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順利出生了!哪些公費例行檢查要進行?
理學檢查.從觸診確認健康
寶寶會接受的例行健康檢查,包含身體理學檢查、神經學檢查、聽力篩檢、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篩檢及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在理學檢查中,醫師一開始會先透過視診、觸診及聽診的方式,確認寶寶是否有異常表現,檢查項目大致如下:
頭部
由於寶寶在經過產道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因為擠壓的關係,造成頭皮血腫或是頭皮下軟組織水腫的情況(意即產瘤),抑或是因新生兒出生時的頭骨骨縫還沒完全癒合,經產道擠壓後外觀上看起來凸凸的,邱彙雅醫師表示,這些皆屬於正常現象。
臉部
醫師會觀察寶寶的眼睛在自然張開後,是否有出現結膜下出血、兩隻眼睛反射光點是否對稱、耳廓形狀、有無大小耳、耳前廔管的表現、嘴巴是否有胎生牙(俗稱魔牙)、唇顎裂等狀況。
脖子及鎖骨
新生兒鎖骨骨折是常見的生產骨折,臨床的初步表現常是鎖骨處腫脹,因此此處的觸診顯得很重要。即便新生兒斜頸於剛出生時表現較不明顯,須觀察脖子是否能左右轉動或有無肌肉結節。新生兒斜頸的症狀可能會在出生後2~4周出現,所以自醫院回家之後,父母仍須注意。
胸部
觀察呼吸模、呼吸音及心音聽診是理學檢查中的重點之一,若新生兒有持續呼吸喘促、費力的情況出現,須進一步的診療。心音的聽診除了觀察心跳的速率之外,也要注意有無心雜音的出現,若出生後持續出現心雜音,須小心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乳頭
確認寶寶乳頭的形狀及位置,若是出現副乳頭等贅生物,則須進一步了解腎臟是否有異常;而乳頭有白點是因為母親的荷爾蒙影響,長大後便會自然消退。
腹部
醫師會以觸診確認寶寶是否有肝脾腫大,並觀察肚臍血管是否為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
會陰及屁股屁股
觀察腹股溝是否有鼓起、生殖器官外觀是否正常、肛門有無暢通,以及是否有皺褶、尾椎有無凹洞或贅生物。
髖關節
此檢查重點在於留意寶寶髖關節的穩定度,兩邊大腿皺褶是否有不對稱、雙腳屈起時的膝蓋是否不對稱或位置高低不同,以及雙腳長短是否一致。(推薦文章:認識髖關節超音波篩檢.早發現早處理)
四肢
主要檢查寶寶的手指和腳趾數目是否正確、關節穩定度及肌肉張力。
神經學檢查.寶寶的原始反射
基本的神經學檢查包括觀察寶寶的姿態、四肢活動及肌肉張力。此外,也需透過觀察寶寶對於特別的刺激有無出現相對應的原始反射。針對常見原始反射,邱彙雅醫師說明如下:
抓握反應
寶寶剛出生時,會自然握住觸碰自己手心或手掌的東西,若當寶寶鬆開時,掌心經觸摸或刺激會再次握住,這是由於人的原始反射使然,直到寶寶約2~3個月大時自然消失。
踏步反射
將寶寶保持站姿並以雙腳著地,當腳底接觸硬物,自然做出如交替往前踏步的動作,此反射約於1~2個月後消失。
尋乳反射
當寶寶肚子餓時,尋乳反射就會相當明顯。此反射可經由指尖輕觸寶寶某一邊的臉頰、嘴唇或嘴角,寶寶便會張口並試圖尋找碰觸來源,隨著寶寶漸漸成長,大約會持續至1個月大左右消失。
吸吮反射
當媽媽的乳頭或是奶嘴碰觸寶寶的嘴巴,便會觸發其自然而然地張嘴吸吮,但隨著成長,寶寶會自然發展成一種有意識且可自我控制的能力,接著逐步進展至咀嚼的階段。
驚嚇反射
寶寶的頭部感受到下墜時,手臂會往前彎曲呈擁抱狀,手掌也呈打開狀。常見於寶寶包巾被打開時,也可觀察到此反射。通常在寶寶出生前2個月為最強烈的時期,一般在3~4個月大時消失。
非對稱頸部張力反射
仰躺的寶寶頭轉向一側時,會出現同側手腳伸直,對側手腳則會彎曲,如「拉弓射箭」般的姿勢,此反射在寶寶5~6個月大翻身時會自然消失。
聽力篩檢.透過腦波初步了解
目前常見的新生兒聽篩是採用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ABR)操作,觀察新生兒大腦對刺激音的腦波反應進行基礎判讀,檢查方式為在寶寶的額頭及後頸貼上貼片,並於兩耳帶上耳罩進行。通常於出生後36小時內進行第一次篩檢,篩檢時間約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邱彙雅醫師提到,若寶寶出生時在耳朵的胎脂較厚或因環境影響,都可能影響篩檢的結果。因此,若是在篩檢的過程中發現異常,則在60小時內進行第二次複檢。(推薦文章:破解聽損基因.新生兒能早期找出聽力受損的原因)
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此篩檢目的為早期診斷寶寶是否患有危急性先天性心臟病,透過脈衝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測量經皮血氧飽和度,檢測方式為將感測器服貼於右上肢與下肢,觀察上、下肢血氧濃度以及數值差異。若血氧濃度過低且兩者數值差異過大,醫師會懷疑心臟是否有先天構造異常,進而影響血氧濃度及上下肢血氧濃度差異。