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斯談教養】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不少家長帶著小學的孩子來問我:「孩子都不愛看書、不愛學習怎麼辦?」他們並非資質不佳,而是連書都不想碰或無法看太久,造成課業表現不盡理想。這種情況大部分跟家長在孩子學齡前如何教導他們、如何帶領他們學習、接觸閱讀很有關係。
何時開始培養閱讀能力
6歲前的孩子,是培養各種能力的大好時光,如同黃金一般的時間,閱讀能力也不例外。3歲到5歲半的孩子對於閱讀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此時,他們的想像力豐富、喜歡聽故事、可能會喜歡重複閱讀同一本書、喜歡書裡的圖片並且對書的內容有很多問題和求知欲,一定要趁這段期間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與習慣,讓他們愛上閱讀。
話雖如此,其實0歲的寶寶就可開始接觸閱讀了,不用等到3歲才開始,爸媽從簡單念一點短的故事給寶寶聽,讓寶寶翻翻書或咬書都行,3歲之前,要讓他們習慣聽爸媽短篇故事,營造閱讀的氣氛與儀式感。
如何引導孩子喜歡閱讀
- 3歲前的孩子,不建議接觸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因會影響發展及日後閱讀習慣的養成,使用這些產品會讓孩子對於紙本的書漸漸減少興趣。
3到6歲的孩子則建議一天使用不超過1小時電子產品,6歲前都不建議使用電子閱讀模式,這些影像動畫與聲光的刺激雖然很繽紛,又能快速安撫孩子,但對閱讀能力培養的貢獻卻少之又少。 - 閱讀時間不是重點。孩子不想聽或看時可先結束,以這個時間長度為基準點,之後慢慢增加就好。若念故事給孩子聽的爸媽發現孩子不太想聽,則可能要同時思考是否是自己念故事書的方式需要調整或進行的時間點選得不對。
- 不以條件交換閱讀,自然讓他們產生興趣,不強迫。
- 不打斷孩子的閱讀,不在他們看書的時間,問問題、找他們聊天、出門、端點心或水果等做一些非緊急的事。
- 親子共讀:帶著孩子讀同一本書;一起閱讀不同的書也可以,而非孩子看書、大人看手機、平板。
- 孩子想反覆讀同一個故事或同一本書都沒有關係,要先了解孩子讀書的「質」(了解多少?是否比過去更仔細閱讀?思考了多少?),之後再求「量」的提升,並非把目標放在孩子要看很多書。
- 固定閱讀時間。吃飯時不看書、電視、影片,專心做當下該做的事,若真的要同時進行,也不耽誤主要事件。睡前故事也儘量在固定時間開始與結束。
- 不能只要求孩子看大人選的書。可帶著孩子挑選書籍,不一定要一直讀「經典」類書籍、名人寫的或虛擬故事,應多樣化的閱讀;不拘泥在年齡分級的書,要根據認知程度選擇。但若孩子只想讀比年紀小的書時,就要注意是否認知能力沒有跟上年齡的發展。
- 不急著讓孩子在閱讀中學認字,自然而然就好,培養興趣最重要,別讓孩子有緊張感。
- 與孩子討論書籍時,不是一定要找出某種道理或啟發,記得:過程總是要有趣。不要求孩子背誦或覆述所讀過的東西,好好理解才是重點,讓孩子有更多的獨立思考能力。
- 嘗試以抑揚頓挫地朗讀方式念給孩子聽。和孩子討論書中的情節或問開放式的問題(不是yes or no),輕鬆地談論,而非如考試問答。也鼓勵他們針對書來提出問題。
- 記錄孩子的閱讀歷程以增加成就感。比如在紙上畫一顆樹木的樹幹與枝子,讀完一本書就在樹枝上貼一片葉子,讓孩子看到自己閱讀的量,逐漸枝葉繁盛的過程。
養成閱讀能力.一輩子都受用
作文寫不好的人,是否曾被國文老師提醒:「書看太少,才會寫不出東西,又無法引經據典。」長大後出了社會發現:世界變得實在太快,每分每秒都在進步的地球,彷彿沒有跟上其公轉自轉的速度就會被甩出去淘汰,所以我們想辦法學習、吸收知識,不論透過看書、上網看資料都需要閱讀的能力,去聽演講也要能快速整理出脈絡並記憶、整理筆記等,表現如何都是取決於過去如何養成閱讀能力(看、理解與記憶),可見閱讀對你我與孩子都是重要的基本能力,既然如此,不如早點陪著孩子一起養成習慣,送他們一份這輩子都受用的禮物吧。
黃彥鈞職能治療師
經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小兒職能治療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畢
Facebook粉絲團/黃彥鈞 黃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