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黃老斯聊教養】情境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比說教更有效

【黃老斯聊教養】情境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比說教更有效

周遭環境中潛在危險因子十分多元,除了陌生人,身旁親近的人也需要防範。同時,生活裡充斥著危險性的事物,爸媽必須事先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並可用繪本、角色扮演及簡單模擬體驗來教育孩子,效果會比說教更好。

(2021.01更新)每個小孩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如果可以的話,真想要守護他們一輩子,多麼希望他們的身體和心靈不要受到一絲創傷,能夠平安快樂又健康地生活。但實際上難以百分之百做到,而且保護過度會導致孩子的應變能力變差、不易適應環境、挫折忍受度下降等,甚至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提醒父母,預先帶領孩子了解周遭的人事物,並學習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才能免於或降低傷害,父母也不用總是提心吊膽。(推薦文章:我會保護自己・DADDY、MUMMY DON’T WORRY!

感統發展影響危險判斷力

要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與內心之前,首要之務應該是「覺察後分辨」。孩子在學齡前各方面正處於發展階段,尤其是感覺統合能力,身體會需要很多不同的刺激,因為發展中的狀態尚未成熟,什麼狀況都可能發生,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是「不知道危險、不知道害怕」,明明已經交代不可以做的事情、不要碰的東西、不要去的地方,有的孩子卻一定要親身經歷一次或很多次,才體會到大人說的「是真的」。

有些孩子即使受傷、受苦了,也沒有記取教訓,之後依舊不聽勸阻(如:爬高、跑太快、從高處跳下、碰尖銳危險物品或又熱又燙的東西等),這種情形多半是屬於身體的感覺分辨能力比較遲鈍,像是不懂或不覺得有那麼危險,受傷了也不要緊(比較不怕、不覺得痛);另一種是想要得到那些感覺的刺激(如:從高處躍下、不斷轉圈、喜愛衝刺),所以會不斷地尋求,兩者都會呈現「講不聽」的樣子,讓爸媽很傷腦筋。若家中寶貝屬於這些類型,建議找專業職能治療師評估,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加強感統能力,以防哪天因此而受到更大的傷害。

事先教導比事後提醒重要

感統發展落差沒有太大的孩子,爸媽就要從小教導他們練習覺察生活中可能造成身心威脅的事物,例如:高度、速度、溫度、物體的重量與質地,以及用水、用火、用電安全等。有些可透過簡單模擬及體驗,讓他們感受一下使用不當後的威脅性,如:碰到溫度較高的水叫做「燙」,燙到皮膚會裂開、破掉,刀子劃到會流血。

比起遇到狀況後才大聲制止,事先學習的效果會更好,可溫柔而堅定地教導他們了解後果,這樣孩子在當下不僅不會感覺被罵得一頭霧水,對於危險也較有實體感。

另外一個常見的是走失事件,舉凡走丟了、自己亂跑、被其他東西吸引而沒跟上、爸媽在約好的時間地點卻還沒出現等,各種狀況發生時應如何應對,都是自我保護要注意的課題。

 

身旁親近的人更需要防範

生活環境中潛在的危險因子中,「人」的部分絕對不可輕忽,很多爸媽在教導孩子面對「陌生人」方面已經做得不錯,像是不隨便對不認識的人說家裡的事情與基本資料、不拿不吃他們給的食物或東西、不跟著他們走、不輕易聽話照做等。

然而,「身旁親近的人」有時也需要防範,不只是教孩子區分對象,還要搭配「情境」來做教育,特別是身體自主方面要懂得尊重,不管是誰,千萬不讓他人隨意觸摸自己,甚至私密部位,當然更不能去碰觸別人,因為這樣是沒有禮貌且冒犯的行為。此外,要會分辨什麼是安全合理的接觸?什麼是危險的侵犯?遇到時該如何應對?避免孩子因搞不清楚狀況而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情。

透過繪本與遊戲教導孩子

安全教育不但需要耳提面命,還可以透過繪本的情節進行教育,讓孩子對事件的前因後果具備概念,才能發揮良好的預防作用,事情發生當下比較能夠適時正確反應。

也可以運用玩偶或角色扮演跟孩子玩扮家家酒,在遊戲中演練不同情境下如何反應與對話(在學校、公共場合、親戚朋友家等有人靠近時),例如:走路時注意四周並跟好大人、使用工具時要專心、開心玩遊樂器材時也要時時謹慎,如此一來,就能做好心理準備,至少不會因腦中一片空白而慌了手腳。

必須及早並反覆地告訴孩子:「身心健康的寶貴與重要,爸媽未必能時時陪伴,要讓自己堅強、對環境保持警戒心,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加上這個社會就是有人會做不好的事,我們不可以變成那樣,但別人的思想和決定無法預測,所以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事物,一定要學會保持警覺並保護自我,相信世界存在美好良善的同時,也不要鬆懈防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