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還是奶垢,1招分清楚
(鵝口瘡還是奶垢,時常讓人分不清楚。圖/shutterstock)
鵝口瘡 (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引起的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酵母菌,通常存在於口腔、腸道和皮膚的正常菌群中,但在免疫系統受損或菌群失衡的情況下,白色念珠菌可能會過度繁殖,導致感染。鵝口瘡常見於嬰兒、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及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的個體。
鵝口瘡病因
鵝口瘡的主要病因是白色念珠菌的過度繁殖。白色念珠菌是人類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情況下會失去平衡,導致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的因素包括:
- 免疫系統受損:如HIV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癌症患者等。
- 長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死口腔中的細菌,打破菌群平衡,為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提供機會。
- 使用類固醇:無論是吸入性類固醇(如哮喘患者使用的吸入器)還是口服類固醇,均可抑制免疫系統,增加鵝口瘡的風險。
- 糖尿病:高血糖環境有利於念珠菌的生長。
- 口腔衛生不良:如不定期刷牙、使用假牙但未妥善清潔等。
- 口乾症:口腔唾液減少會削弱對白色念珠菌的自然防護作用。
鵝口瘡症狀
鵝口瘡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典型症狀包括:
- 口腔內白色斑塊:這些斑塊通常出現在舌頭、頰黏膜、口腔頂部或喉嚨後部。這些斑塊通常是奶酪樣的,稍微隆起,擦拭後會出現紅腫和輕微出血。
- 口乾:口腔內感到乾燥或黏膩。
- 味覺改變:食物味道變淡或有異味。
- 疼痛或不適:有些患者會感到疼痛或灼熱感,特別是在進食或飲水時。
- 吞嚥困難:如果感染擴展到喉嚨或食道,可能會引起吞嚥困難。
在嬰兒中,鵝口瘡可能會導致煩躁不安、拒絕哺乳或進食困難。以下是鵝口瘡導致吞嚥困難的主要原因:
口腔和喉嚨黏膜受損
-
白色斑塊覆蓋:鵝口瘡在口腔內形成的白色斑塊通常覆蓋在舌頭、頰黏膜、口腔頂部和喉嚨後部。這些斑塊可能會使黏膜表面變得粗糙和敏感,進而導致吞嚥時的不適和疼痛。
-
發炎和腫脹:白色念珠菌感染會引起口腔和喉嚨黏膜的發炎和腫脹,這種發炎反應使得組織變得敏感,增加了吞嚥時的疼痛感。
感染擴展
- 擴展到食道:在嚴重的情況下,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會從口腔擴展到食道(食道念珠菌病),導致食道黏膜出現炎症、潰瘍和斑塊。這會直接影響食道的正常功能,導致吞嚥困難和疼痛。
痛覺敏感性增加
疼痛和灼熱感:鵝口瘡引起的口腔和喉嚨黏膜發炎會增加這些部位的痛覺敏感性。在吞嚥時,食物或飲料接觸到發炎的黏膜會引起強烈的疼痛或灼熱感,從而使患者不願意進食或飲水。
次級感染
細菌性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會導致口腔內的保護屏障受損,使得細菌更容易入侵,從而引發次級細菌感染。這些次級感染會進一步加重黏膜的損傷和炎症反應,使吞嚥更加困難。
口腔衛生維護困難
口腔清潔受限。鵝口瘡患者常因疼痛和不適而減少刷牙和其他口腔清潔措施,這會使口腔內的感染環境更加惡化,導致口腔內的炎症和感染加重,進而影響吞嚥。
心理影響
鵝口瘡引起的持續性疼痛和不適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焦慮和心理壓力,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吞嚥的動作和反射,使得吞嚥困難更加明顯。
鵝口瘡診斷
診斷鵝口瘡通常基於臨床表現和患者的病史。醫師會進行口腔檢查,觀察白色斑塊並嘗試擦拭。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認診斷,可能會採取以下措施:
- 微生物培養:取口腔內的樣本進行培養,以確認白色念珠菌的存在。
- 組織病理學檢查:在少數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取一小片口腔組織進行顯微鏡檢查。
- 血液檢查:如果懷疑有系統性疾病(如HIV或糖尿病),可能需要進行血液檢查。
鵝口瘡還是奶垢,如何分辨?
鵝口瘡,分辨3方法 |
以棉棒或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是否可以擦乾淨? |
出現的位置? |
寶寶是否有食欲? |
鵝口瘡判斷方法:以棉棒或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
鵝口瘡與一般奶垢均為白色斑塊狀,從外觀來看難以分辨,家長必須動手以棉棒或濕潤的紗布輕輕擦拭,如果是奶垢,一擦拭就會擦掉。但鵝口瘡的斑塊則會繼續附著於黏膜,用力擦拭則會發紅,甚至有出血點。
鵝口瘡不只出現在舌頭上
鵝口瘡不只是在舌頭上、舌面、兩頰內側的口腔黏膜、上下嘴唇內側都可能會長,甚至是長到喉嚨及食道,但通常不會如此嚴重,若發生此情況,醫師會先檢查孩子的免疫力是否出狀況。
鵝口瘡導致寶寶沒有食欲
鵝口瘡雖然不會痛,但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因而食欲下降,因此家長也可以觀察當寶寶食欲下降、吃東西愛吃不吃、平常很喜歡吃奶嘴或手指也突然不愛時,就有可能是鵝口瘡,若是原本食欲就很不好的小孩則很難分辨,就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可遲至班塊長至下嘴唇才發現。
(鵝口瘡還是奶垢,時常讓人分不清楚。圖/shutterstock)
鵝口瘡治療
鵝口瘡的治療主要包括抗真菌藥物和改善引起感染的基礎問題。治療方案通常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和其他健康狀況而定。
1.抗真菌藥物
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包括以下:
局部用藥:如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克霉唑(Clotrimazole)口腔含片。這些藥物通常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的感染。
全身用藥:如氟康唑口服液或膠囊,適用於嚴重或反覆發作的感染。
鵝口瘡無法透過吃藥來治療,必須要局部塗抹,使用藥水直接塗抹,或是水加上「藥粉」後直接塗抹於患處,通常一天塗抹2至3次,塗抹時機建議在飯後,因為塗抹完需禁食半小時。避免將藥水或藥粉塗抹在舌根附近,以免引起嘔吐反射;但若遇到容易嘔吐的孩子,則建議改成餐與餐中間用藥。
鵝口瘡痊癒後,不容易反覆發作,若真的很快復發,可能的原因在於前面的治療沒有「斬草除根」,口腔黏膜中還有肉眼看不到的菌絲存在,最後捲土重來。像是氣喘這類因為疾病而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療的孩子,要記得吸完藥後要漱口,若未確實執行,也可能會導致鵝口瘡。
2.口腔衛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治療和預防鵝口瘡的重要步驟。建議定期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特別是在使用假牙時,要確保假牙的清潔。
3.治療基礎疾病
如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水平,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相關治療。
4.調整藥物使用
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導致鵝口瘡,醫師可能會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治療方案。
鵝口瘡,小心被傳染!
鵝口瘡屬於會傳染的疾病,就像香港腳如果手去摸患部,黴菌也有可能會傳到手上,因此寶寶得到鵝口瘡,親餵甚至會讓媽媽的乳頭也受到感染,所以哺乳媽媽如果乳頭局部輕微紅腫、刺痛,或是親餵時異常疼痛,就必須提高警覺。
寶寶有鵝口瘡,哺乳媽媽也要一起治療
若寶寶罹患鵝口瘡,哺乳媽媽的乳頭也要一起治療,持續使用1至2週抗黴菌藥物;至於嬰兒口腔會接觸到的物品,如:奶嘴、奶瓶、固齒器或玩具等,將小孩觸手可及之處都清潔乾淨及徹底消毒;並且注意不要讓大寶與小寶餐具混用。
歐淑娟醫師建議,家長每天要認真為寶寶清潔口腔,一天至少要好好徹底清潔一次,順道觀察寶寶的口腔狀況,如果發現白色斑塊,先自行擦拭看看,以免寶寶得到而不知道,反而傳染給其他人,若有異狀,應請教兒科醫師。
(鵝口瘡還是奶垢,時常讓人分不清楚。圖/shutterstock)
鵝口瘡的不同年齡照護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嬰幼兒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稱為「口腔念珠菌病」,年紀越小抵抗力不成熟,越容易得到鵝口瘡,所以通常好發於一歲內,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兒期該病較為常見,但偶爾也會有一歲以上的孩子罹患來門診就醫,原因就是免疫力不成熟。
白色念珠菌可能會在健康人皮膚上、腸道、陰道寄生,感染鵝口瘡寶寶部分是自然產寶寶,產婦可能感染而不自覺,念珠菌於胎兒經過產道後留在寶寶身上,待寶寶免疫力低下時才發作。
老年人
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下降、口乾症和使用假牙等因素,容易罹患鵝口瘡。以下是一些預防和處理方法:
- 口腔衛生: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
- 假牙護理:假牙使用者應每天清潔假牙並在晚上取下。
- 保持口腔濕潤:可以通過多飲水、使用無糖口香糖或含有潤滑劑的漱口水來保持口腔濕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癌症患者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患鵝口瘡的風險更高。這些患者應特別注意以下方面:
-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鵝口瘡。
- 抗真菌藥物:根據病情,醫師可能會預防性地開具抗真菌藥物。
- 營養均衡:保持營養均衡,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
為什麼白色念珠菌會過度繁殖?導致鵝口瘡
白色念珠菌在正常情況下,這些菌群與宿主保持平衡,不會引起疾病。然而,當某些因素破壞這種平衡時,白色念珠菌可能會過度繁殖,導致感染。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的主要原因:
一、免疫系統受損
-
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HIV感染者、癌症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個體,容易出現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這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地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
老年和嬰兒:老年人和嬰兒的免疫系統相對較弱,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二、長期使用抗生素
長期或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會殺死體內的有益細菌,特別是口腔和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從而打破菌群平衡,為白色念珠菌的過度繁殖提供機會。三、使用類固醇
吸入性類固醇(如哮喘患者使用的吸入器)和口服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減弱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增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的風險。四、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較高,為白色念珠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長環境。此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常常受損,進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風險。五、口乾症
口乾症(如因Sjogren氏症候群或使用某些藥物引起)導致口腔唾液減少。唾液具有自然的抗菌作用,當唾液不足時,白色念珠菌更容易繁殖。六、口腔衛生不良
口腔衛生不良,如不定期刷牙、使用牙線,或使用假牙但未妥善清潔,會導致口腔環境變差,增加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機會。
七、荷爾蒙變化
荷爾蒙變化,如妊娠、月經週期、避孕藥的使用,可能會改變陰道和口腔的pH值和菌群,導致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
八、不良生活方式
- 不均衡飲食: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會為白色念珠菌的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
- 壓力和疲勞:長期壓力和疲勞會削弱免疫系統,使身體更易受感染。
九、環境因素
白色念珠菌喜歡潮濕和溫暖的環境。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的人群,如在高濕度地區生活,可能更容易發生感染。
十、其他藥物使用
某些避孕藥和抗抑鬱藥可能會改變體內荷爾蒙平衡和免疫功能,導致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
白色念珠菌的過度繁殖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藥物、維持良好的口腔和身體衛生,對於預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有潛在風險的人群,及時採取預防措施和早期治療也至關重要。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但通常無害的口腔感染。通過了解其病因、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預防和管理這種疾病。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控制基礎疾病、合理使用藥物,是預防鵝口瘡的關鍵。對於高危人群,如嬰兒、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則需要特別關注和適當的預防措施。通過醫患合作和正確的健康管理,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鵝口瘡,保持口腔和整體健康。
維護口腔衛生預防鵝口瘡
FAQ
鵝口瘡會長在哪裡?
舌頭、舌面、兩頰內側的口腔黏膜、上下嘴唇內側都可能會長,甚至是長到喉嚨及食道,
鵝口瘡由什麼引起?
白色念珠菌
鵝口瘡怎麼治療?
直接塗抹藥水。
鵝口瘡容易復發嗎?
不容易反覆發作,若真的很快復發,可能的原因在於前面的治療沒有「斬草除根」,口腔黏膜中還有肉眼看不到的菌絲存在。
鵝口瘡會傳染嗎?
會!寶寶得到鵝口瘡,親餵甚至會讓媽媽的乳頭也受到感染,必須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