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開始學教養:音樂饗宴.培養bobo學習好能力
音樂對於大人而言,具有許多的正向幫助,那麼對於寶寶呢?仔細回想,音樂是否也伴隨著你我成長呢?透過兒歌學習英文字母,在帶動唱的活動中學習各種動作技巧,藉由吟唱詩詞輕而易舉將長篇的詩詞背了起來,在學校活動中演奏樂器成為同學崇拜的大明星而充滿成就感……,這些都是音樂伴隨我們成長的鐵證。
接觸音樂對寶寶好
1.提供豐富的聽覺刺激,進而提升對於聲音的敏銳度與判斷力。
2.音樂可以調整寶寶的情緒,許多研究指出,透過歌唱、彈奏樂器、將音樂與繪本故事融合等方式,對於幼兒的情緒調節發展有正向的幫助,此外亦對於感受自我與他人情緒有正向的影響。
3.音樂相關活動提供多感官的刺激(聽覺、視覺、動作覺、觸覺等),有助於活化大腦,進而促進肢體動作發展、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等。此外,寶寶在玩奏樂器時,經常需要手眼並用與雙手並用,因此也可以促進手眼協調與雙手協調能力。
4.音樂有助於寶寶培養專注力。根據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與音樂治療的相關研究指出,讓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接觸結構化的音樂團體,有助於提升選擇性注意力、持續性注意力與分散性注意力。(推薦文章:帶bobo律動.動出好腦力與好活力)
音樂分齡遊戲‧促進寶寶全方面發展
0歲~1歲:提供音樂饗宴,讓寶寶在自然環境中習慣聽音樂,並透過音樂增進與父母的互動與情感連結。
歡樂點唱機
◎可以帶給寶寶什麼收穫?
讓寶寶對於照顧者的聲音和語調更加熟悉,增加情感的連結。
◎該怎麼玩呢?
這個階段的寶寶,尚未發展出成熟的語言能力,對於聽的理解能力較弱,但建議家長仍應儘量透過各種寶寶感興趣的聲音和語調來跟他們互動,例如:唱兒歌、模仿動物叫聲給寶寶聽,建議可以將這些聲音配合有節奏的旋律,可以讓寶寶更容易熟悉。此外,如果能載歌載舞、搭配一些動作,更能提供豐富的視聽刺激,寶寶會更加感興趣唷!
手舞足蹈
◎可以帶給寶寶什麼收穫?
音樂律動、肢體動作。
◎該準備什麼呢?
寶寶感興趣的輕柔音樂。
◎該怎麼玩呢?
播放一首輕柔的音樂,家長帶著寶寶的手配合音樂的旋律進行擺動、抖動,過程中家長可以跟寶寶進行動作解說(可配合動作的名稱,如:抖抖抖、搖搖搖等)。
1歲~2歲:透過音樂讓寶寶在歡樂的氣氛中玩遊戲,增加寶寶對於動作與認知相關學習的意願。
敲敲打打真有趣
◎可以帶給寶寶什麼收穫?
動作模仿能力、雙手協調、手眼協調、視覺記憶。
◎該準備什麼呢?
敲擊不同按鍵會發出不同聲音的打擊樂器類型聲光玩具(例如:可至網路搜尋「饒舌蛙電子鼓」)。
◎該怎麼玩呢?
(1)播放一首寶寶熟悉的歌曲(如果玩具本身已有音樂,則不必另外準備)。
(2)初期:播放音樂的過程中,帶領寶寶依照音樂的節奏敲擊樂器。
(3)中期:等待寶寶越來越熟悉音樂節奏與動作後,則可以跟著媽媽一起敲擊。
(4)後期:由寶寶自行跟著節奏敲擊。
動物模仿秀
◎可以帶給寶寶什麼收穫?
身體圖像、肢體動作。
◎該準備什麼呢?
音樂旋律與節奏較緩慢的歌曲,且歌詞中有動物名稱(例如:可至網路搜尋「巧虎唱唱跳跳,動物歌」)。
◎該怎麼玩呢?
(1)隨著音樂與歌詞,家長引導寶寶做出可以代表某種動物的動作,例如:袋鼠跳跳跳、大象鼻子甩呀甩等。
(2)等到寶寶熟悉並出現較多的自發性動作後,家長也可以鼓勵寶寶自由發揮,並適時給予拍手或歡呼的回饋。
2歲~3歲:利用音樂搭配動作與認知相關活動,讓寶寶持續在歡樂、有趣的情境中培養動作能力、協調能力、認知能力與節奏感。
我是創作歌手:自編動唱活動
◎可以帶給寶寶什麼收穫?
肢體語言、肢體互動。
◎該準備什麼呢?
兒歌、自編帶動唱。
◎該怎麼玩呢?
(1)教導孩子一些簡單的動作,並配合口語指令,如「摸摸頭」、「拍拍手」、「揮揮手再見」、「洗洗手」等。
(2)自編帶動唱歌曲。
(3)歌詞中可以包含哪些元素呢?
‧歌曲裡出現身體的部位,如「頭、耳、肩膀、膝、腳趾」、「兩隻老虎」等,當出現關鍵字時,如寶寶聽得懂頭、肩膀,就請他們拍拍該部位。
‧在歌曲裡加入寶寶的名字,當唱到寶寶的名字時,請他拍拍自己的胸口或摸摸自己的鼻子,增加互動性。
‧在歌曲中融入簡單的情境問答,例如:
「出門上學說什麼?」
「說再見!(搭配揮揮手)」
「撞倒東西說什麼?」
「說對不起!(搭配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