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如廁訓練看過來.Part 2觀察篇:掌握適合訓練時機
觀察1
了解孩子的心智發展
洪凡倫治療師表示,請父母先了解嬰幼兒心智能力發展歷程並觀察孩子的狀況:
‧15個月大起:意識到自己尿尿或便便了
‧18至24個月大:注意到尿布髒了,會分辨尿尿和便便。
‧24個月大:會表達大小便的需求。
‧30至36個月大:會主動要求到廁所大小便。
‧48個月大:如廁模式與大人接近。
她提醒,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不盡相同,這些時間點可供參考,「還是需要父母平日多加觀察孩子的狀況,再評估何時適合開始訓練」。
觀察2
換尿布後的尿溼狀況與喝水後的排尿情況
金庭芝園長指出,進行訓練前,應先了解孩子的狀況,包括:平常換尿布的次數、更換尿布後約多久時間會濕(正常狀況下,兩個小時會濕一片;水喝多一點時,約1個小時就會濕)、喝水後多久時間會有尿意等。她說,「進行訓練時,每天早上父母送孩子上課時,老師會先詢問早上喝液體的狀況,並記錄解開尿布的時間,拿捏之後多久時間要試著帶孩子上廁所。
觀察3
是否有模仿能力
模仿是學習的開始!洪凡倫治療師說,如果孩子出現模仿的能力,表示有能力學習他人的動作。這時,父母可帶著孩子一起進廁所,讓他了解上廁所是怎麼一回事,刺激他想要模仿的動力。
觀察4
理解指令並成功執行
金庭芝園長表示,孩子能聽懂「我們去尿尿」並願意在大人的導引下,走去廁所,可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洪凡倫治療師指出,如廁訓練需要歷經好幾個步驟,確認孩子有能力記下兩個步驟以上的指令並成功執行,對於後續的如廁學習有相當的幫助。
觀察5
能否獨立走進廁所
洪凡倫治療師說,因廁所多有門檻,如廁需要孩子可自行跨過門檻,才有利後續的過程學習。初期或許孩子不太習慣,但父母可多陪著練習幾次,熟悉跨越的動作,自然就可養成獨立走進廁所的能力。
觀察6
明確表示「要、不要」或「好、不好」
洪凡倫治療師表示,面對大人詢問意願時,若孩子可依實際狀況正確表達「要、不要」或「好、不好」,不致讓大人誤判情況,如:口要心不要(不想尿)或是口不要心要(要尿尿),而影響判斷是否適合進行如廁練習。
更多你該知道的如廁訓練...
幼兒如廁訓練看過來.Part 1概念篇:父母應該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