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抽菸少運動,大腸癌患者男多於女
節目《心海羅盤》主持人「葉教授」日前死於大腸癌,引發關注,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13個國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男性好發50歲以上,女性則多集中在60歲以上,醫師提醒國人,務必定期篩檢,維持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並控制體重。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指出,在大腸癌的眾多風險因子中,以年齡相關性最高,年齡超過50歲就屬於高風險群,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近15,000多名大腸癌個案,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
邱瀚模醫師進一步分析,在癌友性別方面,男性大腸癌患者明顯高於女性,主要應與飲食習慣有關,相較之下,男性蔬果攝取量明顯較低,且多偏好油炸、紅肉、燒烤等食物,加上抽菸比率較高,當然罹癌風險也就較高。
除了年齡之外,臨床顯示,曾有增生性瘜肉或者發炎性腸道疾病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相對高,此外,大腸癌家族病史也是重要風險因子,約有1成大腸癌被歸於遺傳所致。 (推薦文章: 大腸阻塞‧支架手術「撐開」後「通暢」 )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說,「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9年盤踞國人癌症排行榜之首位」,事實上,只要遵守「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篩檢」等3大原則,就可以遠離大腸癌威脅。
首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盡量不吃香腸、臘肉、培根等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的肉品,豬、羊、牛等紅肉也應該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
再者,規律運動,王英偉署長指出,不運動、肥胖,兩者都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民眾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天天測量體重,並控制體重,避免肥油上身。 (推薦文章:肥胖問題多・育齡婦女要保持適當體重)
最後則是定期篩檢,王英偉署長呼籲,50~74歲的民眾應善用政府補助2年篩檢1次糞便潛血檢查的服務,讓篩檢成為1種習慣,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透過糞便潛血篩檢,就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