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孩子講話「臭奶呆」有關係嗎?

孩子講話「臭奶呆」有關係嗎?

臭乳呆、口齒不清等說話不太清楚的狀況,其實都常被歸類在「構音異常」的範圍。不少大人覺得這只是寶寶在牙牙學語,大一點就會好;但其實並不一定,必要時還是得儘快協助寶寶語言的學習與矯正較佳。

二到三歲的孩子若有構音的問題,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何時或是否會發生構音異常這件事,感到特別的困惑,部分者更在寶寶牙牙學語期,就非常緊張地開始關注,甚至還在意能否清楚發出捲舌音的問題。「小朋友最初學講話時,其實常會發生構音不清楚的狀況」,主要原因是相關的構音器官不完全成熟,以及不懂得靈活控制自身的構音器官。

畢竟語言是需要時間的學習過程,通常孩子需要到四歲以上,才能比較熟悉發音和表達(但也尚未完全熟練)。

從專業語言治療師的角度來討論「構音是否沒問題」,希望達到的是「聽得懂、可理解」的清晰程度,換句話說為「具溝通效度」,當孩子說的話能夠讓大人聽明白,一般來說不會有大問題;而非需要強求捲舌音標準的正音班,更何況捲舌音必須等孩子滿六歲後,才會逐漸發展出來。 

現代的家長都很有警覺性,例如曾有家長主動帶著兩歲多孩子就診,只因他說話不太清楚。在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歷程中,往往會發生構音不清楚的狀況」,因為孩子正在學習中,常會選擇對自己較輕鬆的音來發聲。 

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會隨著構音器官的成熟,語音會逐漸變得清晰。此類狀況被稱做「發展性構音音韻異常」,常常發生在三歲半以前的孩子身上。故二到三歲的孩子若有構音的問題,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若真的感到憂心,可帶孩子到醫院接受語言治療師的評估。

當碰到家長帶著兩、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診時,通常不會直接進行語言治療,主因是此階段幼兒通常還沒上學,無法習慣坐著上靜態的課,容易坐不住,處於活力旺盛、很難聆聽指令的狀態,如果外人想強行給予矯正,不但得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充滿挫折感。

因此,一般會建議先觀察,等到滿四、五歲後,真的有需要(如說的話無法讓他人聽懂),再帶來進行相關檢查與治療;並且最好在六歲前(學齡前)進行矯正與治療,才不會影響到未來入學後的課業學習與人際關係,且語言狀態在六歲後會比較定型,多少會增加語言治療的困難度與時間,孩子也可能較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