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焦點議題】理解寶寶,建立親密親子關係

【焦點議題】理解寶寶,建立親密親子關係

媽媽與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是孩子長大成人後與另一半親密關係的最早期原型,嬰幼兒時期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尤其是0~1歲前),將建構孩子未來良好人際關係的雛型。


許多媽媽疑惑,就算滿足了寶寶所有可發現的生理需求,寶寶仍是沒來由的哭泣。新生兒的哭泣有時是來自於對新環境的不安感受,像是剛出生的寶寶視力不佳,不明白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除了感覺自己不像在媽媽肚子裡時茶來張口、飯來伸手,週遭溫度也不若在子宮中溫暖,所以容易感到不安,只能靠嗅覺(媽媽的味道)與觸覺(被擁抱與吸吮乳房)才能感覺安心。

當寶寶哭泣時,需要家長的包容與理解,這會讓嬰兒覺得自己是被珍視與關愛,也是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寶寶會希望獲得「無論做了什麼,爸媽都會愛我」的體驗,因此,當寶寶對於爸媽說不行的行為執意去做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如果爸媽總是生氣的說:「你不乖,媽咪就不愛妳了。」或是「壞小孩,我不要你了。」這些話語都會讓寶寶感到不安。

想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必須從信任感開始建立,如果寶寶總是覺得做錯事會被遺棄、媽媽會不愛我,他會對關係感到不安全、無法對媽媽的愛完全放心並信任;建議爸爸媽媽不如在安全的範圍下,讓寶寶嘗試錯誤或放手讓孩子探險,讓他知道爸媽不會因為一時的錯誤而不愛他,如此不但能建立寶寶的安全感,也能讓他放心大膽的探索世界,但安全環境的建立是家長的責任,任何危及安全的居家設施都應該在寶寶探險前好好的被隔離。(推薦文章:愛情關係,與嬰幼兒「依附關係」有關!

接納寶寶說不,不代表每次都允許他的行為,當孩子開始說不,代表著他認知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說不」讓他覺得自己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家長可以改用提供選項的方式,讓寶寶為自己選擇,若真的不行時,告訴孩子不行的原因。

例如:當孩子拒絕包尿布時,媽媽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不想包尿布,因為包尿布不舒服,但是現在你還沒學會自己上廁所,媽媽會慢慢教你,等我們學會了就可以不用包尿布了。」以「理解」的話語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懂我」,就算行為上依舊抗拒,心理也會因此而覺得安心。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需要體認到「關係可以被修復」才能讓親密關係更堅實,嬰幼兒時期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或家長在寶寶面前情緒失控,事後若能好好的道歉與和解,讓孩子知道關係可以被修復、可以和好如初,而不是一次爭吵就拉開一點距離。

這樣的體認有助於孩子日後在兩性關係中遇到挫折時,能對關係保有信心並重新與另一半進行關係的修復;例如:不小心因為工作上的壓力對孩子發了脾氣,等到心情恢復後與孩子道歉,會讓他覺得跟媽媽之間的關係很安全,並且了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糟糕的情緒可以被復原。(推薦文章:梁又琳與孩子的甜蜜相處之道

此外,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單屬於媽媽和寶寶之間,父親的角色對孩子來說同等重要,只是爸爸不像媽媽懷胎10月和擁有哺乳的能力,因此,培養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必須從寶寶出生後,勤於參與照顧與陪伴才能漸漸養成。

如果爸爸因為工作,時間有限,比起時間的量不如強調陪伴的品質,建議爸爸每天下班後撥30~60分鐘陪伴寶寶(新生兒可以多擁抱,讓他熟悉爸爸的味道),或幫他洗澡感受爸爸的撫觸,過程中,媽媽的輔助也極其重要,建議媽媽可以與爸爸分享每天寶寶的進步或讓爸爸多參與照顧工作,強化親子3人之間的連結,累積孩子對父親的熟悉感與親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