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母乳哺餵3QA.「親餵」或「瓶餵」怎麼選?

母乳哺餵3QA.「親餵」或「瓶餵」怎麼選?

母乳是上天送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現代人越來越清楚明白母乳的優點,因此,堅持哺餵母乳的媽咪也越來越多,但總會在要選擇「親餵」或「瓶餵」中拔河,究竟哪種方式才好,則須仰賴媽咪們自己去領會。

文章目錄

  新生兒正處於口欲期,所有事情都必須要從嘴巴來滿足,寶寶的任何行為都是藉由經驗法則累積來確認,最後變成習慣,若認為寶寶一直奶睡(意即含著乳頭睡著),可以回想母乳哺餵之初,如果每次喝奶都睡著,媽咪也讓他繼續含著睡,就會養成含著乳頭睡覺的習慣,因為寶寶是透過學習及經驗來累積,所以媽媽在親餵時,應該讓寶寶保持清醒的吃;不希望寶寶養成怎樣的習慣及行為模式,就不要讓他有機會去習慣,必須及時修正。正確的含乳、有效的吸吮,就是達到親餵最好的方式,也是增加泌乳量最好的方法。

推薦閱讀:哺乳媽媽怎麼吃讓奶水豐沛?營養師哺乳三階段飲食秘訣不私藏

母乳哺餵|親餵|瓶餵
(親餵母乳好處多多。圖/shutterstock)

親餵母乳6大優點

  禾馨醫療護理部主任暨國際泌乳顧問張錦姝認為,母乳哺育不僅是母乳的營養成分高而已,以下將細數親餵的優點:

1.增加親子連結

  親餵是讓寶寶服貼在媽媽身上,感受到媽媽的心跳脈動、體溫、講話的聲音及宛如待在羊水中的溫度,好比以往胎兒待在子宮內時,最熟悉的一切,寶寶從媽媽乳房及擁抱中,獲得極大的安全感,使生理或心理需求得到很大滿足,讓親子間的連結更緊密。

2.寶寶情緒穩定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會將寶寶放於身邊,只有人類才會將母嬰分離,所以窩在一起才是天性,經由母乳哺餵來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這樣對於寶寶未來安全感的發展、人格調整、挫折忍受能力都會比一般寶寶還好,所以親餵的寶寶情緒比較穩定,不會只要任何人離開就哭鬧不已。

3.降低新生兒中耳炎機率

  親餵母乳可以訓練寶寶臉頰肌肉,降低新生兒中耳炎的發生率,因為新生兒的耳咽管屬於短而直,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就跑到耳朵變成中耳炎,在各式各樣的疾病中並非屬於嚴重疾病,但麻煩的點在於容易復發,家長在照顧新生兒上必須花費更多精力,寶寶也會感到很不舒適,至少都要治療兩週以上。

4.訓練口腔咬合

  吸吮能訓練寶寶口腔咬合的發育,因為吸吮母乳需要使用下顎與舌頭,有助於口腔發展,因此在寶寶冒出第一顆牙齒之前,透過吸吮的過程逐漸建立牙齒適當咬合的基礎,母乳寶寶使用奶嘴機率較低,降低咬合不全風險。

5.避免暴飲暴食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等寶寶親餵吃飽以後,無論怎麼塞給他吃都沒用,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建立進食頻率,不會暴飲暴食。

6.降低過度餵食風險

  肥胖是萬惡之首,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能由此產生,哺餵母乳可降低得到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親餵可以讓寶寶吃飽後自行停止,不會有過度餵食的風險。

母乳哺育|瓶餵|親餵
(瓶餵須注意避免發生乳頭混淆的情形。圖/shutterstock)

瓶餵注意事項.避免乳頭混淆

  瓶餵是由大人決定寶寶該吃多少奶量,舉例來說,寶寶上一餐吃70c.c.,下一餐就回溫70c.c.,但寶寶卻只喝了50c.c.而已,由於母乳回溫後就不能拖到下一餐喝,因此家長會想盡辦法讓他喝下去,而奶瓶的流速會使寶寶不自覺的吞嚥,喝得過多就可能導致溢奶、吐奶或腹脹等現象,久而久之寶寶的胃就被撐大,對於吃飽的認知就會有所偏差,未來容易導致暴飲暴食。

  張錦姝護理主任說明,瓶餵母乳也要避免將奶瓶垂直餵,垂直餵食會讓奶速變快,有時會有來不及吞嚥的現像,建議至少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不要讓寶寶吃奶瓶或奶嘴,等到一個月後已經穩定喝奶的方式及習慣,才不會讓寶寶混淆,尤其剛出生前十天含乳及吸吮技巧還不好,必須慢慢練習,媽咪不用過度擔心奶量不足,因為寶寶剛出生時,一餐僅需要一個彈珠大小,約5至7c.c.的份量就足夠,但母乳好消化吸收,所以約1個多小時餵1次,只要寶寶想吃就餵,才能藉此練習含乳及吸吮技巧,不斷刺激乳房,隨著寶寶的需求來增加泌乳量。

  此外,產後媽咪常常會因為太累,將寶寶推回嬰兒室,晚上在嬰兒室時,護士用瓶餵的方式哺餵,奶嘴輕輕吸吮就有大量奶水,而吸乳房必須耗費更大力氣,寶寶在嬰兒室吃完,等到隔天早上再改成親餵,就會覺得不一樣,以至於喝奶時就會在乳房上睡著或大哭,寶寶大哭容易增加媽媽餵母乳的挫折感,相對來說,寶寶也很委屈,原本只要輕輕的吸吮就能喝到,卻無法理解為何突然改變,造成原本就還不熟悉吸吮方式的寶寶出現乳頭混淆。

推薦閱讀: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喝飽?母奶及配方奶寶寶判斷方式大不同!

母乳哺育|瓶餵|親餵
(如果瓶餵要改成親餵,須循序漸進誘發寶寶含乳。圖/shutterstock)

如何「瓶餵轉親餵」或「親餵轉瓶餵」?

  上班族媽咪的產假結束,準備回到工作崗位時,必須從原本的親餵改成瓶餵,因此回去前兩週就必須減少親餵次數,慢慢增加瓶餵次數,循序漸進的嘗試。而如果瓶餵要改成親餵,千萬不能強迫寶寶吸吮乳房,要在寶寶有尋乳、吸手指、舔嘴唇等飢餓線索時,嘗試先從增加肌膚接觸開始,然後把配方奶或母乳滴幾滴在乳頭上,誘發寶寶含乳,如果寶寶抗拒則不要硬逼他吃,以免造成反效果。

  親餵是促進奶量增加最好的方式,如果選擇瓶餵,擠乳間隔不要超過4小時,如果乳房過脹,就會讓泌乳量下降,張錦姝護理主任建議至少3至4小時擠一次,假如上班不可能隨時去擠乳,工作量大到無法好好坐下擠半小時,建議可以每2小時先去擠3分鐘,先讓乳房有一次噴乳反射,等到第2個2小時,累積4小時再擠8分鐘,3次的噴乳反射,直到可以好好坐下擠乳,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母乳長期存在乳房內,也可以減少乳房過脹。

  張錦姝護理主任表示,只要能夠達到母乳哺育的目的,親餵、瓶餵都很好,如果採取瓶餵的方式,建議多抱抱自己的孩子,不要覺得抱久會習慣,孩子會黏媽媽的時間不多,當他會跑、會跳、會走路的時候,漸漸就變成你追著他跑,寶寶成長以後,擁抱你的機會就很少,這時你反而會更渴望他的擁抱,所以不要去抗拒能擁抱的機會,反而要珍惜這段時光。

推薦閱讀:【哺乳三階段QA】回職場後,遇哺乳瓶頸別慌!泌乳顧問提供解方,讓哺乳之路更長久

母乳哺餵|親餵|瓶餵
(從寶寶是否有吞嚥的動作、尿量、尿的顏色,可分辨親餵奶水是否足夠。圖/shutterstock)

母乳哺餵3QA

Q1.如何判斷親餵奶水是否足夠?

  從寶寶是否有吞嚥的動作、尿量、尿的顏色去分辨,新生兒僅攝取母乳,只要奶水攝取的分量足夠,就像大人水喝太少,尿液顏色會變深,新生兒嚴重甚至有橘紅色結晶尿的現象,表示寶寶水分攝取不夠,等於奶量不足。

Q2.寶寶應該定時定量喝奶嗎?

  家長應該避免要求寶寶必須要三餐定時定量,這是大人自己都無法做到的事實,人們每天的進食份量不一,有時會有莫名不想吃的情緒,因此家長回過頭思考,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何要求寶寶要定時定量,加上每個人的認知不一樣,有些人認為吃一碗飯能飽,但有些人則是認為半碗飯就能吃飽,不能逼寶寶按照你的認知,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怎樣叫做吃飽。

Q3.奶量不夠,該如何追奶呢?

  「乳房無法排空!」張錦姝護理主任強調,媽咪們可以把乳汁移除多一點來衝刺泌乳量,但母乳沒有排空的一天。當泌乳量低於寶寶需求量時,可以等寶寶喝完以後,做手擠乳的動作,下次泌乳量就是寶寶喝的份量加上手擠乳移出的量,這是一種「下訂單」的概念,乳汁的備貨量才會足夠,必須持續性不間斷的進行哺乳動作,有移出就會分泌,但建議只要移出量等於寶寶需求量即可,不然會讓整個授乳期都在擠奶,多的奶水也只能放在冷凍庫,因此只要達到供需平衡就好。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媽媽母乳不夠,該怎麼挑選配方奶呢?
哺乳媽媽怎麼吃讓奶水豐沛?營養師哺乳三階段飲食秘訣不私藏
【哺乳三階段QA】初乳怎麼擠?吃到退奶食物怎麼辦?產後黃金哺乳期該掌握的10個母乳哺餵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