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哇~寶寶有事嗎?父母眼中的「異常」不過是新生兒的「日常」

哇~寶寶有事嗎?父母眼中的「異常」不過是新生兒的「日常」

面對初來乍到的新生命,新手父母不免緊張兮兮,加上對新生兒的狀況不甚了解,容易對一些「狀況」有著過度反應,而讓自己虛驚一場。若能事前多了解關於初生寶寶的大小事,相信就能以輕鬆的心情陪著寶寶適應這個新環境!

 


當小小軟軟的身軀抱在懷裡時,任誰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就希望孩子無病無痛,一路順利成長。不過,也因為是新手父母,對寶寶的狀態並不了解,常常因不了解而有「誤會」,事實上,父母以為的「異常」,其實就是新生兒的「日常」!愛麗生婦產科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華一鳴表示,「父母不妨花點時間閱讀《兒童健康手冊》,讓豐富清楚的內容成為育兒的好幫手」。

 

呼吸道問題

Q:為什麼寶寶容易鼻塞、喉嚨有痰?

父母總覺得寶寶很容易鼻塞、喉嚨有痰,是不是感冒了?華一鳴醫師解釋,由於嬰兒的呼吸道較小、較軟,通常只要有一點分泌物就很容易讓這有限的通道顯得有點塞;而基於物理學的原理:氣流愈快,壓力愈小,故當寶寶用力呼吸時(例如哭鬧、喝奶、剛睡時),較軟的呼吸道因而變得更小更塞,也更容易振動,所以就容易發出類似鼻塞或是喉嚨有痰的聲音,這都是結構性問題,屬於正常現象。待寶寶較為成熟後,呼吸道變得較大、較硬,這些聲音就會漸漸消失。

寶寶的鼻腔黏膜特別敏感,因此,很容易流鼻水、打噴嚏,他強調,是「敏感」,不是「過敏」,不是「著涼」。打噴嚏是身體的重要防禦機制,在其他防禦機制不佳的狀況下,更容易打噴嚏。若寶寶沒有其他不適,鼻水無色,父母無須擔心寶寶是否感冒了;然而有發燒、胃口或精神不好、明顯咳嗽、喘、持續的呼吸道雜音等狀況,請儘快帶給兒科醫師診治。

 

皮膚問題

 Q:寶寶的臉上有小白點,也有一些顏色較黃的點點,該怎麼辦?

華一鳴醫師指出,由於新生兒的臉上常會看到有一些疹子,其中多半是暫時性、良性的物理因素,常見皮膚問題如下:

.粟粒腫:出現在嬰兒鼻頭、下巴和臉頰上的小白點,約40%新生兒可見,多會自動消失。

.新生兒青春痘:新生兒常在出生後兩到三個星期左右,在臉、額頭或頭皮上,出現紅色的丘疹,有些甚至膿疱,長得就像青春期會長的青春痘,此與在子宮內接觸到母親的男性荷爾蒙有關。此病灶為良性,不需治療,數週後會自然消失。

.脂漏性皮膚炎:主要發生在眉毛、頭皮和身體對磨區域,最常出現在出生後6週內, 但1歲之內都有可能發生。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會自然好,但時間較久,若有症狀則可用藥效較輕的類固醇。

.痱子(汗疹)大多為高溫導致汗腺分泌汗液,但汗管開口過小或排出受到阻礙,導致體溫無法下降及水分無法有效發散而產生痱子。痱子來得快,當溫度降低,也去得快。往往從嬰兒房離開的第一晚,寶寶容易發燒,原因就是「包太多」,提醒父母,新生兒不應過度包裹,以減少出痱子的機會。

Q:寶寶反覆發生尿布疹,該怎麼辦?

寶寶的肌膚脆弱,只要有一點刺激就容易有狀況,特別是長時間包覆尿布的小屁屁,很容易出現接觸性皮膚炎,就是困擾父母的尿布疹。華一鳴醫師表示,尿布疹總發生在「只要一次未及時換尿布」之際,紅得快,消得慢。如果出現尿布疹,輕微者,只需勤換尿布,清潔時,請改以水洗代替濕紙巾,不要磨擦,用布輕拍拭乾水分,再抹上氧化鋅、凡士林、羊脂膏或所謂的屁屁膏等阻隔性藥物。可以的話,儘量不穿尿布,使屁股透透氣。如果要穿的話,可穿大一號的尿布,並把尿布包得鬆一點,以增加透氣。

嚴重者,可擦類固醇藥膏輔助消炎,但不宜久用。他提醒,請務必就醫,使用醫師開立的藥膏。由於尿布疹有時會併發黴菌或念珠菌感染,此時不能再使用類固醇,故千萬不要自行購買藥膏塗抹,以免愈抹愈嚴重。
推薦閱讀:尿布疹的五大類型全解析,逐一擊退 !

 


消化道問題

Q:為什麼寶寶很容易脹氣?

華一鳴醫師表示,由於3歲前的兒童,其腹壁肌肉不發達,腸胃內又因哭泣或喝奶會吞進很多的氣,如此就導致肚子總是看起來圓圓鼓鼓的。這是嬰兒乃至於小朋友的正常現象,不必為此驚慌,更不要把寶寶所有的不適都歸因於腹脹。他指出,只要嬰兒精神胃口正常,沒有腹瀉、便祕,或是持續嘔吐的情況,而且肚子摸起來沒有硬塊,父母就可以不用太擔心。然而過多的哭泣、過大或過小的奶嘴洞都會導致寶寶吞進過多的空氣,就會吸進較多的空氣而更易脹氣,導致不適,應儘量避免。

Q:為什麼寶寶很容易溢(吐)奶?

寶寶溢(吐)奶很常見,主因是嬰兒賁門括約肌未發育成熟,華一鳴醫師說,通常不會使嬰兒嗆到、咳嗽或不舒服,即使是在睡眠中出現也很少會造成危險。就算奶水呈噴射狀噴出,只是偶爾為之,無關緊要。不過,出現寶寶餐餐都在吃完後不久,用力地將奶水噴出、嘔吐物是黃綠色、體重增加不理想,甚至合併活力變差、吃奶量明顯減少或吸吮力變差等情況時,就表示有問題,需要請兒科醫師診治。

Q:寶寶的便便次數多,是拉肚子嗎?

華一鳴醫師指出,嬰兒是否腹瀉,不是看便便次數,而是看「便便的含水量」,然而,母乳寶寶第一個月的便便,稀稀水水的,有時會被誤為腹瀉,但從尿布表層可觀察到有顆粒狀的渣渣,並且體重有正常成長,可以此與腹瀉區別。而在寶寶3週以後,因母乳好消化,所以,寶寶也許好幾天才便便一次,甚至一至兩週才解便一次,只要寶寶沒有不適,後來解出來的便也無乾硬,就是正常的,無需擔憂。而喝配方奶的寶寶,大便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總之,在嬰兒階段,大便的次數不太重要,還是要看大便的含水量是否正常。


奶量問題

Q:寶寶喝多少奶量才算OK

華一鳴醫師表示,通常寶寶一日應喝奶量,是以每天每公斤150±30c.c.計算,也就是每天每公斤120c.c.到180c.c.都算正常,這範圍相當大,那麼究竟喝多少才對?因為每個寶寶的需求都不一樣,而也只有寶寶本身才知道自己要喝多少,所以寶寶喝奶的量和頻率,應該由寶寶自己決定,至於喝得好不好,就看寶寶體重的成長是否正常來決定。

另外,寶寶喝奶可能會大小餐,想喝奶的時間間距也不見得很固定,因此,千萬不要幫寶寶「算」應該要喝多少,更不要「定食定量」,否則就可能出現「寶寶餓了不能吃,時間到了又不想吃」的狀況,他表示,透過生長曲線評估寶寶體重是否有正常的增加,父母倒也無須執著一定要讓寶寶根據所計算出的數字吃好吃滿。

華一鳴醫師指出,寶寶的第一個月平均有增加900公克(母乳寶寶增加500公克就算及格),就算正常。即使生長曲線10%的寶寶,其實也不必過分為其煩惱,他們長得慢,但沒有脫水就ok,真正要注意的是,「吃得少,又有生病的樣子」,若是吃得很差的話,就是會有脫水現象,曾經他看一個寶寶乾乾的,懷疑有狀況,經仔細詢問,原來是泡奶比例錯誤,喝太稀沒有吸收到應有的養分。

Q:寶寶在睡覺,要喊醒來喝奶嗎?

華一鳴醫師引用美國一位任職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理長的論點,出生兩週內,應強制將寶寶喊醒喝奶,讓他吸收多一點的營養是合理作為。不過,隨著寶寶喝奶量增加,體重增加狀況也ok,就不用特別為喝奶而中斷寶寶的睡眠。不論是喝奶次數或奶量,都應該尊重寶寶的需求。他強調,對寶寶而言,睡眠和喝奶是一樣重要的。

華一鳴醫師提醒,出生3月內的寶寶,若出現不對勁的狀況,如:精神不好、食欲不振、體溫不穩(超過38℃或低於36.5℃),請務必儘速就醫為宜!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生理構造比較特殊,最好是找新生兒科醫師,更能確實掌握寶寶的狀況!

 

延伸閱讀

掌握技巧!照顧新生兒輕鬆上手之育兒生活初體驗-產後病房開始學

掌握技巧!照顧新生兒輕鬆上手之育兒進階班-月子期間慢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