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議題】為何吸吮奶嘴能夠安撫停止哭鬧?
吸吮奶嘴或手指能提供寶寶安全感。
出生後能順利進食,寶寶的吸吮練習從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良好的吸吮能力能確保寶寶出生後攝取營養無虞,而靈活的口腔動作其實也隱含著其他意義。
根據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2歲以前是所謂的「口欲期」,嘴巴是此階段寶寶用來認識子宮外世界的第一個方法,無論是透過「尋乳反射」本能地以嘴巴尋找周邊物品,或月齡稍長,將任何觸及嘴巴的物品往嘴裡放,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
吸吮奶嘴或手指能提供寶寶安全感,尤其當寶寶夜哭或身體不舒服(如:腸絞痛)時,吸吮的滿足更讓他感受到安慰,當寶寶自己吸吮手指或主動要求吸吮奶嘴時,其實是藉著吸吮的動作來釋放壓力,因此,現階段的吸吮習慣能間接培養寶寶自我安撫的能力,但也提醒父母,當寶寶不舒服或需要安撫時,奶嘴或手指仍無法取代爸爸媽媽的輕聲安慰與擁抱。
吸吮奶嘴或手指除了能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的協調性、幫助促進口腔吸吮能力的發展,研究也發現,寶寶6個月前於睡眠時使用奶嘴,能有效降低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估計約可降低50%~60%的發生率;除此之外,當寶寶須施打預防針或抽血時,吸吮奶嘴或手指也能幫助減輕或抑止疼痛感。
一般而言,若吸吮行為是因為嬰幼兒口欲期的階段需求,大部分的寶寶隨著年齡增加或心智成熟都能夠慢慢自行戒除,家長無需操之過急,但若寶寶長大仍不願放棄這個習慣,或過分依賴,則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協助寶寶戒除。
戒除的時機,從6個月~3歲前都適用,可以從限制吸吮的次數或時間等方式著手,但避免在環境改變或寶寶生病時實施,且應該以鼓勵代替強迫或責罰,才不會讓太嚴厲的戒除方法破壞親子關係或造成寶寶的心理陰影。
同時,除了要有耐心與一致性的教養原則外,也提醒爸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在他需要情感上的安慰時,不要吝於給予。奶嘴的戒除需循序漸進,傳統塗抹辣椒水或斷然在孩子面前丟掉奶嘴,都屬於太激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