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即時新聞】新生兒膽管囊腫是家長惡夢 專家建議立即處理

【即時新聞】新生兒膽管囊腫是家長惡夢 專家建議立即處理

新生兒也會膽管囊腫,一名剛出新出生的女嬰接受腹部超音波篩檢時,意外發現有總膽管腫大,血液檢查顯示,血中膽紅素也持續升高,經核磁共振確診為總膽管囊腫,囊腫大小約1.6公分,而嬰幼兒正常膽道僅約0.2至0.4公分,情況危急。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杜奕成指出,人體結構中,總膽管先與胰管匯入共同管道後(類似「Y」字型結構),再與十二指腸結合。「總膽管囊腫」指的是膽管胰管在進入十二指腸之前,提早匯合,引起胰液逆流,造成膽管發炎囊腫,屬於先天性的結構異常。                                           
                                                                 
總膽管囊腫初期症狀不明顯,囊腫日漸腫大,寶寶容易出現黃疸、右上腹腹痛或腫塊等症狀,不過,這些症狀與許多腸胃疾病類似,必須透過血清生化檢查及腹部超音波來鑑別診斷,如果醫師經驗不夠,可能延誤診斷。
                                                                 
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寶寶將反覆腹痛,此外,膽汁排出受阻,則會造成肝臟組織受損,出現黃疸,且併發膽道感染或急性胰臟炎等,一般建議,立即切除。                                                      
以該名女嬰為例,出生後的第8天,體重才3公斤,就接受手術,醫師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與囊腫,並進行肝管空腸吻合術,術後傷口極小,出血量少,第4天就恢復進食,第7天出院,門診追蹤迄今,並無任何併發,復原良好。
                                                                 
杜奕成說,幼兒腹腔鏡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加上新生兒體器官相當精細脆弱,手術過程中,操作空間受到極大限制,難度極高。此外,術後約有近一成比率出現膽汁滲漏、腸阻塞、傷口感染等併發症,必須小心照顧。                               
                                                                 
杜奕成指出,新生兒總膽管腫大的比率並不高,但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出生後應由小兒胃腸科醫師執行腹部超音波篩檢,如果發現異樣,立即處理,以免發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