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氣質大不同!解析幼兒氣質5大疑問
家長即使理解孩子具有哪些氣質表現,在生活中仍會有不少教養困境。馬偕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師李佩珠說道,若親子的氣質相互吻合,家長能減輕一些教養上的困擾,但即使父母特質和孩子不太吻合(如:當敏感的父母遇到反應強度高的孩子),仍能透過學習了解孩子的特性,找出自身和孩子互動的平衡點。
Q1:氣質是否會改變?
提出「九大氣質向度」概念的專家學者A.Thomas和S.Chess認為,氣質表現為天生的,並不會隨著時間改變。但李佩珠心理師說道,當人接受教育、經過社會化的過程後,會懂得依據不同場合,調整自己的態度、行為,學習調節情緒,因此隨著年紀增長,天生氣質可能就不會那麼明顯。
例如,有的孩子原本較敏感、反應強度大,到陌生環境容易感到害怕、會大聲尖叫,但上學後在頻繁接觸陌生人後逐漸減低敏感性,也因發展進程而較能掌握情境的脈絡,能預期可能發生的事情,因而減少情緒反彈的強度和頻率。
Q2:孩子明明較不敏感,反應卻很強烈?
孩子的氣質向度具有多種向度,且會相互交錯、影響,因此自然會衍生出孩子多樣的行為表現。李佩珠心理師說道,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接受較大刺激才會產生反應,但是一旦被刺激,的確可能反應較激烈。她舉例,有的孩子敏感度沒有那麼強(反應閾高),但反應強度強,因此雖面對陌生人沒有明顯反應,但陌生人一抱,就會放聲大哭、大叫。反之,有些孩子可能反應閾低,但反應強度不強。例如到了陌生環境,孩子感到害怕,但表現恐懼的方式為僵住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Q3:寶寶到尿布濕了都沒反應,怎麼辦?
李佩珠心理師說道,對於反應強度小的寶寶,家長需提升敏銳度,更加仔細觀察孩子的生活作息,定時確認寶寶的生理需求。她建議,家長應從小教導孩子表達,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也能引導孩子使用肢體反應出自身需求。家長可透過鼓勵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如幫孩子換尿布時投以微笑,這麼一來,能使寶寶產生愉悅的感覺,提升表達的意願。
Q4:怎麼引導較怕生的孩子?
有些孩子比較內向、退縮,不敢直視他人、害怕與人互動。面對這樣的情形,家長該怎麼做?李佩珠心理師建議,如果要引導一個怕生的孩子,需給多一點預備的時間,譬如提前告知孩子將拜訪陌生的親戚家,或者孩子上幼兒園前,先帶他到學校參觀,告知可能發生的事情,使孩子有多一些心理準備。
如果孩子面對陌生環境、人事物會感到恐懼,應一步步讓他適應。假使逼迫孩子一定要與人互動、應對,反而會引起他的緊張,且可能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因為自身的天生氣質而懷疑、貶低自己。(推薦文章:孩子怕生,如何避免一遇到陌生人就哭?)
Q5:孩子精力旺盛,喜歡在餐廳亂跑怎麼辦?
家長攜帶孩子到公眾場合,常怕孩子不受控、跑來跑去或大吼大叫,造成他人的困擾,如果孩子恰好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對家長而言更是一大難關。面對活動量較大的孩子,父母可預先為孩子安排時間到戶外活動、伸展肢體,等孩子耗費完精力再帶到公眾場合。「告知學齡前的孩子『不要做什麼』,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李佩珠心理師說道,許多時候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叫、玩耍,是因為想消磨時間,因此,也可以預先為孩子準備熟悉、喜歡的物品使他轉移注意力。(推薦文章:搞定固執小孩好方法)
天生氣質不具好壞之分
孩子同樣的氣質特性,在不同生活階段、情境,可能反映出不一樣的行為。例如,活動量大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可能不容易睡著,安定不下來,讓家長相當頭痛。但當孩子開始上學,將精力運用在學習、或者團體活動中,因為不容易感到疲累,需要的休息時間比他人少,活動量大則成為優勢。如果家長理解孩子的習性,根據他的行為表現調整教養方式、適切引導,能讓天生氣質在合適的情境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