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兒醫:嬰幼兒頭上戴「搖籃帽」?都是脂漏性皮膚炎搞怪
脂漏性皮膚炎常見在嬰兒以及成人兩個階段,事實上,幼兒時期的脂漏性皮膚炎多為良性,多數可以自癒,家長無需過度焦慮。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好發年齡:1歲內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推測跟母體雄激素經胎盤轉移刺激了嬰兒皮脂腺的生長及過度分泌旺盛,也有認為跟一種黴菌感染(Malassezia)造成發炎反應有關,但尚無足夠證據支持上述理論。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在年齡為出生2至3週後至1歲間的嬰兒,症狀通常在3個月時達到高峰,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漸改善,大多數最終在數週至數月內自動消退。
若症狀持續超過1年,則需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臨床症狀即可判斷
脂漏性皮膚炎的診斷通常是「臨床判斷」即可,不需要做其他檢查,臨床症狀為身上出現紅色或鮭魚色的斑塊,並伴隨油膩的黃色鱗屑,分布在富含皮脂腺的區域。
常開始於面部及頭部,包括前額、耳後區、眉毛、眼瞼,臉頰通常也都會受到影響;偶爾會出現在脖子及肚臍、尿布區域或在脛骨區域。
由於最常見於頭皮上有黃色油膩鱗屑,所以又俗稱「搖籃帽」。雖然名為「皮膚炎」,但嬰兒脂漏性皮膚炎通常不太會搔癢或是很輕微,嬰兒情況一般良好,餵食和睡眠也都不會受到影響。
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異
家長有時會擔心這樣的狀況是否就是異位性皮膚炎?事實上,當寶寶年紀還小時,即使是醫師有時也很難立刻分辨出究竟是何者。
但可由下列幾項稍做些微區分,比如: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是寶寶較大時才會發病,且通常搔癢感會很嚴重,也可能會有過敏,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家族史。
此外,「時間因素」也是兩者區分的重點,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隨著年齡長大會自行康復,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反而會逐漸嚴重,且維持相當多年。
至於寶寶時期若有脂漏性皮膚炎,長大後是否也會罹患成人脂漏性皮膚炎呢?醫學至今還不清楚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尚未有明確的答案。
治療未必用藥.簡單皮膚護理更重要
在嬰兒中脂漏性皮膚炎具有自限性病程,因此建議初始的治療應該是觀察及保守治療方針,如果寶寶的症狀不嚴重,大多不必用藥治療,所以對於父母的教育及簡單的皮膚護理措施反而比用藥物治療重要。
保濕方面可以將潤膚劑(如:凡士林、植物油、礦物油或嬰兒油)塗抹在頭皮上,軟化這些結痂,然後用軟毛刷輕輕去除鱗屑。除非是症狀廣泛或持續的病例,才建議短期使用低效力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或是2% ketoconazole的洗髮水來治療。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新生兒有脂漏性皮膚炎怎麼辦?婦科教授:不必用力搓洗,洗澡前先塗凡士林再輕輕抓洗
.寶寶皮膚保養原則
.寶寶常見的9大皮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