。

2.出生體重過低。

3.先天性異常,如染色體異常等。

4.中樞神經疾病或受傷。

5.家族病史。

此外,若媽媽懷孕時曾接觸過菸、酒或藥物濫用,可能影響胎兒發育,連帶會提高寶寶發展異常、遲緩的風險。針對上述高風險族群,醫師通常會提早介入,安排後續的評估治療與復健課程。 

3方向.觀察是否有遲緩問題

除了顯而易見的生理因素外,仍有部分發展遲緩問題無法在新生兒時期被察覺,要等到數個月或數年後才會顯現。楚恆毅醫師表示,在排除生理因素之外,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相當多。一般來說,可透過以下方向來觀察:

1.粗細動作

「粗動作」包含頭頸部、軀體、四肢等需要大肌肉運作的動作,例如常聽到的七(個月)坐、八(個月)爬,以及日後的靜態穩定能力(站)、移動能力(走跑跳)、特殊操作能力(如丟接球)相關之動作。

「精細動作」須是小肌肉的運作,即手臂、手指、手掌以及手眼協調能力有關的動作,例如手握住玩具、拍拍手、堆疊積木、使用湯匙、握筆及握剪刀等。

2.語言及認知

語言發展涵蓋範圍廣,如聽語理解、語言表達、發音構音,甚至書寫閱讀與咀嚼吞嚥能力等等也是,而認知則包含人事物概念、邏輯、記憶、理解和表達等,這兩種能力互有關聯。由於語言的發展與聽覺息息相關,因此,若寶寶一出生就被檢測出有聽力問題,卻不及早介入,將可能影響後續的語言學習與認知概念養成。

3.社會情緒

指的是「情緒表達是否適當」,亦指「是否能夠理解他人情緒」,有時與家庭環境或文化刺激有關。此外,也需要了解孩子是否發展出符合其年齡的社交技巧。

從發展商數來看

楚恆毅醫師說明,若是孩子以上任一發展有遲緩的可能,例如實際發生年齡晚於理論發生年齡、發展商數低於80%,家長就該有所懷疑而提高警覺。

【舉例】某項發展理論發生年齡是15個月,但實際發生年齡為20個月,其發展商數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