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體重是罹患糖尿病的關鍵,過輕過重都不好
「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已經被推翻,除了容易發胖之外,研究還發現,出生時體重超過4,000克的寶寶,長大之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為體重正常值寶寶的2.67倍。不過,體重低於2,500克,兒少時期罹病風險也會高出2.3倍。
一項最新糖尿病長期、大規模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體重決定成人後糖尿病風險」,體重過輕或過重,都有提高糖尿病風險,研究執行者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莊立民,因長期致力於胰島素阻抗研究,榮獲亞洲糖尿病研究學會(AASD)學術研究卓越大獎。
研究團隊以全國300萬名6~18歲學童的糖尿病篩檢資料為基礎,篩檢出1992~1999年間2次尿液檢查報告異常的學童,進一步抽血檢驗是否有糖尿病,確診後再回溯罹病學童的出生資料,包括體重。
研究證實,嬰幼兒體重可有效預測兒少時期糖尿病風險,但呈現U型趨勢,出生體重過輕的寶寶,長大後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較高。出生體重較重,因伴隨肥胖等因素,長大後糖尿病風險則更高。 (推薦文章:孩子肥胖率偏高,專家點出2大原因)
研究團隊發現,寶寶出生時體重如低於2,500克,在6~18歲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為出生體重正常孩子的2.3倍。如果出生體重高於4,000克,則罹病風險高達2.67倍。
進一步分析極度糖尿病肥胖族群,結果發現,糖尿病肥胖者要是可以越早解決肥胖,控制體重,則糖尿病緩解機會越高。莊立民教授指出,只要有效解決肥胖問題,就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研究就發現,6~18歲學童罹患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要比第1型糖尿病多出6倍,BMI指數最高的族群,糖尿病盛行率也是最高。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糖尿病統計發現,近10年來,國內學童的糖尿病盛行率攀升1.5倍,莊立民教授說,這代表著台灣的糖尿病危機從學齡時期就已經開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過輕或過重,家長就要盡量培養正確飲食習慣,避免肥胖。
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應該定期監測血糖、血壓,維持血糖正常,將血糖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減少妊娠糖尿病風險,確保媽媽與胎兒健康。 (推薦文章:懷孕時最怕妊娠糖尿病,危及健康也可能傷到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