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餵食影響寶寶健康
嬰幼兒奶量建議
高雄健新醫院副院長徐永明表示,每個寶寶的食欲不同,但仍有基本標準可以評量寶寶吃得夠不夠。
一般而言,1歲以前喝的奶量會以體重為基準,平均每增加1公斤,每天奶量就增加100c.c.至150c.c.,例如:3公斤的寶寶,每天要喝300至450c.c.左右。
母奶及配方奶
喝母奶的寶寶無法準確量測喝入奶量,但可以從排泄量來估算,徐永明醫師表示,寶寶每天若有換6至8片尿布,每片都是濕濕的有重量,就表示寶寶喝的夠。
喝太多的母奶寶寶很少見,必須觀察到寶寶體重增加太多,才會懷疑是否喝的奶量過多。
至於喝配方奶的寶寶,能較準確掌握所喝的量,若超過建議量200c.c.以上,表示有過度餵食的情形,例如:3公斤的寶寶,一天喝到650c.c.以上,就是太多了。
就算寶寶食欲好、喝的下,也必須控制奶量,過度餵食對孩子的身體會有傷害。
由尋乳反射判斷飢餓程度
當寶寶哭鬧時,有些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肚子餓了,馬上就哺餵母乳或沖泡配方奶,但其實除去尿布濕、肚子脹等生理上的不適,寶寶可能只是需要安撫。
這時可用「尋乳反射」測試寶寶飢餓的程度,媽咪以指頭輕觸寶寶的嘴角,若寶寶明顯轉頭、甚至伸出舌頭或做出吸吮的動作,就是真的餓了,尋乳反射一般在4個月大時就會消失。
如果反應不是這麼強烈,或是跟上餐間隔的時間很短,如果寶寶每次一哭家長就餵奶,有的寶寶也不排斥再吃,無形中便會造成過度餵食,讓寶寶吃的過多。
副食品餵食原則
適時挑整奶量
當寶寶開始加入副食品之後,就要注意每餐餵食的順序及時間,徐永明醫師表示:「應該先餵副食品再喝奶,才能依寶寶所吃分量,調整接下來喝的奶量。」每餐副食品應該先設定好分量,可能是半碗或1/3碗,就算寶寶想多吃,當餐也不要再給。
固定分量的副食品都吃完時,奶量就要減少為之前的2/3,若吃全額的奶量就太多,會有過度餵食的情形。
相反的,如果寶寶對副食品接受度不高,每次只吃一兩口,就必須喝足奶量。因此寶寶如果副食品吃的多,奶就少喝一點。
副食品吃的少,奶就多喝一點,家長可以依孩子吃副食品的多寡調配奶量,要把副食品加上喝奶當成一餐來思考,寶寶的營養才會周全。
定時定量養成固定作息
要讓寶寶吃的量適中,可以先培養寶寶規律的生活作息。像寶寶在1至3個月大時,白天可能會睡比較久,建議家長要在固定的時間哺餵,養成寶寶定時定量的習慣,不會餓得太過導致吃太猛,而出現大小餐的情形,家長以為寶寶每餐都要吃這麼多,間接造成過度餵食。
寶寶白天就吃足所需要的攝取量,也可以大幅減少夜奶機率,且白天睡眠有被中斷過,寶寶會覺得很睏,晚上也睡得沉,漸漸作息就會較穩定,夜奶的需求也會比較少。
副食品慎選食材及調味料
有些寶寶加入副食品後,體重有大幅增加的情形,除了副食品的分量可能餵太多外,也要留意副食品烹調的方式及食材的選擇,儘量以天然食物為主,少用調味料,避免加工食品及油脂太多的肉類,或是只吃太甜的水果。
不到1歲的寶寶基本上不宜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成人飲食調味料都放太多,且有些食物寶寶不能吃,例如:蜂蜜。有些孩子會表現出口欲,想用手抓大人食物的反應,但這些食物對寶寶的身體是一種負擔,必須嚴格禁止。
增加副食品:一次一種
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時,徐永明醫師建議一次單樣嘗試,一種至少要維持一個星期,新進食物要慢慢來,逐步累積寶寶可以吃的食物種類,看寶寶對新食物適應程度如何,會不會有拉肚子、起疹子等過敏反應。就算寶寶對新食物很有興趣,也要避免一次給太多種類。
過度餵食對嬰幼兒的影響
有些老一輩的婆婆媽媽,總是喜歡寶寶白白胖胖的樣子,覺得能吃才長得大,只要吃得下都儘量滿足。但徐永明醫師表示,過度餵食對嬰幼兒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是以適量且均衡的營養為主。
生長曲線仔細看
從體重也可觀察寶寶是否有過度餵食的情形,但同樣是體重97%的曲線,在不同孩子及不同時期,所顯示的意義也不相同。
有些寶寶出生的體型比較大,體重百分位就落在97%,而新生兒在0至2月大時,體型會維持在出生時的百分位,而在4個月大之後,因為遺傳關係,寶寶的體型會跟父母愈來愈像,因此要從餵食和遺傳兩方面綜合考慮,體型大的孩子不見得就是吃太多。
要判斷是否過度餵食,可以從體重的生長曲線看出端倪,如果出生時是50%的體重,父母親又屬於偏嬌小的身材,4個月大時體重卻持續攀升,甚至維持在97%以上,就要考慮是否奶水喝得過多。
在寶寶前6個月大時,體重會較身高增加得多,到了滿6個月後,活動力變很強,熱量的消耗大幅增加,加上吃副食品等因素,身高長得比較快,體重成長就會慢下來。
若寶寶體重原本落在97%,體重會維持住、身高持續上升,會看到體重的百分位下降,是很正常的情形,並非寶寶吃得不夠。如果寶寶從出生到1歲前都維持超過97%的體重曲線,就要考慮是否吃的太多。
粗細動作發展較緩慢
嬰幼兒的身高體重生長曲線表,讓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有基本認知,若因為過度餵食導致寶寶的體重大於身高太多,會影響到粗細動作的發展,並且增加骨骼的負擔。
例如:學翻身可能比較慢,因為身體比較重不容易翻過去;或是因為爬行會給骨頭較大的負重,導致孩子爬不了多遠或不喜歡爬行等。寶寶不願意動動大小肌群,會影響到之後動作和腦部神經傳導的發展。
兒童肥胖的隱憂
徐永明醫師表示,根據研究:「當大人讓嬰幼兒把食物當成是一種安撫、慰藉的工具,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成人之後還是把食物視為解壓和安撫自己的手段,不滿足的時候就想到吃東西,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而近年小兒科密切注意的兒童肥胖問題,在心理因素上也有這層隱憂,孩子們已經習慣「吃很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生活態度,小時候如此、長大也會如此,就變成生理上肥胖的結果。
容易造成偏食
過度餵食通常伴隨著偏食的壞習慣,有些寶寶除了正餐之外,又吃了太多的零食,導致熱量攝取過高,但又沒有飽足感,會一直喊餓。
徐永明醫師認為,1歲以上的孩子在正餐前2小時,不可以吃巧克力、餅乾和糖果等零食,會妨礙孩子對正餐的攝取,也會排擠孩子對食物的攝取量,若孩子正餐還是照吃,熱量就攝取過多。
如果孩子不吃正餐,會延伸出偏食、營養不良和強迫餵食的惡性循環。
希望家長在餵寶寶時能發揮耐心並謹記原則:不要過度餵食,不是想吃什麼就給什麼,應限制分量和注意食材是否健康;也不要強迫餵食,日後寶寶愛吃或不吃都並非好的飲食習慣。
有些人擔心嬰幼兒時期太胖,會使得脂肪細胞數量增加,長大就容易肥胖,徐永明醫師指出,脂肪細胞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定論,但臨床上常見過度餵食造成照護和教養方式的錯誤,導致嬰幼兒有過度飲食、偏食,或喜歡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對蔬果類的攝取量少,內化為生活習慣後,就會成為兒童肥胖的不定時炸彈。
滿足口欲:選擇天然食材
徐永明醫師認為,有些寶寶的口欲真的比較強,還是可以有限度滿足他想吃的欲望,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正面影響,但挑選的食物很重要。
家長要以天然食物為主,不加太多調味料,比如:真的很愛吃,就讓寶寶多吃點蔬菜,熱量低且多攝取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或是多吃全穀類,即使吃多熱量也不高,且天然全穀類容易飽足,不會想再吃很多東西。
徐永明醫師
現任/高雄健新醫院副院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
經歷/高雄長庚醫院總醫師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