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抓痕 快剎車 揮別異位性皮膚炎的開始
媽咪們擔心的數據並沒有下降,「台灣10歲以下幼兒,每10個中就有1個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而全台灣有超過200萬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八成患者是在5歲前發病,兩成是5到10歲間發病」。
要照顧異膚寶寶的媽媽最感無助的發作週期,莫過於看著寶寶以小手不停搔抓全身上下的皮膚,裂痕反覆流血流膿,抓到自睡夢中驚醒,並且伴隨哭喊,身為媽媽卻完全無計可施,只能一邊哄著寶寶,一邊盼望寶寶抓累了才能睡!
因為反覆 癢感加劇
芯悅皮膚科診所執行長周彥吉指出,寶寶會如此頻繁地反覆搔抓皮膚,是因為皮膚角質層的完整性已被破壞,讓外面的過敏原趁虛而入,造成皮膚發炎,由於皮膚發炎會讓人覺得癢,愈癢就愈想要抓,產生惡性循環,使得寶寶陷入不斷發炎而反覆搔抓的循環。
他表示,「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有幾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皮膚癢而抓,愈抓愈癢的症狀反覆出現」。周彥吉醫師解釋,發炎的皮膚癢,是過敏原刺激免疫細胞,細胞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經神經末稍(結合)傳到大腦產生癢感。持續抓造成皮膚有傷口,也讓癢感加劇,同時增加皮膚感染細菌的風險,脆弱的皮膚對細菌更沒有抵抗力,將讓感染狀況更加嚴重!
癢異於痛 退癢時切記停止搔抓
周彥吉醫師進一步表示,「癢與痛不一樣,對於疼痛,有1至10分的疼痛指數讓當事人的主觀描述被量化,但癢並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癢的程度全憑個人主觀意識而定,無法以肉眼觀察」,不過,可以從癢的時間、抓癢次數、抓癢結果判定皮膚發炎的嚴重度。
他強調,想要終結讓皮膚停止反覆發炎的噩夢,就要先從停止搔抓開始,當皮膚發炎狀況控制良好,才不致因癢而抓,讓就快要修復癒合的皮膚再次面臨被抓破皮的危機。
別以為搔抓只有造成皮膚的不適,對成長中的孩子影響更大,周彥吉醫師說,即使在睡夢中,孩子可能因為皮膚癢而驚醒,中斷睡眠又難以再入睡,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就不好,對就學的孩子而言,往往無法專心學習而影響成績,甚至也影響了發育,使得不少異膚小孩的體型偏瘦小,還有抓痕斑斑的外觀,讓人不經意間產生了成見。當然,孩子睡不好,父母又怎能安穩入睡呢?
把握細節 道別異膚
至於該怎麼讓皮膚發炎狀況控制良好?周彥吉醫師指出,可分急性期與平常期來看:
- 急性期:急性期需要藥物的協助,讓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減緩皮膚發癢的症狀。然而,不少父母又很擔心經常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有副作用,他提醒,「在配合醫囑的狀況下,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是安全的,比起吃的類固醇,用擦的經皮膚吸收有限,不太會引起副作用,請父母千萬不要自行停藥,而影響了皮膚的修復狀況。與其癢而一直抓,不如讓藥物減緩發癢的症狀,使皮膚得到適當的修復」。
- 平常期:使修復的皮膚處於穩定的狀態,減少發炎的機會,得靠平常做好保養功夫,他建議,「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的保養品,增加皮膚修復的能力,讓皮膚的屏障能力變好」。
周彥吉醫師解釋,「神經醯胺是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以其同時具有親水與親油的特性,讓皮膚具有保水保油的能力,進而提升皮膚的屏障力」。當皮膚的屏障能力變好,即可減少發炎的機會。除了神經醯胺外,自靈芝細胞壁萃取的醣丁體,也是修復皮膚的主要成分,可調控及平衡免疫系統,若保養品中同時含有這兩種成分,可望有更好的加分效果!他補充,即使急性發作期,使用藥物的同時,也可併用含有神經醯胺與醣丁體的保養品做為輔助,有利於改善反覆發癢的現象。
他提醒,秋冬天氣乾燥,皮膚保濕能力不足,洗澡的水溫不要過高,避免帶走了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澡後,趁身體仍有殘留水分時,塗抹乳液或保濕霜等保養品,加強皮膚的保濕能力。由於每個人的鎖水能力不盡相同,建議覺得皮膚有乾癢現象,即可適時塗抹保養品,以防患於未然。
周彥吉醫師補充,不少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還合併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其中有20%對某類食物過敏,而加重皮膚惡化的程度,這部分還有賴父母對孩子的觀察,如果在吃了某類食物而有明顯的皮膚症狀時,請暫時停用,待一陣子再減量食用,觀察反應。畢竟食物各有營養價值,並不宜因噎廢食,或許減少食用分量或拉長食用頻率,即能避免出現皮膚症狀。
想了解一般癢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
服務專線:0800-00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