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會說簡單名詞、還比手畫腳……其實他缺少的是「好品質的陪伴」!
念了托兒所後,俊俊與其他孩子在互動上出了問題,因為同伴根本聽不懂他所說的「外星語」,隨著溝通失敗次數增加,俊俊的心情愈來愈差,容易哭泣、生氣,或者不想再溝通,甚至不想上學。國泰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組臨床心理師李思儀表示,適當的環境刺激,能夠讓幼兒大腦達到良好的發展狀態,其中從小就開始親子對話,就能促進並培育大腦發展,且力量驚人,超乎想像。
以俊俊為例,經過早期療育評估,以及一系列生理檢查,確定他身心健康,並無罹患可能影響語言發展的生理疾病,問題就在於環境刺激明顯不足,因為大人們工作忙碌,或是追劇,乖巧的他,從小總是一個人玩玩具,由於家長、照顧者與俊俊的互動很少,缺乏親子對話,無法引導孩子發出聲音與仿說,此外,俊俊很少跟其他小朋友對話,這也阻礙了對於外在環境的探索,進而影響認知發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師,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博士就曾說過「孩子不是生來聰明,而是透過照顧者與孩子的對話而變得聰明。
羅馬尼亞一項有關孤兒研究顯示,當照顧人手不足,孤兒們很多時候是待在嬰兒床內,很少有人會去抱抱他們、跟他們說話,更別說互動遊戲,這些長期缺乏環境刺激的孤兒們,長大後容易出現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社交障礙,以及情緒困擾。李思儀心理師提醒家長,務必給予幼兒「好品質的陪伴」,才能促進孩子的認知、動作與語言發展、訓練社交技巧、練習情緒表達與調節、建立親密關係,以及形成個人價值觀與自信等等。
所謂的「好品質的陪伴」,是指照顧者能夠儘量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即時回應孩子,以及引導孩子探索環境。建議專心陪伴孩子,留孩子完整的時間,可以是10分鐘、15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暫時放下手邊事物與心頭掛念,心無旁鶩地與孩子一起活動。再者,享受互動的過程,並參與孩子的活動,跟著孩子的帶領一同遊戲或活動,親子皆能因而感到快樂,體驗「我們是一起的,感覺最棒了」的感覺。
李思儀心理師建議家長,應該儘量感受孩子的喜悅,分享他的快樂,同時也包容孩子的壞脾氣。當孩子遇到挑戰、挫折或難過時,同理他的心情,讓孩子感受被關心,等情緒平靜下來,引導孩子思考,一起解決問題與調節情緒。 另外,多多認識孩子的世界,體驗他看待世界的角度,發現他建構世界的思維與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孩子。過程中,不要急著評價孩子的行為,因為孩子可能為此退縮,拒絕與大人分享他的世界。(推薦文章:【愛從了解開始】學習優質陪伴.給予孩子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