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脾氣暴躁,你大姨媽來了?中醫也可治療經前症候群
許多女生情緒不穩、發飆動怒時,總會被男生問上這麼一句「你大姨媽來嗎?」,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婦兒科主任吳炫璋說,「這有幾分道理」,不少女生在生理期前幾天開始出現腹脹、乳房腫脹、水腫、頭痛、情緒易怒等症狀,就是所謂的經前症候群。
吳炫璋主任指出,經前症候群症狀相當複雜,超過150種,大致歸納為生理與心理兩大類型。
41歲許小姐在公家機關任職,從年輕開始,每次生理期前就會頭痛、乳房脹痛、情緒不穩,最近一年情況更嚴重,從月經前10天開始,水腫、失眠、脾氣暴躁,自己痛苦,家人同事也跟著受罪。
吳炫璋主任指出,經前症候群症狀相當複雜,超過150種,大致歸納為生理與心理兩大類型。前者為腹脹、身體疼痛、乳房脹痛、疲勞、頭痛、水腫、體重增加;後者是易怒、焦慮、食欲增加、性慾改變、注意力下降、憂鬱、情緒不穩、睡眠品質變差等。
一般來說,年輕女性的經前症候群症,以生理症狀為主,身體不舒服,隨著年紀增加,情緒困擾越來越嚴重,宛如一顆未爆彈,稍微遇到刺激,就會發飆,讓人難以親近。
吳炫璋主任說,依照美國婦科醫學會與精神醫學會所制定的診斷標準,若上述症狀持續三個月經週期,就可診斷為經前症候群。國外調查發現,近八成的生育年齡層女性在經前出現輕度不適症狀,近一成症狀嚴重。
西醫認為這些症狀的發生與黃體素、雌激素等荷爾蒙、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波動與不平衡有關。
但從中醫觀點來看,經前症候群的病理機轉主要在肝臟,生理期是經血下行的過程,由於月經來潮時,身體陰血會由衝任二脈下行到子宮,此時血海充盈,全身的陰血相對不足,累及肝、脾、腎、心等臟腑功能、氣血失調。
因此,中醫治療上,以疏肝與調肝為主,兼顧養血、清熱、清心與健脾之法。急性期著重症狀控制,症狀緩解後則注重調整內分泌功能,予以治本,常見藥物為加味逍遙散。
另外,依據個人情緒、睡眠、水腫等情況,輔以其他藥物作調整,通常調整一個週期就有明顯效果,或可搭配針灸,來改善頭痛、睡眠與水腫等生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