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泌乳哺育不頭痛,一起來了解泌乳機制與過程吧

泌乳哺育不頭痛,一起來了解泌乳機制與過程吧

當乳腺增生、乳房脹大,即表示母體以為寶寶所需的奶水進行準備,泌乳機制已開始啟動,母親面臨實際「沒有奶」的情況,經常是信心不足或心理因素影響生理所致。

泌乳 

孕期罩杯升級,奶水來了

懷孕後,提到哺乳問題,多數的孕媽咪首要擔心的問題就是「沒有奶」,事實上,為了供應寶寶所需,母體的泌乳機制大約於懷孕中期即開始啟動,此時表現於外的徵兆即是乳腺增生、乳房脹大,但受制於荷爾蒙的影響,孕媽咪的乳房還看不到有奶水流出。
因此,若懷孕後,發現乳房脹大、罩杯升級,通常表示母體有製造奶水的能力。臨床上,真正「奶水不足」的案例比率非常低,通常為媽咪信心不足、壓力過大,心理因素影響生理所致。研究指出,即使是29週出生的早產兒,也有尋找、含住乳頭並吸吮的能力,同時,媽媽的乳房也會有同步回應寶寶需求的能力。


產後初期,荷爾蒙調控

產後胎盤娩出後,母體內的黃體素分泌迅速下降,奶水分泌不再被抑制,母乳便開始被大量製造,大約於產後第2~3天,媽咪會有脹奶的感覺(少部分產婦會遞延至4~7天),這段期間(從胎盤娩出至第1次感受脹奶的期間),同時也是泌乳激素濃度最高的時間點,母乳的分泌由體內荷爾蒙調控,是媽咪產後初期建立奶水量的黃金期,
此時,若能依寶寶需求(約2~3小時)頻繁哺餵或移出奶水,將有助穩定日後的奶水量,亦即,若這段期間寶寶不在身邊,無法親餵的話,無論白天或夜間,都建議仍要頻繁以手擠出初乳、刺激泌乳。

 哺育

哺乳期,母嬰自主調控

大約產後3~7天至整個哺乳期,荷爾蒙調控的機制轉由母嬰自主調控,透過寶寶吸吮乳房,媽媽的大腦接受訊息後,可使泌乳激素釋出以刺激奶水分泌,此時,媽媽身體會依據寶寶每回吸吮的奶水量,衡量下次需製造的母乳量,
因此,當寶寶的吸吮次數增加,大腦接收的訊息即是寶寶需求量增加,進而促使乳腺增加分泌奶水量;一般來說,在健康自然的情況下,全親餵的媽媽無須擔心寶寶會吃不飽或究竟吃了多少,只要能隨時依孩子需求哺餵,奶水分泌就能源源不絕,並隨寶寶的需求有所增減、自動調節。


月子期,建立美好哺乳經驗

親餵母乳,有助媽媽透過視覺與觸覺的刺激,誘發大腦自然釋出相應的荷爾蒙分泌奶水,職場媽媽若預期日後會因為工作需求無法親餵母乳,也建議儘量在返回職場前,延長月子期親餵的時間,有利身體記憶親餵時的經驗感受,讓媽咪回到職場後,集乳時,仍能輕易憶起該經驗,而順利引發催產激素與泌乳激素刺激泌乳;
但若媽咪產後因為某些原因無法親餵母乳,頻繁的將奶水移出,亦有利於建立奶水量。此外,奶水的分泌十分仰賴良好的心情,當媽咪心情佳、身心都處於放鬆狀態時,奶水自然豐沛,否則焦慮或壓力都會抑制母乳分泌。
(推薦文章:新手媽咪的母乳之道 )

 母乳哺育

平衡調節供需讓哺乳更順利

在整個哺乳期中,乳腺中的上皮細胞會分泌FIL(泌乳回饋性抑制物)於奶水中,當奶水持續未被移出(即FIL的濃度未減少),身體就會釋出訊息讓大腦以為寶寶的奶量需求減少,進而減少下一次的奶水製造量,
因此,若媽咪感受到脹奶,卻持續未將奶水移出或進行哺餵,將可能使奶水減少分泌。FIL抑制奶水分泌的功能,一方面有助調節母嬰之間的供需,另一方面則是為避免媽咪乳房過於腫脹、造成發炎而存在的保護機制,但同時,媽咪也須避免過度擠出奶水,否則當奶水供過於求,反而容易造成乳房持續腫脹、需積極移出奶水以避免發炎的困擾。

供過於求,同樣困擾

許多媽媽在集乳時,都懷有清空乳房的迷思,事實上,乳房中的奶水不會被「排空」,媽咪每次只需哺餵或擠出寶寶需求的奶水量即可,當寶寶吃飽、乳房呈現鬆軟、也沒有不舒服感受時,媽咪就可以停止移出奶水,否則若是過度擠出奶水,反而會釋放錯誤訊息給身體,讓大腦以為寶寶需求增加。
例如:當奶水供應超過寶寶需求量太多時,媽媽乳房可能處於經常漲奶、需頻繁移出奶水的狀態,且為了舒緩漲痛,即使孩子已吃飽,每日仍必須花多餘的時間擠乳,加上越頻繁移出、奶水越豐沛,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來不及儲存、奶水卻持續增加的困擾。奶水無法排空,避免追奶追過頭,造成「被奶追著跑」的困擾。


(推薦閱讀:哺乳不是多偉大的自我犧牲,但這是媽媽和孩子你情我願的親情連結!
(推薦文章:
寶寶吃飽了嗎? 母乳親餵妳該知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