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健康吃火鍋,開動時先看食材履歷
天氣變冷,揪團吃鍋成為許多人的最愛,不過,在吃肉、涮鍋之前,很少人會仔細看湯底、食材的「身份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在點湯底以及肉片等相關食材時,一定要瞭解成分,肉品是否為重組肉,才能吃得健康。
為了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食藥署實施「直接供飲食場所火鍋類食品之湯底標示規定」,業者必須清楚標示湯底製作方式,以及主要食材或風味調味料內容。
主要食材為熬製時占比最多的食材,例如番茄湯底,就是使用番茄熬煮。若強調某些特殊口味,就需標示所用的材料,例如「藥膳鍋以當歸、雞骨熬煮」,業者不可再以湯底是商業機密為由,含混帶過。
此外,湯底型態必須標明屬於「食材熬製」、「風味調味料調製」或「食材+風味調味料調製」等詳細資料,業者不可浮誇,欺騙消費者,例如對外宣稱,湯底是高等食材花時間熬煮,但實際上卻是由湯粉沖泡而成。
食藥署提醒「吃火鍋前,務必先看履歷」,民眾在消費時,應該多留意店家是否在櫃台或明顯區域,以立牌、桌牌、海報張貼、吊牌懸掛等方式標示湯底資訊。 (推薦文章:吃火鍋時3大應避開的蔬菜,南瓜、金針菇及杏鮑菇!)
至於火鍋中的肉品是否新鮮,也相當重要,不論是火鍋店或是超市,都應注意肉品保存狀態,例如冰櫃溫度是否夠冷 ,如果溫度太高,就很容易孳生細菌。
依規定,火鍋店必須標示肉品資料,一般來說,規格整齊的圓形肉片都屬於經過黏合或壓型等加工製成的重組肉,依規定須在外包裝或菜單上,註明「重組」、「組合」等字眼,並提醒「僅供熟食」。
值得一提的是,煮火鍋時,避免生熟食的交叉汙染,夾生肉及熟食的筷子必須分開。如果吃了根莖類、冬粉等食材,就應該少吃白飯,配料如有豆腐、豆皮等,就少點一些肉類,以免攝取過多熱量。(推薦文章:低溫下探10度?!孕期健康吃火鍋的六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