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家長應注意的幾件事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家長應注意的幾件事

我的寶寶都不理我,是不是罹患自閉症?許多家長察覺孩子有異狀,但很難判定是否真的發展遲緩。藉由認識自閉症的典型症狀,再搭配專業人員的評估,能避免錯過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自閉症不再是罕見的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閉症者的人口數在2018年第一季達到約14000人,是身心障礙人口中快速成長的族群,即使如此,很多人對於自閉症仍然不了解,或抱持錯誤觀念。

自閉症是什麼?

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遲緩的疾病,在臨床醫學上,被稱作自閉症類群障礙或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依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過往有著相似自閉性特質、但臨床表現稍微不同的疾病,像是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高功能自閉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及非典型自閉症(Atypical Autism)等,都納入「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範疇,醫學上不再詳細區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吳貞瑩說道,自閉症幼兒具有以下兩大典型症狀:

1.不善社會互動

在嬰幼兒時期,寶寶基於生存的需求會依賴父母親,但是自閉兒不常理會他人,不會尋求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和父母的連結較弱,與人互動顯得沒興趣、沒反應,語言發展可能較慢。一般而言,人隨著認知的發展,能漸漸從他人的話語、表情讀取訊息,了解如何與他人應對,學習分享自己的感受,自然和別人產生連結。然而,自閉症患者較難在互動中察覺到他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的意思,從言語、表情、肢體動作,都不易找到社會情境的線索,導致自閉兒會因此做出錯誤的判斷,或不太恰當的舉動,例如:強迫他人依照自己的規則玩遊戲,但沒意識到對方感到氣憤,或者不知道他人為何生氣。(推薦文章:2大關鍵.影響bobo互動能力

2.侷限且固定的行為、興趣

自閉症的孩子喜惡分明,會極端執著於喜歡的事物,通常具高度狹隘、固定的興趣,偏好有規律、可以預期的事物,例如:喜歡線條、方塊、時間表、光影、對齊的物品等。一般幼兒到了2、3歲,會逐漸想要探索環境,嘗試新的事物,但是自閉症的孩子不喜歡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事物,孩子會較抗拒。

吳貞瑩醫師指出,寶寶仍在發展當中,有時會出現上述幾個類似的行為,因此孩子在2歲前,家長很難自行評估是否罹患自閉症。但孩子若符合兩大指標,父母察覺有異狀、感到擔憂,仍可以求助醫療單位,進行確切的評估。

自閉症的成因

自閉症的成因目前還在研究當中,目前尚無定論。但學界一致認為自閉症並非受後天環境、教化所影響,而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受多種生理因素影響。吳貞瑩醫師解釋,自閉症雖然可能和基因有關,但基因無法解釋所有自閉症的成因。因此,家中成員如父母、手足患有自閉症,的確會提高下一胎罹患自閉症的機率,但也有許多自閉兒出生在未有自閉症病史的家庭中。吳貞瑩醫師提到,醫師會讓父母對自閉症的成因有初步認識,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花費心力認識自閉症,及多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推薦文章:2管道.幫助可能發展遲緩的孩子

為什麼自閉症人數愈來愈多?

吳貞瑩醫師指出,自閉症的個案數量在台灣、甚至全球,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自閉症既然並非後天因素造成,為什麼自閉症的人數會有不斷上升的現象?吳貞瑩醫師說道,眾人過往尚未對於自閉症非常了解,因此過去多注意到較嚴重的個案。隨著自閉症的知識普及化,能力尚可、嚴重程度較輕微,甚至智商較高的自閉症個案診斷數增加,許多人願意主動接受檢查,也使自閉症的診斷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