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孩子與寵物的愉快時光.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寵物相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過去常常聽到,原本有養寵物的家庭,若有新生兒要出生,都會選擇將家中寵物送養,就怕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程逸旻獸醫師提到,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和寵物一同長大的孩子,就像是施打預防針般,從小接受較多的刺激源,其過敏與氣喘的發生機率,相較於沒有養寵物的孩子還要來得少,也能增加免疫力。另外,他也認為,養寵物是件陶冶身心的事,若寵物能與家中孩子相處得好,家中的氣氛將會更加融洽,孩子也能從相處的過程中,學習尊重他人。
而在心理面,與狗相癒-療癒犬心理工作室諮商心理師陳姵君提到,由於寵物與人屬於不同物種,孩子對於寵物更多的是好奇,而跟平常玩具最大的不同在於,寵物能給予孩子許多不同的反應,加上不能使用口語溝通,孩子必須運用更多非語言的訊息互動,讓其在身心發展上多了溝通媒介,家長能帶著孩子學習更多事。孩子也能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再是弱勢的角色,而是有了部分可以控制的空間,進而學會負責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孩子與寵物的相處之道
當孩子還小時,由於寵物溫溫、毛毛的觸感,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想要伸手碰觸,但又還不會控制力道,有時不免傷了寵物,當寵物的情緒一上來,也可能傷及孩子,因此正確教導如何與寵物相處就相當重要。
陳姵君心理師表示,在要教導孩子前,更重要的是,家中成人應該要先想清楚以下問題,像是:為什麼要養寵物?是否有能力訓練牠、照顧牠?要如何與牠互動?若爸媽未能做好這些準備,當孩子與寵物發生衝突時,爸媽可能無法正確處理,也無法提供孩子正確的處理原則,大多數的解決辦法就是處罰寵物,對於往後的相處也不會有任何幫助。
爸媽雖無法先完全設想孩子會遇到的問題,但重點就在於從中學習,程逸旻獸醫師提到,對於多數的貓狗來說,孩子不受控的行為容易超過其能忍受的範圍,特別是對寵物還不夠熟悉的孩子,建議可採用漸進式接觸,一開始的靠近是做給寵物看,接近後給予牠們獎勵,並觀察寵物對孩子的反應,若寵物用不動以表示不願意主動靠近時,建議耐心等到下次寵物願意接受再碰觸,避免孩子毫無預警且不受控制的舉動,造成寵物及自己受傷。
對於原本就養寵物的家庭而言,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同時,勢必壓縮到與貓狗的相處時間,這樣的轉變,除了會引起寵物的焦慮、問題行為之外,對於年老適應力較差的寵物來說,也會增加其心理負擔,因此應把握「儘量不改變原先與寵物相處模式」的原則,讓孩子自然從中學習寵物最適合的相處模式。
平靜且穩定接觸貓狗的好方法
可以從正確的撫摸開始,包含在合適的時間點(如:寵物願意讓妳摸)、對的位置、對的持續時間(寵物能接受的時間長度)以及舒服的力道等。
而要撫摸貓狗的前提是,要在牠們的視線範圍內靠近,以增加其安全感,並靠近到安全不會被貓狗咬的距離觀察牠們的反應。由於每隻貓狗能忍受的安全距離不同,若牠們感到壓力,就會表現出像是打哈欠、轉頭、走掉、舔嘴巴等訊號,一旦出現這些反應,就代表這是牠們能接受範圍的極限。若是可以的話,不要先主動碰觸,可先等到寵物願意主動靠近再開始撫摸。而有些寵物在情緒上來前不容易看出徵兆,因此在孩子與寵物的互動過程中,爸媽應全程陪伴並觀察。
讓孩子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讓孩子維持好的衛生習慣,是彼此和平相處的原則之一,程逸旻獸醫師提到「了解潛在傳染病的途徑,是爸媽需掌握的重要原則!」對於人畜共通的疾病,像是:皮膚病、尿道感染等,除了正確給予寵物預防藥物之外,也要讓孩子了解此疾病的危險性;與寵物玩樂之後,爸媽也要協助將玩具清洗乾淨,並養成孩子清理寵物落毛的問題。而當寵物有感染疾病(如:體表黴菌)時,須確實治療,同時也要留意其口腔衛生。
陳姵君心理師則提醒爸媽,要先了解孩子對於寵物的過敏程度,即使孩子年紀較大,仍會對某些皮屑過敏,年紀較小的孩子,抵抗力也尚未建立完整,因此建議適度隔開兩者的生活空間,以避免過敏情況發生。另外,她也強調「爸媽的身教很重要」,爸媽可帶著寵物示範,像是帶著寵物從外頭回來時,在幫寵物擦腳的同時,藉機向孩子機會教育「狗狗回到家都會擦腳,你也要跟著一起做嗎?」或是爸媽在摸完寵物後,帶著孩子一起洗手,透過爸媽先示範,孩子跟著做,進而讓孩子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
適合與寵物一起進行的活動
若想孩子與寵物玩在一起,陳姵君心理師提到,由於每種寵物的特質不同,根據不同的寵物類型,再決定要讓孩子與牠一起進行哪些活動。對於年齡大一些的老狗,就可多在家玩玩簡單的遊戲;年齡約1歲左右的小狗,需要較多的活動量,就可以利用假日時間,帶著孩子一同出外跑跑,她也表示,其實不用把活動想得過於困難,像是散步、在家玩益智遊戲等,只要是能跟寵物一起進行的事,孩子都能一起做。
程逸旻獸醫師也認為,孩子在家與爸媽一起進行貓狗的訓練,也能算是活動之一,但也提醒爸媽,盡興玩樂的同時,也要避免容易失控的環境,比如:其他動物過多的地方、太吵雜的地方等,都可能讓寵物失控,增加爸媽需要同時注意孩子與寵物的困難度。
一同分擔照顧上的小事
讓孩子一同分擔照顧寵物的大小事,能培養其責任心,陳姵君心理師表示,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照顧寵物較像是一項體驗,較多的參與是「看」和「聽」,他們只能協助些簡單的工作,像是爸媽將寵物飯量量好,孩子只要幫忙裝進盒子裡即可、若寵物要洗澡,孩子也能幫忙開水、擠泡泡、帶著寵物一起出外遛遛等。
若爸媽擁有更多專業知識,可透過照顧寵物的過程中,教導孩子在照護上須注意的事項,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也能將寵物當作是教材,透過爸媽的引導,改善本身存在的問題。比如說:孩子本身不喜歡洗澡,爸媽就能藉由孩子在幫寵物洗澡的同時,進而讓孩子了解洗澡的重要性,爸媽可隨機發揮,通常孩子透過寵物都會有動機去改變,就像是卡通人物對於孩子的影響力一般,若是家長又能正確的表現出對於寵物的態度,孩子在潛移默化下就能自動自發的習慣。
對於特殊兒.寵物其實有治癒作用
動物除了可以成為家中的一分子,對於一些特殊的孩子來說,還能達到療癒的功效。此項治療方法稱為「動物輔助治療」,讓經過專業訓練的療癒犬參與其中,針對不同情況的特殊兒,進行不同的活動,並且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
陳姵君心理師提到,根據研究指出,自閉兒較不擅長人際互動,但在與狗狗的互動過程中,就像是沒有中間那道藩籬般,能簡單地與狗互動,因此心理師會藉由簡單的遊戲,像是常使用的才藝互動,請自閉兒看著心理師的示範,向狗提出「握手」的命令,訓練其與狗狗達到有效的溝通,只要能獨立完成,孩子多能表現出成就感。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必須與心理師學習互動的方式,像是眼神接觸、開口詢問、有同儕進行時要輪流等待等,進而訓練其同理心、人際溝通、責任心等,對於往後的各項發展皆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