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即時新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爸媽們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即時新聞】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爸媽們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均有「腸病毒」病例,不過,四到九月是流行期、六、七月則是高峰期,疾管署宣布上週全國已經進入流行期,五歲以下幼童因為保護力低,容易發生重症,家長務必提高警覺。


這些縣市須落實清潔工作

國內腸病毒疫情逐漸升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5月26日至6月1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1,007人次,較前一週增加9.3%,總人次超過流行閾值(1萬500人次),正式進入流行期。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宜蘭縣、桃園市、苗栗縣、雲林縣、嘉義市、屏東縣、花蓮縣及台東縣已超過縣市流行閾值,家長及嬰幼兒照顧者應落實手部衛生及做好居家環境清潔。

近期國內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近四週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持續增溫,且為東區主要流行病毒型別;今年腸病毒71型個案數高於前三年同期,所幸以輕症及散發病例為主。


嗜睡、劇烈嘔吐.恐是重症前兆

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禹銘指出,「腸病毒」是一大類病毒總稱,小兒麻痺病毒也是腸病毒的其中一種,腸病毒型別眾多、傳染途徑多元、分布廣泛且生存力強,目前仍無特效藥可以預防或治療併發重症。黃禹銘醫師說道,如果小朋友出現嗜睡、意識模糊、劇烈嘔吐、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又稱為肌抽躍),以及臉色發白、心跳變快、呼吸喘等症狀,家長就必須立即陪同就醫,因為這些都屬於腸病毒的重症前兆。臨床確認腸病毒的方式很簡單,黃禹銘醫師表示,患者在手、腳、屁股及嘴巴四處都可能出現很多小水泡,一顆一顆分開冒出來,因此,腸病毒又被稱為「手口足病」。最慘的是,口腔出現小水泡,小病友常嘴巴痛到吃不下東西,此時,只能鼓勵多補充水分,或吃些冰淇淋、布丁。如果真的吞不下去,則建議給予止痛藥、噴劑,希望順利進食。

由於腸病毒傳染力極高,患者在發病前就有傳染力,感染病毒之後,不斷排放病毒,而不少成年人染病後,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因此傳給家中幼兒,令人防不勝防。如何正確預防腸病毒?黃禹銘醫師提醒,飯前、便後都應正確以肥皂洗手,依序完成「濕、搓、沖、捧、擦」等步驟,徹底把手洗乾淨,並以漂白水消毒門把等居家環境重點,以陽光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這些都具有一定的預防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