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餵奶,不要塞奶!讓哺乳不再是產後夢魘!
臺安醫院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王麗玲表示,「塞奶」是指該移除的奶水未被適時移出,而讓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漸漸地,滯留的乳汁就會變得黏稠而不好移出。當母奶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時,就會塞住出口,使得後面的乳汁無法順利分泌及移出。不論是親餵或瓶餵,都有機會發生塞奶。
塞奶常見5原因
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的確有些人的體質很容易塞奶,她碰過育有三胎的媽媽,只要一吃火鍋就一定塞,因為火鍋高湯的油脂高,而高油脂的食物造成塞奶機率相對提高,有的媽媽則是突然吃含有大量油脂食物,又未適時疏通乳腺管的奶水,即沒有餵寶寶喝奶,隔天就塞奶了。
除了體質因素外,她提出常見塞奶原因如下:
1.寶寶吃錯位置未能有效移除奶水
若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就只能吸出乳房內少部分的奶水,讓其他的奶水淤積在乳腺管內。王麗玲泌乳顧問說,「從媽媽的乳頭受傷破皮或吸奶時乳頭疼痛可以看出寶寶含乳方式不正確,有時是寶寶哭累了,不想吃或吃太急,而沒能好好含住乳房;也有可能是新手媽媽怕寶寶被悶到,而刻意與寶寶保持距離所致」。
提醒:正確的含乳方式是寶寶的嘴張得很大且下嘴唇外翻,而下巴有接觸到媽媽的乳房。外觀看到上方的乳暈範圍比下方來得多。
2.奶餵得不夠多
餵奶的時間及次數不夠,舉凡夜間不哺餵、媽媽很忙碌、寶寶一覺到天亮、外出旅遊都會改變餵食規律,沒能讓奶水移出。尤其是在還未供需平衡時,寶寶不吃奶,媽媽又未將奶水移出,很容易就塞奶。
提醒:多餵奶,好讓乳汁適時排出乳房。
3.穿著衣物太緊或躺著壓到乳房
若媽媽穿著太緊的衣物或胸罩,或躺著壓到乳房,這都會阻塞一部分輸乳管,而影響乳汁的流出。她補充,「媽媽在餵奶時,若以指頭壓住部分的乳房,也會阻塞奶流」。
提醒:避免穿著過於緊身的衣物,且可改變餵奶姿勢,只要寶寶喝得到,自己也覺得舒服,任何姿勢都能嘗試,好讓乳房中不同區塊的奶水可以排出。
4.乳房大
由於乳房大且又垂著的關係,會讓乳房下方的引流較差,未能移出的奶水將成為塞奶的元凶。餵奶時,試著提高乳房的位置,以幫助乳房下方部位的奶水可被吸出來。
提醒:哺餵時,可將小毛巾捲成一小捲軸墊在乳房下,以抬高乳房的位置。
5.乳管阻塞或乳腺炎導致塞奶
當乳房一部分奶水沒有移出,輸乳管被黏稠的乳汁塞住時,會發生輸乳管阻塞;一旦輸乳管阻塞,可能造成「非感染性乳腺炎(阻塞型乳腺炎)」;若是因為乳頭皸裂而使細菌進入乳房組織,則造成「感染型乳腺炎」。不論是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都會阻礙奶水無法順利流出,塞奶與乳腺炎互為因果,可能是因塞奶而導致乳腺炎,也可能是乳腺炎造成塞奶。
提醒:讓阻塞部分的乳汁流出,使管道得以疏通,才是解決之道。
塞奶可先自救
雖然塞奶可能引起大問題,王麗玲泌乳顧問建議,可先以下方法進行自救:
- 讓「最佳吸乳達人」上場:寶寶就是「最佳吸乳達人」,寶寶的吸吮力道與吸乳器不同,卻是最適合媽媽的乳房,透過寶寶不限時間及次數的有效吸吮,可望改善塞奶的情況。當然,平時最好還是依寶寶的需求哺乳,寶寶餓了就吸、媽媽脹奶就餵。
- 先擠出一些奶水,讓寶寶好含住乳暈:由於脹奶時,新生兒較無法含住乳暈,餵奶前,可先按摩乳暈周圍內部較粗大乳腺管,擠出一些奶水,使乳暈周圍變得較柔軟,寶寶就能輕鬆含住乳暈,吸到奶水了。
- 若無法直接餵奶(或嬰兒吸吮不佳),就應該將奶水擠出:面臨塞奶時,難免感到緊張,這會使得乳管會收縮而不易擠奶,請媽媽先休息或做點什麼事,讓心情放輕鬆,然後再擠奶。她提醒,「原則上,每隔3小時擠1次奶,每次擠奶約半小時」。
- 餵完奶或擠完奶後,若仍感到脹奶不適,可冷敷或用冷藏的高麗菜葉敷乳房:她解釋,因高麗菜葉含有植物酵素,有促進「消腫化瘀」的效果。
或許有不少媽媽認為,藉由按摩乳房可改善塞奶狀況,而且愈大力愈有效果,但事實並非如此!王麗玲泌乳顧問指出,「依照乳房構造來說,大乳管都在乳暈下,但媽媽慣於按摩的地方卻是細微乳管聚集處,稍微用力可能就讓乳房組織受到傷害。若要按摩的話,應該是輕柔的搓揉乳暈周圍或按摩乳房,請溫柔對待乳房,不要用力搓揉,以免造成乳房組織受傷水腫,使得脹奶更嚴重」。
餵(擠)奶前.這樣做可刺激催產素反射(排乳反射)
王麗玲泌乳顧問建議,媽媽在餵奶或擠奶前,可自己先做一些事或請家人幫忙,以幫助刺激催產素反射:
.聽聽喜歡的音樂
.喝些溫熱飲品(不含咖啡因或酒精)
.熱敷乳房或是溫水淋浴。(提醒:溫熱敷後一定要哺乳或擠乳)
.輕輕按摩乳房或刺激乳頭。
.請家人幫忙按摩頸、肩與背部以放鬆心情。
.選擇舒適、能支撐手臂並提供背部足夠支持的椅子,或舒適地躺下來餵奶。
需要就醫的狀況
塞奶往往令人感到疼痛不已,如果自救可解決問題,再好不過,但王麗玲泌乳顧問提醒,若出現以下狀況,請儘快就醫:
.奶水被排出後24小時內,狀況仍未明顯改善。
.乳頭破皮皸裂、乳房局部疼痛、皮膚發紅。
.有疲憊感,並出現體溫超過38℃的症狀。
王麗玲泌乳顧問表示,若不及時處理塞奶狀況,淤積的乳汁將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進展為乳腺炎,嚴重時,可能形成乳房膿瘍,必要時,需要外科手術處理膿瘍部分。
她強調,治療乳腺炎時,乳汁還是能給寶寶喝,即使是服用抗生素,也依然可繼續哺餵,親餵或擠出都可,「若不讓分泌的乳汁成為活水,情況會更嚴重」。或許有的媽媽認為,乾脆在這時候退奶,「這不是退奶好時機,反而讓乳房更痛更不舒服」。
預防塞奶的方法
只要是以母乳哺育的媽媽,人人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間點碰上塞奶的問題,撇開有些人的體質就是容易塞奶外,還是可依發生原因找出預防方法,王麗玲泌乳顧問說明如下:
.產後儘快哺餵:有時是太晚開始哺餵母乳而造成脹奶,因此,在情況允許的狀況下,產後應及早(最好於出生後的1小時內)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可刺激泌乳激素及催產素,開始製造乳汁。讓寶寶早點學會吸吮乳房,當奶水來時,可直接正確含乳,開始吸吮乳汁。否則等到脹奶才讓寶寶吸奶,會面臨到腫脹的乳房不利寶寶吸吮,寶寶肚子餓卻吸不到奶而哭鬧,媽媽則因脹奶而有不適感,加上不知如何安撫寶寶,將會讓媽媽的心情盪到谷底,如果又少了來自家人的強力支持,很難不影響後續餵母奶的意願。
.頻繁地哺餵:只要寶寶需要,就餵寶寶喝奶,或者每24小時內至少餵食8至12次,並確定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可有效減少脹奶的程度。她提醒,每次哺餵時,最好要讓寶寶先吃一側乳房,當這側的乳房感覺沒有那麼沉重和發脹時,再換到另外一側,不需要用固定時間決定換側哺餵與否。
.有脹奶就要移出奶水:讓寶寶吸或擠出來都好。若哺餵母乳的職場媽媽剛好不方便親餵,也沒有辦法擠乳半小時,怎麼辦?「無論如何先抽些時間擠出一些奶水,讓乳房稍微軟化,即可預防塞奶」。
.不時讓寶寶變換姿勢吸奶:可幫助奶水更平均地由乳房不同區塊移出,不需要每一餐都用同一種姿勢餵奶。
.留意容易造成乳管阻塞的食物:油脂過高的食物容易造成乳腺管阻塞,王麗玲泌乳顧問請哺乳媽媽留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會讓自己有塞奶的情況,之後,以減少量的攝取取代一次大量食用的方式進食,既可滿足口腹之欲,也能避免發生塞奶。
寶寶是最佳的吸乳器,然而,當媽媽無法親餵時,往往需要借助合適的吸乳器,讓乳汁得以排出。Philips Avent 飛利浦新安怡親餵重現雙邊電動吸乳器,透過模擬寶寶的含乳方式、吸吮節奏,所設計出能主動按摩乳頭和乳暈的新一代按摩軟墊,配合促乳和吸乳模式,提供溫和的吸力讓乳汁有效移出乳房,宛如寶寶在懷親餵一樣。
親餵寶寶要調整讓自身覺得舒服的哺餵姿勢,使用吸乳器也一樣!有獨特傾角設計的吸乳器,讓母乳媽媽在輕鬆舒服的坐姿下,乳汁依然可順暢地從胸部流入集乳容器,不須將就吸乳器而使自己處在不舒服的姿勢集乳。
集乳時,使用溫和、舒適、有效率的吸乳器,就像多了一位神隊友在旁相助,讓哺乳媽媽的哺乳之路走得輕鬆愉快!
全球媽媽推薦品牌,更多Avent的選擇→https://reurl.cc/lVNL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