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早產兒難照顧,這本電子書教你正確照護養育
明明懷孕31周,已好好養胎,但胎兒體重卻不到900公克,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許瓊心醫師表示,高齡產婦容易產下早產兒,寶寶體重明顯不足,許多器官發育尚未成熟,體弱多病,經常就醫,讓早產兒家長心力交瘁。
為此,國民健康署今年委託早產兒基金會,集結新生兒科醫師、專家,撰寫「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內容涵蓋一般生活照護、健康照護及特殊問題照護等,家長只要「照書養」,就不會出錯。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晚婚晚孕已經成為社會現象,早產兒逐漸增加。如何幫助早產兒及其家庭度過這段艱難的成長歷程,成為政府及醫界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這也是撰寫「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的最大目的。
許瓊心醫師指出,許多早產兒家長拿其他的足月兒成長狀況,來對比自己孩子發育狀況,兩者相差甚多,就開始焦慮。事實上,早產兒成長發育的重要根據為「矯正年齡」,也就是從寶寶原本的預產期開始算的年齡,家長只要參考書中的寶寶成長曲線圖,不要急著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200多名新生兒屬於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許瓊心醫師表示,研究證實,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生下早產兒的風險是一般孕婦的2倍,年紀越大,生下早產兒風險就越大。(推薦文章:早產兒可能有的4種後遺症)
許瓊心醫師指出,胎兒體重與孕婦血壓有著密切關連性,提醒孕婦應該天天測量血壓,如果血壓偏高,就應主動告知醫師,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治療,或是透過飲食運動,來控制血壓。
此外,孕婦應該瞭解早產跡象,例如,出現不正常子宮收縮或分泌物,以及胎動異常,就應立即就醫,即使在深夜、凌晨,也應緊急至醫學中心急診,以降低胎死腹中的遺憾。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彭純芝醫師強調,許多早產兒都有呼吸道發育不全、胃食道逆流等問題,須長期回診追蹤觀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守護小腳丫健康成長的不二法門。 (推薦文章: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應定期回診.早期療育避免發展遲緩)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全球各大地標皆點亮紫色燈光為早產兒加油打氣。國民健康署與早產兒基金會發起「五都串聯守護早產兒」活動,11月17日(六)晚上5時30分起,將於台北信義商圈、新竹迎曦東門城、台中柳川水岸、台南赤崁樓,以及高雄大立與大立精品百貨將同時亮起紫色的美麗燈海,為早產兒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