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身心坐月子計畫.藥膳調理補身養氣&正確坐月子四階段
月子期間正確補身養氣的觀念,依照個人體質與產後各階段的身體特性,調整方藥或食譜,以免補錯或補過頭,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小心補錯、補過頭
多數坐月子的料理比較偏燥性,若體質較燥熱、火氣大,可能就會出現嘴破、口乾舌燥的狀況,廖麗蘭主任說明,補錯或補太多,代表體質不適合、身體無法吸收,在臨床上常見的反應,除了嘴破、口乾舌燥,也可能出現疲累、睡不著、皮膚長濕疹、拉肚子、腸胃脹氣、痔瘡復發等問題,為身體帶來更大的負擔,若食補出現上述這些不適反應,應停止食用並尋求中醫師評估、調整。
恢復腸胃機能
經歷生產後,多數產婦的腸胃機能比較虛弱,加上要餵奶、照顧寶寶,營養攝取相當重要。建議剛生產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多油膩或容易脹氣的食物;避免食用「寒涼性」食物,像是瓜果類、鴨肉、螃蟹、橘子等,有些較燥熱的藥材或料理也應避免吃太多,影響腸胃吸收能力。廖麗蘭主任表示,月子期間,能以補血藥為基礎,再加上健脾益氣功效的藥材,幫助腸胃蠕動功能恢復正常,像是黨參、茯苓、白朮等,補足氣血,產婦才能提供充分的母乳哺餵寶寶。
麻油料理何時吃?
麻油雞、麻油豬肝、麻油腰子等麻油料理是月子期間常見的菜色,廖麗蘭主任表示,麻油屬溫性具有促進宮縮的作用,建議產後10天再食用,若有哺乳的媽咪要注意,因為麻油多會搭配米酒料理,最好拉長烹調時間讓酒精完全揮發再食用,或餵完寶寶再吃,讓身體經過1至2小時,幫助酒精代謝掉比較不會影響母乳品質。她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並非所有產婦都適合吃麻油和酒,若體質較燥熱,或有乳汁不通、乳腺發炎等問題,不適合吃太燥熱或太補的料理,建議可以苦茶油代替麻油。
產後week1.活血化瘀
所謂的產後痛就是子宮收縮所造成的疼痛,產後宮縮是為幫助子宮傷口復原與排出子宮內殘留物,目前促進宮縮的藥物,搭配子宮環狀按摩,多能達到良好效果。廖麗蘭主任說明,一般自然產後3至5天、剖腹產後5至7天,視傷口復原狀況,遵循醫囑可開始服用生化湯,生化湯能促進宮縮、排出子宮內的血瘀,幫助子宮復原。
產後week2:補血
廖麗蘭主任表示,因為生產會流失一定的血量、哺乳耗損氣血,所以此階段以「補血」方藥為主,基本上會以四物湯的架構添加杜仲及少量化淤藥做為底,但每個人體質不同,還是要個別調整,像是脾胃比較虛,應先穩固脾胃(可加白朮及砂仁),才能使身體有效吸收含鐵藥材或食物;若肝火旺、容易嘴破、易煩燥的陰虛體質,則要將熟地換成生地,並添加枸杞。
產後week3:補氣
產後2至3週主要以「補足氣血」為主,廖麗蘭主任建議,方藥部分以補血藥為底,添加補氣藥提氣、健脾胃,例如:山藥、芡實、黃耆、黨參等。此外,為增加泌乳、通暢乳腺及舒解鬱悶情緒,可搭配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香附等藥材,以藥燉雞湯或豬蹄的料理方式進行食補。
產後week4:補筋骨
通常產後第4週生理機能已恢復達一定程度,主要以「強健筋骨」並幫助卵巢機能恢復、去風濕為主,廖麗蘭主任建議,可食用杜仲粉、十全大補湯、黑豆酒,提升血液循環,改善產後腰痠背痛的狀況,或視產婦整體恢復狀況,再依照個人需求以藥材搭配食補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