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新知> 嬰兒乳糖不耐症怎麼辦?

嬰兒乳糖不耐症怎麼辦?

寶寶哭鬧不安,有時問題的根源來自於經常被忽略的乳糖不耐症,乳糖酶缺乏讓孩子容易因為腸胃不舒服而哭泣,如果長期忽略,可能會造成腸胃道發育不全、發育緩慢,或是直接造成寶寶其他腸胃道疾病。

文章目錄

國人普遍帶有乳糖不耐基因

對新生兒而言,良好的飲食與睡眠關乎寶寶的成長與發育,如果孩子有吃不好或睡不好的情況,除了影響生長曲線、造成孩子情緒不穩與易哭鬧之外,家長也會既心疼又心力交瘁。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如果新生兒的所有需求都已滿足,仍莫名哭鬧,有很多時候與孩子的腸胃不適有關,其中最常被忽略的原因即是乳糖不耐症。

根據研究,以國內的情況而言,約有70%的台灣人帶有乳糖不耐基因,但大約只有25%的成人有症狀,症狀表現最明顯的時間點是空腹喝奶製品時(無論只是拿鐵、奶茶或優酪乳),會出現輕重程度不一的腸胃不適或脹氣。

若只有輕微的乳糖不適,通常患者每天對奶製品的接受量可以比嚴重的乳糖不適患者為多。 

2歲後乳糖酶數量都會下降

在正常的情況下,即便未罹患乳糖不耐症,2歲後,每個人身體內的乳糖酶數量都會下降(呼應母乳餵至2歲的建議),因此劉明發醫師建議1歲之後至青春期的孩子,奶製品的供應建議一天約400c.c.~500c.c.即可,並在三餐飯後補充(混和食物飲用可減少不適),儘量避免空腹飲用。

個人也可視自己對牛奶的接受度決定每日飲用量,如果喝太多會不舒服,就減少攝取量,或是1歲後以豆漿或其他食物做為營養的替換品。 

寶寶莫名哭鬧可能來自乳糖不耐症

影響乳糖不耐症發生的遺傳基因位於人體的第二對染色體,會造成腸胃中的乳糖酶缺乏,讓乳糖無法在腸胃中完全消化而產生過多氫氣,造成脹氣。

劉明發醫師解釋,正常的情況下,孕媽咪妊娠32周至38周左右,胎兒腸胃中的乳糖酶數量可發展至成人數量的70%,產後餵奶,持續刺激寶寶乳糖酶發展,約於月齡4個月,可發展成熟。

但若寶寶有乳糖不耐症,出生後餵奶,仍無法刺激乳糖酶持續生成,產後1~2周,隨著奶量增加,應就可發現寶寶的喝奶不太順利,症狀包括:食量減少、因為脹氣,奶餵不進去、更容易溢吐奶、腹瀉、體重增加緩慢、餵食過程中容易哭鬧等。 

例如:原本在月子中心,20分鐘可以喝90c.c.,離開月子中心後,症狀出現,90c.c.的奶需要餵到一個多小時,或是明明很餓,卻喝奶喝沒多少就拒絕再喝、每天排便的次數超過10次等,就必須懷疑是否有乳糖不耐症或是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與乳糖不耐症類似,但排便上比較容易出現血絲,還可能伴隨嘔吐與皮膚過敏的症狀。

未及時發現而擴大腸胃問題

依據寶寶體重增加的幅度,通常可提供小兒科醫師確認孩子的生長狀況,寶寶四個月時,體重若能達到出生時體重的兩倍,可初步排除腸胃發育不佳的情況。

劉明發醫師指出,許多初期就出現症狀的乳糖不耐症寶寶,因為未即時診斷治療,使乳糖酶缺乏的副作用影響消化機能(例如:絨毛發育不佳、腸道發炎等),反而擴大孩子的腸胃問題或影響腸胃發育,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孩子持續的營養不佳、生長緩慢、腸絞痛或是情緒問題(因為不舒服而經常哭鬧)。 

關注飲食狀況並適時就醫

乳糖不耐症的寶寶,若症狀持續未獲得治療,絨毛組織會發育不全,進而可能導致出現對牛奶蛋白過敏、產生皮膚狀況如:濕疹或皮膚過敏,此時奶粉的更換就需選擇無乳糖與水解蛋白的混和配方,才能幫助解決寶寶的腸胃問題。 

無乳糖的配方奶粉通常會選用麥芽糊精或玉米糖漿取代乳糖供應寶寶所需熱量,雖無法取代母乳其他活性物質所能給予寶寶的益處,但卻能讓孩子在充足的熱量供應下緩解症狀、恢復腸胃機能。

臨床上,約80%的乳糖不耐症寶寶在更換無乳糖配方奶後,都能回復正常飲食。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寶寶乳糖不耐就需要「無乳糖奶粉」!成因、挑選、衍生問題,一次看懂
你的乳糖不耐症不是乳糖不耐症!營養師:喝牛奶後拉肚子,可能只是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